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Z>Y>W>X B.Y>Z>W>X
C.W>Z>Y>X D.X>Y>Z>W
2、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B.C.D.
3、日常生活中遇到水浑浊,要想得到澄清的水,常用()净水。

A.碳酸氢钠B.碳酸钠C.明矾D.氯化钠
4、25℃,在0.01mol/L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
A.1×10-12mol/L B.0.02mol/L C.1×10-7mol/L D.5×10-13mol/L
5、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浓硫化钠溶液有臭鸡蛋味D.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6、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1 B.B的转化率为40%
C.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生物质能B.地热能C.氢能D.化石燃料
8、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B.木材C.豆油D.小麦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乙醇制备乙烯;由乙烯制备乙醇
B.由苯制备溴苯;由甲苯制备TNT
C.由乙醛制备乙酸;由乙醛制备乙醇
D.由油酸甘油酯制备硬脂酸甘油酯;由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硬脂酸
10、甲溶液的pH是3,乙溶液的pH是4,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A.1:10 B.10:1 C.2:1 D.1:2
11、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的0.1mol/LNaHC2O4溶液c(HC2O4﹣)>c(H+)>c(H2C2O4)>c(C2O42﹣)
B.Na2CO3溶液中:c(Na+)=2c(CO32﹣)+2c(HCO3﹣)
C.Na2S 溶液中 c(OH﹣)=c(H+)+c(HS﹣)+2c(H2S)
D.室温下,pH=1的CH3COOH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c(Na+)>c(CH3COO ﹣)>c(OH﹣)>c(H+)
1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1。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C+1 mol D+1 mol B D.3 mol C+1 mol D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不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水泥B.玻璃C.陶瓷D.食醋
14、Mn2+催化H2O2分解:2H2O2(aq)===2H2O(l)+O2(g) ΔH1,其反应机理如下:
若反应Ⅱ的晗变为ΔH2,反应Ⅰ、Ⅱ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最简整数比,则反应Ⅰ的晗变ΔH为( )
A.ΔH1+ΔH2B.ΔH1-ΔH2C.2ΔH1-ΔH2D.ΔH1-2ΔH2
15、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n(A)∶n(B) ∶n(C)=1∶3∶2。

保持温度不变,以1∶3∶2 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平衡不移动
C .C 的体积分数减小
D .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16、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1×10–14mol/L 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 +、Ba 2+、Cl –、-
3NO B .Na +、Ca 2+、Fe 2+、-
3NO
C .+
4NH 、Al 3+、Br –、2-
4SO D .K +、Na +、-3HCO 、2-
4S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A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质量比为 7:8,在真空中加热分解,生成 B 、C 。

E 是常见的液体,C 和E 高温下能发生反应。

F 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E 、F 之间的反应常用于工业生产,I 为黄绿色气体单质。

(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 (2)写出 K 的电子式:______
(3)写出 C 和 E 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4)写出 D 和 L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8、下表是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周期
ⅠA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F Ne
3 ③ Mg ④ Si ⑤ ⑥
(1)②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①、⑤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①___⑤(填“<”或“>”); (3)③、④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③___④(填“<”或“>”);
(4)写出③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19、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己知:甲苯的熔点为-95℃,沸点为110.6℃,易挥发,密度为0.866g/cm3;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在25°C和95℃下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

i制备产品:将30.0mL甲苯和25.0mLlmol/L高锰酸钾溶液在100°C下反应30min,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

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三颈烧瓶最合适的容积__________(填字母)。

A.50mL B.I00mL C.200mL D.250mL
相对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用沸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ii分离产品:该同学设计如下流程分离粗产品苯甲酸和回收甲苯
(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含有杂质的产物经操作Ⅱ进一步提纯得无色液体甲苯,则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iii纯度测定
(4)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酸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 KOH溶滴定(与苯甲酸恰好完全反应)。

重复三次,平均每次消耗KOH溶液的体积24.00mL。

样品中苯甲酸纯度为______________。

(5)测定白色固体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应采用___________法对样品提纯。

