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皇御苑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7185]对于反应A(g)+3B(g)2C(g)+2D(s),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2mol/(L·s)B.v(B)=0.2mol/(L·s)
C.v(C)=0.3mol/(L·s)D.v(D)=0.4mol/(L·s)
2.(0分)[ID:13718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3H2⇌2NH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N2、H2、NH3共存
B.N2与NH3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3.(0分)[ID:137156]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选项A B C D 电极材料Zn Fe Cu Al
电极材料Cu Zn Ag Sn
电解质溶液CuCl2
溶液
H2SO4
溶液
CuSO4
溶液
NaOH
溶液
A.A B.B C.C D.D
4.(0分)[ID:137147]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 c+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B.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浓硫酸使铁钝化
C.要使碳素钢的缓蚀效果最优,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比应为2:1
D.酸溶液较低时,Cl 对碳素钢的腐蚀作用大于2-4
SO,使碳素钢的盐酸中的腐蚀速率明
显快于硫酸
5.(0分)[ID:137145]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

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0.01 mol/L H2C2O4溶液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
后溶液均褪色(0.01 mol/L可以记做0.01M)。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1mL0.01M的KMnO4溶液和
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
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
褪色比实验①褪色快比实验①褪色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
B.若用1mL0. 2M的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
C.实验②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D.实验③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Cl-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6.(0分)[ID:137143]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
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吸热过程
B.HCOO*+H*═CO2+2H*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
C.该反应过程中存在C-H键的断裂和C=O键的生成
D .Pd 和Rh 作催化剂时HCOOH 分解产生H 2的反应热相同
7.(0分)[ID :137136]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 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 2+O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通过外电路从a 极流向b 极
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C .H +由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 极
D .每转移0.2 mol 电子,在负极上消耗标况下1.12 L 的O 2
8.(0分)[ID :137131]2SO 2(g)+O 2(g)25
V O Δ2SO 3(g) △H =-196.6KJ/mol 是制备硫酸的
重要反应。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SO 3(g)浓度保持不变
B .催化剂V 2O 5能够提高SO 2的平衡转化率
C .增加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平衡转化率
D .采用450℃高温可以缩短反应达
到平衡的时间
9.(0分)[ID :137123]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体系中,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 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中,NO 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10.(0分)[ID :137111]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 .“爆竹声中除旧岁”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吸热反应
D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11.(0分)[ID :13710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
B .对于Fe 与稀H 2SO 4反应,能加快H 2的生成速率的措施可以是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C .已达平衡的2NO 2(g )N 2O 4(g )体系,压缩体积,再达平衡时气体颜色比原平衡的深
D .恒温恒容时,向已达平衡的2HI (g )I 2(g )+H 2(g )体系中充入HI ,HI 转化率将升高 12.(0分)[ID :13710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水蒸气变成液态水
②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③Al 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
④固体NaOH 溶于水
⑤2H 在2Cl 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二、填空题
13.(0分)[ID :137300]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汽车上用的铅蓄电池是以一组充满海绵状态铜的铅板和另一组结构相似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组成,用H 2SO 4作电解液。

放电时总反应为: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1)写出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 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当外电路上有0.5mol 电子通过时,溶液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放电完后,对该电池进行充电,在连接电源的负极一端生成________。

(填“Pb ”或“PbO 2”)
14.(0分)[ID :137391](1)Cu 、Fe 作两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 ①Cu 作______ 极,
②Fe 作_______极。

③电极反应式是:负极: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
④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2)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无污染的优点。

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总反应都可以表示为2H 2+O 2=2H 2O 。

酸式电池中电解质是酸,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2H 2-4e-=4H +,则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电池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 =4OH -,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

常用的燃料往往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汽油等。

请写出将图中氢气换成甲烷时所构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a 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_________
15.(0分)[ID :137390]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和多次展示后,科技工作者开发出了甲烷燃料电池,该电池反应为CH 4+2O 2+2KOH =K 2CO 3+3H 2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是_____。

(2)由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___,该物质发生__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
式为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电池使用过程中,当有0.5 mol 电子转移时,消耗甲烷的质量是____ g 。

(4)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O 2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 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6.(0分)[ID :137370](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A 、B 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 、B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4 min 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A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4 min 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填“是”或“否”),8 min 时,
v (正)______ v (逆) (填“>”、“<”或“=”)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 + O 2(g)2SO 3(g) △H <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

17.(0分)[ID :137361]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2CuCl 溶液、()243Fe SO 溶液、稀硫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243Fe SO 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_____。

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正极:
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后两空不填)。

(3)设计一种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__________(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

18.(0分)[ID:137351]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电子表所用的某种钮扣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和Ag2O,电解质溶液为KOH,其电极反应式为:
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_______,正极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分)[ID:137327]Ⅰ.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物为____________生成物为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_;
(4)当反应进行了3 min,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Ⅱ.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_____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

银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20.(0分)[ID:137320]请分析下图装置。

⑴Fe电极是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
⑵Cu电极是_____电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用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____做负极。

