(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邵东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30*2=60分)
1.西周有“同姓不婚”的传统。
周王室常与异姓贵族联姻,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周王室此举在于
A.加强对诸侯国控制
B.保证周王室血统纯正性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D.确立长幼有序等级观念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4.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6.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7.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
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
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
这一变化( )
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8.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
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
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
A.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
B.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
D.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
9.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当选为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
在他执政的15年中,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B.当时的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民主制
C.当时开始采用“陶片放逐法”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10.“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 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 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 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11.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12.“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3.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 )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14.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1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16. 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
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D.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1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起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宪制,为世界各围所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8.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19.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20.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
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两党制的形成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光荣革命"的胜利
21. 右边是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政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方框中的序号处应该分别填入( )
A.①首相候选人竞选②监督③形式任命④负责
B.①首相候选人竞选②负责③形式任命④监督
C.①多数党组阁②形式任命③监督④负责
D.①多数党组阁②形式任命③负责④监督
22. 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他就任首相后
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23.近代西方议会制因国情不同而内容不同。
下列有关议会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下院
B.美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
C.法国总统有权力解散参议院
D.德国内阁和议会共掌立法权
24.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 )
A.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
B.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议会拥有立法权
25.自“闺蜜干政门”爆发以来,朴槿惠成为韩宪政史上第一位在位时接受调查的总统。
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靑瓦台和朴槿惠宣布将尊重国会最终决议,但在此之前检方应暂停调查。
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
A.代议制原则
B.宪政原则
C.总统权力至上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26.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
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特点的是( )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
27.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革除了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28.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29.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间,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议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
这充分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英国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30.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二、材料题(31题18分,32题22分)
31.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的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
……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
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
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此古今之通患也。
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选官的方式及影响(6分)(2)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4分)并指出“任人”制度产生的弊端。
(2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32.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弹劾案的全权。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
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2分)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6分)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6分)
湖南省邵东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二、材料题(31题18分,32题22分)
31.答案:(1)标准:德才兼备。
(2分)
方式: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分)
影响:积极:用考试的方式、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选官,相对公平公正;扩大了国家选官用人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把选官用人权逐渐收归中央,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任答两点,4分)
(2)制度:“任人”如汉代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任法”如战国军功授爵制、隋唐之后科举制。
(4分)
弊端:任人唯亲,徇私舞弊,选官权为贵族门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
(3)趋势:选拔范围趋向广泛(全民);选官原则趋向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标准逐渐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权向中央集中.(任答两点,4分)
32.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4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分)
(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2分)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6分)
(3)原则:分权与制衡。
(2分)
实践:(6分)
立法权: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