20、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

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与50mL、0.25mol/L的H2SO4
溶液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性迅速倒入
(5)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NaOH 平均值
1 26.
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①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②上述实验的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做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量取H2SO4时仰视读数
21、氮及其化合物如NH3及铵盐、N2H4、N2O4等在中学化学、化工工业、国防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已知反应NO2(g)+CO(g)=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图中A→B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B.1molNO2和1molCO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NO和1molCO2的键能总和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1molNO2(g)和1molCO(g)的总能量低于1molNO(g) 和1molCO2(g)的总能量
(2)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g)。

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N2O4)]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推测该反应的△H___0(填“>”或“<”),理由为___。

②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为108kPa,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N2O4、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v(N2O4)=k1p(N2O4),v(NO2)=k2p2(NO2),其中k1、k2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

相应的速率压强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k1、k2与平衡常数K p的关系是k1=__。

(3)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装置如图所示。

①收集到(CH3)4NOH的区域是___(填a、b、c或d)。

②写出电解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说明Z、Y在氢前,X、W在氢后,故C、D错误;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则说明Z为负极,活泼性是Z>Y,故B错误,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说明X离子的氧化性最强,所以X的活泼性最弱,故活泼性顺序是:Z>Y>W>X,故选A。

2、B
【解析】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详解】A项、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B项、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
C项、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C错误;
D项、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了解乙醇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C
【详解】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氯化钠不是净水剂,明矾是净水剂,可以净水,所以答案选C。

4、D
【详解】25℃,0.01mol/LH2SO4溶液中c(H+)=0.02mol•L-1,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总是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
浓度,溶液中的OH-全部来自水,即溶液中的c(OH-)=c(OH-)水=c(H+)水,则水电离出的c(H+)水=c(OH-)溶液
= -14
110
0.02
=5×10-13mol/L,故选D。

【点睛】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或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根据c(H+)水=c(OH-)水
,结合K w的公式计算是解答关键。

5、D
【详解】A.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与盐类水解有关,故A不选;
B.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故B选;
C.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故C不选;
D.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6、C
【详解】A.2min内生成n(C)=0.2mol/L×2L=0.4mol,同一个方程式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C、D计量数之比=x:2=0.4mol:0.8mol=1:2,x=1,故A正确;
B. 2min内生成0.8molD同时消耗n(B)=1÷2n(D)=1÷2×0.8mol=0.4mol,则B的转化率=0.4mol÷1mol×100%=40%,故B正确;
C. 2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0.8mol÷2L÷2min=0.2mol/(L.min),同一个方程式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v(A)=3÷2v(D)=3÷2×0.2mol/(L.min)=0.3mol/(L.min),故C错误;
D.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与其压强成正比,根据A知,x=1,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A 不选;
B.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以热力形式存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B不选;C.氢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C不选;
D.化石燃料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资源,D选;
答案选D。

8、C
【详解】A. 棉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木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
C. 豆油属于油脂,不属于糖类,符合题意,C项选;
D. 小麦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C。

9、B
【解析】A.由乙醇制备乙烯是加成反应;由乙烯制备乙醇是消去反应,故A错误;B.由苯制备溴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制备TNT是取代反应,故B正确;C.由乙醛制备乙酸发生氧化反应;由乙醛加氢还原制备乙醇,故C错误;D.由油酸甘油酯制备硬脂酸甘油酯发生加成反应;由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硬脂酸发生酸性水解,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脱氢或得氧的反应为氧化反应,与氢发生的加成反应又称为还原反应,特别注意卤代烃、油脂及糖类的水解均为取代反应。

10、B
【解析】甲溶液的pH是3,c(H+)=1.010-3mol/L,乙溶液的pH是4,c(H+)=1.010-4mol/L,所以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10:1,故答案选B。