三、解答题
FeSO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21.(0分)[ID:137280]久置的4
故。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溶液中2Fe +被2O 氧化的过程,查阅资料发现:溶液中2Fe +的氧化过程分为先后两步,首先是2Fe +水解接着水解产物被2O 氧化。

于是小组同学决定研究常温下不同pH 对2Fe +被2O 氧化的影响,并测定了2Fe +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2Fe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要抑制4FeSO 水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若配制的4FeSO 溶液浓度为0.01mol /L ,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计算图中P 点2Fe +的氧化速率___________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2Fe +被2O 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3224Fe O 4H 4Fe 2H O ++
++++,已知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

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___。

a .2Fe +转化为3Fe +的趋势很大 b .2Fe +转化为3Fe +的速率很大
c .该反应进行得很完全
d .酸性条件下2F
e +不会被氧化
(4)结合图像分析可知,pH 越大2Fe +氧化率越________(填“大”或“小”)。

(5)研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还得知:氧气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配制4FeSO 溶液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分)[ID :137273](1)用焦炭还原NO 2的反应为:2NO 2(g)+2C(s)
N 2(g)+2CO 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 2和足量C 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 2和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 c(A)_____K c(B)(填“﹥”、“<”或“﹦”)。

②A、B、C三点中NO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填“A”或“B”或“C”)点。

③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 p(C)=______(K 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对于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__。

A.升温 B.增大CO2浓度 C.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中充入2 mol X、7 mol Y,向B中充入4 mol X、14 mol Y,起始时V(A)=V(B)=a 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2X(g)+2Y(g)Z(g)+2W(g) △H<0达到平衡(Ⅰ)时V(B)=0.9a L,试回答:
①B中X的转化率α(X)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23.(0分)[ID:137251]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450℃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测得n(SO3)、n(SO2)和n(O2)随时间t(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b、c、d、e、f、g、h分别表示对应点的纵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n(SO2)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I”“II”或“III”)。

(2)对于I所表示的物质,其逆反应速率最大的点是________(填“a”“e”或“f”)。

(3)t1至t2时间段内,υ(SO3)=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t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t2时,III代表的物质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t2时与t3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相同
D.其他条件不变,反应在500℃下进行,平衡时n(SO3)=gmol
(5)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υ正(O2)=υ逆(SO2)
B.n(SO2)∶n(O2)∶n(SO3)=2∶1∶2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24.(0分)[ID:137246]反应Fe+Fe2(SO4)3=3FeSO4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加入适量的Na2SO4固体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且铜为此原电池的某一电极材料,则铜为____(填“正”或“负”)极。

Fe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溶液中的阳离子向______(填“正”或“负”)极移动。

25.(0分)[ID:137238](1)硝基苯甲酸乙酯在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O2NC6H4COOC2H5+OH-⇌O2NC6H4COO-+C2H5OH。

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均为0.050 mol·L-1,15℃时测得O2NC6H4COOC2H5的浓度c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t/s0120180240330530600700800 c/mol/L0.0500.0360.0300.0260.0220.0170.0160.0150.015
计算该反应在120~180s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OH -)=_________;比较120~180s 与180~240 s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前者___________后者(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温度恒定,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t 1时刻,反应:NH 2COONH 4(s)⇌2NH 3(g)+CO 2(g)达到分解平衡。

请在图中画出容器内NH 3和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_________
(3)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 3(g)+CO 2(g)⇌CO(NH 2)2(s) +H 2O(g) 。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通入物质的量各为1mol 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

A .断裂amol 的N —H 键的同时消耗a/2 mol 的尿素
B .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26.(0分)[ID :137207]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 2O 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

从废矾催化剂中回收V 2O 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V 2O 5 V 2O 4 K 2SO 4 SiO 2 Fe 2O 3 Al 2O 3
质量分数/% 2.2~2.9 2.8~3.1 22~28 60~65 1~2
<1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酸浸”时,V 2O 5转化为2VO +,V 2O 4转化成2VO +,请写出废钒催化剂“酸浸”时发生反应的所有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工艺中“氧化”步骤使2VO +变为2V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可以用Na 2S 2O 8溶液来检验Mn 2+是否完全发生反应,原理为:
Mn 2++228S O -+H 2O→H ++24SO -
+4MnO -
①请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
(4)碘化钠的制备采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3IO -
,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A
【分析】
因为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为便于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我们将各选项中的速率都转化为B 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详解】
A .v (A)=0.2mol/(L·s),v (B)=0.6mol/(L·s);
B .v (B)=0.2mol/(L·s);
C .v (C)=0.3mol/(L·s),v (B)=0.45mol/(L·s);
D .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D 呈固态,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
比较以上数据,选项A 中B 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故选A 。

