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第一篇:01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研究生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1.根据国家发展目标、方针政策、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研究制订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组织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参与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3.制订和组织实施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
4.负责制定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5.组织全校研究生公共课的开课和考核,做好各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
6.参与制订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组织学位点和各类专业学位的申报、建设、管理,组织招生专业及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7.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办理有关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审核和授予事宜。
8.负责学校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和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派遣工作。
9.对校内各学院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
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10.参与确定学校涉及研究生教育的经费预算、建设项目、研究生教学和管理人员编制,负责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及使用的宏观协调,合理分配和使用有关教育资源。
11.努力发展国际和国内研究生教育协作关系,开展校际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招收境外研究生工作。
12.承担上级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篇:研究生院
研究生發佈系統
北師大心理學
北大研究生院
清華
人大
*************************************************************** ********** 法學哲學教育
北大
心理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 9
社會學系:社會學(女性學)3
社會學 57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學 9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30
人大
考研書籍
*************************************************************** *****************
030208-外交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04-政治学原理
809-国际类综合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外语
国际类综合含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
******************
複試的題目
*************************************************************** **********************
010103-外国哲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01-中西哲学史
801-哲学专业综合哲学专题,外语
哲学专业综合科目包括除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以外的七个专业单元,考生选择其中两个单元答题。
详细说明见哲学院网站哲學研究生2年書目
1书的话,西哲入门看赵惇华的吧,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
一、打算看的几本书有:
1.刘放桐人民出版社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2.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3.苗力田、李毓章人民出版社西方哲学史新编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
5.最老版本的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中国哲学史
6.杨祖陶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
二、另外还想看的有
1.黑格尔的小逻辑
2.邓晓芒的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3.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
4.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史
5.江怡北京大学出版分析哲学
外国哲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
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译商务印书馆smart(577873555)2011/5/26 1:57:44
西哲十五讲和郭启勇中哲各是哪个出版社的Оo蛋メ(125931641)2011/5/26 1:58:20
前者是人大好像,反正是个蓝皮的,后者不知道,只知道是个棕色的之(156691421)2011/5/26 1:58:26
难怪研究哲学的都研究语言去了....Оo蛋メ(125931641)2011/5/26 1:58:45
冯达文和郭启勇合著的那个是蓝皮,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我来说几句个人意见,打击一下京城朋友的积极性~
第一阵营:
第一名:中山大学哲学系(各学科超级齐整,每个学科都有超牛之人,评第一应无愧矣!)
第二名:武汉大学哲学系(各学科齐整,牛人很多,发展前景好~)第三名:北京大学哲学系(各学科比较齐整,牛人很多,但内耗太厉害)
第二阵营:
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格老、实力强,各学科牛人尚在、新人可喜,但发展方向不明)
第二名:复旦大学哲学系(各学科不平衡,某些专业很牛)
第三名:南京大学哲学系(各学科很不平衡,某些专业很牛)
第三阵营:
第一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中国哲学都很牛叉,但各学科实力太不平均)
第二名:同济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很强,整体上升趋势明显)
第三名:吉林大学哲学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第四阵营:
第一名: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比较强)
第二名:南开大学哲学系(马哲比较强,外国哲学尚可)
第三名:四川大学哲学系(太差了!不过宗教学还是很强)
并列第三名:山西大学哲学系(太差了!不过科技哲学还是很强)第五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垃圾啊~垃圾~)
我在两个学校呆过,也和个别院校哲学系的学生比较熟悉。
我的直观印象是:
北大如今最大的优点不在于师资,我的一位老师曾这样形容北大的师生关系,“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很是精辟。
一位师兄问我是否考虑读博时,我说导师要能两周和我谈一次论文,我就读,两个月才见面谈一会儿,就不读。
传统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往往又难以言说,不过今不如昔的北大依旧有着全国任何一所高校哲学系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图书馆。
在中国古籍收藏方面,窥一斑而知全豹。
北大牵头的《儒藏》大约有7成的底本来自本校收藏,而同样编修儒藏的其他单位可能在版本上要多多借助外力。
在外文书籍收藏方面,由于北大和国图是国家两个外文书籍的储备基地,所以外文书籍相对丰富。
在一些专业书籍方面,由于老师们经常出国,所以按照科研需要往往大量购进书目。
比如现象学馆的文献可能是国内较为丰富的,据馆藏人员说倪梁康老师对此也颇为羡慕。
虽然北大的学生容易给人好高骛远的感觉,但是在院系内,扎根原典,避免空谈,一贯是北大的传统。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这样的图书馆,永远是最好的良师益友。
至少我们这一届离开北大的时候,很多人在表示对现今教育体制失望的同时,仍然对图书馆有着深深的不舍。
人大的哲学系,让我印象最深是教师的年龄结构很合理,正是有足够精力和热情指导学生的时候。
而且人大的老师相对比较低调。
像李秋零老师基本就是年复一年的翻译,以至于我很好奇李秋零老师的原创性著作会是什么样。
印象中就看过李秋零老师写的关于德国历史
哲学的一本书,是年代相当久远的比较规矩的概论性著作。
我深信这样的收敛积聚状态对于学者本人和学生都是极有益处的。
当我和同学在书店看到张旭老师的卡尔巴特时,只是翻了翻参考书目,就大抵可以想见其研究态度,考虑到在国内找寻这些文献的不易,更是让人叹服,虽然我看完该书后仍然稍觉絮叨。
不过我一直很好奇,人大学生的治学态度是否让老师们满意。