11、C
【解析】A. NaHC2O4溶液中阴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示碱性,电离导致溶液显示酸性,该溶液pH=4,说明显示酸性,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 (H2C2O4)<c(C2O42-),故A错误;
B. Na2CO3溶液中,根据原子守恒得:c(Na+)=2c(CO32﹣)+2c(HCO3﹣)+2c(H2CO3),故B错误;
C.Na2S 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得: c(OH﹣)=c(H+)+c(HS﹣)+2c(H2S),故C正确;
D.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c(NaOH)=0.1mol/L,pH=1的CH3COOH溶液中c(H+)=0.1mol/L,
c(CH3COOH)>>0.1mol/L,(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要电离出0.1molH+,得需要多得多的醋酸分子)而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按照物质的量1:1进行的,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中明显醋酸是过量的,有大量醋酸剩余,所以c(CH3COO﹣)>c(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注意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和酸浓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

12、D
【解析】判断全等平衡的方法是将物质全部靠到一边进行极限转化,再与原反应进行比较来判断,若各物质与原来相等,则等效,否则不等效。

因为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当容积不变时,要使C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仍然为amol/L,则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和最初的相同。

【详解】A项、4molA+2molB,这与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A错误;
B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4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B错误;
C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2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C错误;
D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这和题目开始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判断全等平衡的方法要注意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比;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比。

13、D
【详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陶瓷等都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食醋的组要成份是乙酸,乙酸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反应物)有关系,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即盖斯定律来解题即可。

【详解】Mn2+催化H2O2分解:2H2O2(aq)=2H2O(l)+O2(g) ΔH1①
反应Ⅱ为MnO2(s)+ H2O2(aq)+2H+(aq)= Mn2+(aq)+O2(g) + 2H2O(l) ΔH2 ②
反应Ⅰ为Mn2+(aq)+H2O2(aq)=2H+(aq)+MnO2(s) ΔH
①-②可得反应Ⅰ,因此ΔH=ΔH1-ΔH2,即选项B正确。

【点睛】
灵活运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

15、A
【分析】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继续以1∶3∶2 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相当于增加体系压强,据此解题。

【详解】A、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则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B 错误;
C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C 错误;
D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

【点睛】
本题应注意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的反应来说,增加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增加程度不同,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大,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小,最终导致平衡正向移动。

16、A
【分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1×
10–14mol/L ,此溶液为酸或碱 【详解】A 、在酸或碱中能大量共存,故A 正确;
B 、-
3NO 在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 2+氧化成Fe 3+,在酸中不能大量共存,在碱中Ca 2+和Fe 2+与OH -不能大量共存,故B 错误;
C 、+4NH 和Al 3+在碱中不能大量共存,生成NH 3·H 2O 和Al(OH)3,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
D 、-3HCO 既不能存在酸中,也不能存在于碱中,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
故选A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FeS 2 ()23423Fe 4H O g =Fe O 4H 高温++ SO 2+2Fe 3++2H 2O=2Fe 2++SO 42-+4H + 【分析】I 为黄绿色气体单质,I 是氯气;E 是常见的液体,F 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E 、F 之间的反应常用于工业生产,且能产生氯气,故E 是水、F 是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生成氯化氢,I 是氯气、H 是氢气,K 是氢氧化钠、J 是氯化氢;A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质量比为 7:8,在真空中加热分解,生成 B 、C ,A 是FeS 2,C 和水高温下能发生反应,B 是S 、C 是铁;铁和水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G 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S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 是二氧化硫,SO 2能把Fe 3+还原为Fe 2+。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 A 是FeS 2; (2) K 是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 (3) 铁和水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方程式为()234234=4Fe H O g Fe O H ++高温; (4) SO 2能把Fe 3+还原为Fe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 2+2Fe 3++2H 2O=2Fe 2++SO 42-+4H +。

18、O < > NaCl
【详解】(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②表示的元素是O;
(2)同主族元素半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①、⑤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①<⑤;
(3)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④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③>④;
(4)③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Cl。

19、a 平衡压强,使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 B 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分液蒸馏96% 重结晶
【详解】(1)根据逆流的冷却的效率高的原理可知,进水口应在冷凝管的下方a处,支管连接了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方,使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方的压强相等,便于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a ,平衡压强,使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

(2)本实验中用到的液体体积约为55mL,所以选择100mL的三颈烧瓶,故选B,沸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

(3)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所以操作Ⅰ是分离出有机相甲苯,用分液方法得到;操作Ⅱ是蒸馏的方法控制甲苯沸点得到纯净的甲苯液体;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分液,蒸馏。

(4)苯甲酸纯度=苯甲酸的质量/样品的质量×100%=(2.4×10−3mol×4×122g/mol)/1.22g×100%=96%。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96%。

(5)由题给信息可知,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在25°C和95℃下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而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因此提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应采用重结晶法。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重结晶。

【点睛】
本实验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本实验应该注意掌握:冷凝管的作用,恒压滴液漏斗的作用,水浴的作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样品纯度的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解决好综合实验题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20、环形玻璃搅拌器大烧杯杯口与小烧杯杯口没有相平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偏小 C -56.8 kJ/mol
A B
【分析】根据中和热的概念、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入手分析。

【详解】(1) 从装置构造可知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大烧杯杯口与小烧杯杯口相平,应该将杯口都盖住,而图示装置中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
(2)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
(3) 一水合氨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即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4) 实验中,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应该一次迅速倒入NaOH溶液。

(5) ① 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溶液50mL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0.05L×0.50mo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的数据误差明显偏大,应舍去,根据其他几组可以求出温度变化的平均值,△T为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
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kJ,故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 kJ/mol;故答案为-56.8 kJ/mol;
②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必须好,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影响实验结果,故B正确;
C.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对直接测定影响实验结果影响不大,故C错误;
D.中和热的测定主要测定热量变化,故D错误;
故选AB;
【点睛】
中和热的测定,要考虑到能量的损失,同时此类题常以环形搅拌棒做考查点,需注意。

21、C > 温度升高,α(N2O4)增加,说明平衡右移,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15.2 0.5k2Kp d
2(CH3)4NCl+2H2O2(CH3)4NOH+H2↑+Cl2↑
【分析】(1)根据图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相对大小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分析解答;
(2)结合图像中转化率的变化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解答;根据转化率运用三段式法计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及题干信息进行相关计算;
(3)电解过程中,阴极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收集到(CH3)4NOH的区域是阴极区;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可知,电解过程中生成产物[(CH3)4NOH]、氢气和氯气,据此书写电解池总反应。

【详解】(1)A、由图象可知,图中A→B的过程为吸热过程,故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错误;
C、反应前后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①由图所示,随着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H>0,故答案为:> ;温度升高,α(N2O4)增加,说明平衡右移,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由图像知,a点转化率为0.4,设起始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1mol,运用三段式法计算得:
()
()242mol 1
0mol 1?0.4=0.4
0.4?2=0.8mol 0.60.8
N O g 2NO g 起始()转化()平衡() 已知N 2O 4的起始压强为108kPa ,则平衡时总压强为108kPa×0.6mol+0.8mol 151.21mol =kPa 则222p 240.8(151.2)p (NO )0.6+0.8K ===115.20.6P(N O )151.20.6+0.8⨯
⨯,故答案为:115.2; ③化学平衡常数22p 24p (NO )K =P(N O ),二者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22222412421
k p NO NO N O k p N O υυ==⋅⎡⎤⋅⎣⎦,即2121
P k K k ⋅=,所以k 1=0.5k 2Kp ,故答案为:0.5k 2Kp ; (3)①以四甲基氯化铵[(CH 3)4NCl]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 3)4NOH]需要氢氧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阴极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收集到(CH 3)4NOH 的区域是阴极区,即d 区,故答案为:d ; ②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可知,电解过程中生成产物[(CH 3)4NOH]、氢气和氯气,则电解池总反应为:2(CH 3)4NCl+2H 2O
2(CH 3)4NOH+H 2↑+Cl 2↑, 故答案为:2(CH 3)4NCl+2H 2O 2(CH 3)4NOH+H 2↑+Cl 2↑。

【点睛】
三段式法运用是计算平衡常数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