不知道李秋零老师的拉丁语和聂明理老师的古希腊语课程是否有人坚持下来,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准。
武大哲学系的老师我不太熟悉,也极少拜读他们著作。
但是武大的学生确实让人赞不绝口。
学风异常踏实,尤其是基于原典,言必有据的态度和北大异常符合,武大的学生来北大读研或是读博的,大多能够如鱼得水。
而且武大的学生还有其他高校学生难以企及的一项优势,就是他们大多在大二就开始系统的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以及法语。
虽然坚持下来的是少数,但是哪怕有一成的学生坚持下来也属难得。
复旦的哲学系,有着海派的特点,一位在复旦读研北大读博的师兄这样评点,复旦学生是看一本书,写十本书,北大学生是看十本书,写一本书。
可能稍显夸张,聊备一说吧。
第三篇: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处工作人员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牢固树立“夯实基础,提升优势,突显特色,打造品牌”的学科发展理念,进一步统筹学科布局结构,探索学科建设模式,构建学科建设体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多年扎实工作结硕果,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我校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较好成绩
2018年伊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我校共参评18个学科,9个学科上榜(进入参评学科的前70%),其中兽医学学科获得了B(20%~30%为
B),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五个学科获得了B-(30%~40%为B-)的较好成绩。
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自愿参评,学科评估以一级学科为对象,以“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导向,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我校此次学科评估结果明显优于上一轮学科评估,良好的成绩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始终突出学科建设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不懈的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
(二)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3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9号),正式公布了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
我校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已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分别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分别为生物学、中药学。
新增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已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为旅游管理。
目前,我校共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1个。
本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开始于2017年3月,经学校申报、省市初审及公示、国家评审和公示,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后批准。
统计数据显示: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全国最终共批准授权655个博士点,通过率为45.8%。
其中已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只有372个,通过率仅为33.4%。
二、常规工作:以学科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
校领导主持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学位点动态调整推进会、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会等多次会议,对学科布局和优化做出整体安排。
各学院院长作为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学科方向凝练与优化、学科梯队构建和人员整合、学科间优化调整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校学科统一思想,在全校一盘棋的布局下做好统筹,本着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学科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注重工作落实,为学科发展助力
1、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根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要求及省财政厅、教育厅的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学科建设处积极组织开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的申报工作,全校共有?个学科总计约?万元的?个项目进行申报并成功进入学校项目库。
同时,植物保护学科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成功获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获批金额总计1850万元。
2、做好博士后科研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3、做好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1月,学术委员会召开相关学科委员论证会,对2018年学校拟引进人才工作进行了讨论。
与会委员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拟引进人才的综合情况、预期贡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投票通过了部分引进人才计划。
3月,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对各学院报送的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部分学院报送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了调整。
经参会委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了《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三、以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学科建设努力方向
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数量上看,尽管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较多,特别
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吉林省省属院校第一位,但在看到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应清醒认识到我校现有各学科距离国内一流学科的差距,特别是新增博士点、硕士点学科,更面临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等一系列的工作,学校学科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从学科方向上看,存在研究方向偏多、研究特色不够鲜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学科资源分散,缺少创特色、创品牌的动力之源。
(三)部分学科间成员交叉问题突出,所属学科不明晰。
学位点数量的增多,特别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激增的同时,各学科进人数量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
由于国家对博士、硕士点学科梯队在成员数量、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及科研业绩、经费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势必造成部分学科间“抢”学术大家,“抢”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现象。
我校部分学科间成员交叉问题突出,所属学科不明晰,尤其是部分学术大家遭几个学科“疯抢”的现象严重。
(四)亟待组建更多有优势、有特色的学术团队。
部分学科其成员间人为壁垒明显,进一步沟通与融合存在障碍,没有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学术成果间的渗透和融合还远远不够,无法形成聚集效应,不能产出国家级重大成果。
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
2018年8月7日
第四篇:研究生院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
小编整理的研究生院工作计划,供参考!
研究生院工作计划
1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和全体研究生的参与配合下,20**年研究生处积极推进学科建设,
优化学科梯队,深入实施“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现将2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学校20**年工作重点,明确20**年“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总体工作思路。
根据《中共重庆科技学院委员会重庆科技学院20**年工作要点》,研究生处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20**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并就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任务进行梳理,提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程安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紧抓学科龙头,推进学科建设
(一)完善学科制度,组建学科队伍
一是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年3月26日正式印发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
二是开展了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
经个人申请、学院初审、部门审核、材料公示、专家评审,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定,确定首批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6人。
三是根据学校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在认真总结分析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二)重视绩效考核,建设重点学科
一是加强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计划管理。
组织各学院和各重点(建设)学科制订建设计划,对本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以及经费使用等进行了细化。
二是落实配套资助,4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配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三是组织开展了各学科绩效考核,各学科均完成了建设目标任务,经费使用较为规范。
(三)拓展培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
为适应行业产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提速提质,经过反复调研和
充分论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增设油气材料工程、钻采输新工艺与装备技术、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等3个培养方向,在安全工程领域增设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等2个培养方向。
5个培养方向20**年全部招收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培养学院由原来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辐射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实现了工科学院的全覆盖。
三、开展中期考核,认真自评自查
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进行中期考核的通知》(学位办〔20**〕30号)的文件精神,在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生牵头制定《重庆科技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中期考核实施方案》,分领域自评自查、学校全面检查、专家抽查评议三个阶段,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讨论、企业调研等形式,全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自评自查工作,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试点工作成效与不足,形成自评自查总结报告。
12月18日,重庆市学位办组织专家到我校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经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质询交流等环节,专家组认为:我校正确把握了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落实,措施有力,投入到位,成效明显,形成了与项目匹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完成了上一阶段的试点工作及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要求,同意我校通过中期考核。
与会专家还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平台建设、评估及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一步完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培养体系
(一)新增规章制度,健全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
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
求项目”工程硕士培养项目试点的精神和学校加强学科建设的需要,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国(境)外学习交流实施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管理暂行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荣誉称号授予实施办法》和《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等7个管理制度。
二是梳理管理流程。
梳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管理流程12个,制定各类管理表格59个。
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健全学科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二)成立督导团队,强化监督评价
20**年6月,根据《重庆科技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经学院推荐、学校审定,成立重庆科技学院第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委员会。
督导专家委员会由9名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
这是学校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重视思政教育,加强日常管理
(一)加强学习指导,推进党建工作
一是多次组织全体研究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是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完善研究生党支部建制,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等环节的指导和管理。
在校三届研究生中,现有中共党员64人。
其中20**级24人,党员人数占该级研究生人数的80%,其余年级研究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党课学习,并按照党章要求稳步发展。
(二)突出工程特色,开展入学教育
20**年9月,研究生处与培养学院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协助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和系列入学教育专题活动。
其中,企业现场专业教育、特色行业文化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等板块,特别是企业现场专业教育,得到了研究生的充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