2.D
【详解】
A . 可逆反应始终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A 错误;
B . 平衡时,N 2与NH 3的浓度保持不变,而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
C . 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
与各物质的初始量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压强也会减小,故当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A.锌为活泼金属,可与氯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原电池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锌比铁活泼,可与硫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原电池,选项B不符合题意;C.不能形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选项C符合题意;
D.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4.C
【详解】
c越大,腐蚀速率A.由图可知,对于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大,所以(H)
越大,故A正确;
B.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铁钝化,起到防腐蚀作用,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当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腐蚀效果最好,即浓度比为1:1,所以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相等时,缓蚀效果最优,故C错误;
D.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腐蚀速率随酸的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可知Cl-有利于碳钢的腐
,使碳素钢的盐酸中的腐蚀速率蚀,则酸溶液较低时,Cl-对碳素钢的腐蚀作用大于SO2
4
明显快于硫酸,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5.D
【详解】
A.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且锰离子可作催化剂,则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C2O4是还原剂,故A正确;
B.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用1mL0.2M 的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故B正确;
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则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 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可氧化氯离子,则实验③褪色比①快,与催化作用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
A.由图示可知,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HCOOH*的过程能量降低,则该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HCOO++H+═CO2+2H+的步骤活化能最高,反应速率最慢,故为整个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HCOOH*变为HCOO*和H*的过程有C-H键的断裂,HCOO++H+═CO2+2H+中生成CO2有C=O的形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可以改变的路径,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则用Pd、Rh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H2的反应热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因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为负极,b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电流通过外电路从b 极流向a极,故A错误;
B.该电池为酸性电池,b极为正极,氧气在此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4e−+4H+=2H2O,故B错误;
C.原电池中,a极氢气失电子生成H+,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故C正确;
D.每转移0.2mol电子,负极上消耗0.1mol的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正极上消耗0.05mol的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判据中没有给定气体存在的外界条件下,不能计算氧气的体积一定为1.12L,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反应达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SO3(g)的浓度不变,A 正确;
B.催化剂V2O5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SO2的平衡转化率,B不正确;
C.增加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并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C正确;
D.采用450℃高温,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加快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正确;
故选B。

9.A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时,即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即达到平衡,这也是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的大小,而同时生成2nmolNO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的大小,由于都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不符合符合题意。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但没有确切表面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

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④因为NO2红棕色,NO、O2是无色气体,混合气体的颜色随着平衡的移动而发生的着变化。

故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即达到平衡,符合题意。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m
ρ=
V
气总

,由于体积固定,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质量在
平衡移动中也不变,故密度不随平衡移动而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⑥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所以压强随着平衡的移动而发生着变化,故能作为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

⑦混合气体中,NO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即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即达到化学平衡,这是化学平衡的定义,故符合题意。

综上,①④⑥⑦满足题意,故选答案A。

【点睛】
此题可以利用平衡的特点进行判断平衡的标志,也可利用化学平衡中的“动、变”进行判断。

10.D
【详解】
A.冰融化为水时,需要吸收热量,则表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A不正确;
B.雕刻玉器,发生物理变化,炼钢时氧化除去碳等杂质时,发生化学变化,B不正确;C.爆竹爆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且属于放热反应,C不正确;D.“火树银花”是利用金属发生焰色反应时产生不同的焰色,拱托节日气氛,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内因,即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是外界条件,A错误;
B . 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加快H 2的生成速率,B 错误;
C . 已达平衡的2NO 2(g )N 2O 4(g )体系,压缩体积,平衡正向进行,由于气体体积减小
的多,再达平衡时二氧化氮浓度仍然比原来大,所以气体颜色比原平衡的深,C 正确;
D . 恒温恒容时,向已达平衡的2HI (g )
I 2(g )+H 2(g )体系中充入HI ,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HI 转化率不变,D 错误;
答案选C 。

12.D
【详解】
①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属于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④固体NaOH 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⑤符合题意;
⑥食物腐败,食物被氧化,属于放热反应,故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⑤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

二、填空题
13.Pb-2e -+SO 42-=PbSO 4 增大 0.5mol Pb
【分析】
由放电时的总反应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可知,Pb 为负极,PbO 2为正极。

14.正 负 Fe-2e -= Fe 2+ 2H ++2e -=H 2↑ Fe +2H +=H 2↑+ Fe 2+ O 2+4H ++4e -=2H 2O 2H 2-4e -+4OH -=4H 2O CH 4+10OH --8e-=CO 2-3+7H 2O CH 4+2O 2+2OH -=CO 23-
+3H 2O
15.KOH (或氢氧化钾) CH 4(或甲烷) 氧化 CH 4+10OH --8e -=CO 2-3+7H 2O
2O 2+4H 2O +8e -=8OH - 1 升高
16.2A B 0.025mol/(L•min) 50% 否 = 升温 17.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铝做负极被腐蚀 能 -2+Cu-2e Cu 3+-2+2Fe +2e =2Fe
18.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 Zn 还原反应 Zn +Ag 2O =2Ag +ZnO
19.X 、Y Z 3X+Y
2Z 0.05mol·L -1·min -1 是 负 氧化反应 正 Cu 2++2e -=Cu 20.负 Fe-2e -=Fe 2+ 正 2H ++2e -=H 2↑ Cu 【分析】
Cu 、Fe 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Fe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 -=Fe 2+,Cu 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 ++2e -=H 2,总反应为Fe+2H +=Fe 2++H 2↑,据此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21.222Fe 2H O Fe(OH)2H --++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41.610mol /(L min)⨯⋅ ac 大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和铁粉
【分析】
【详解】
(1)Fe 2+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离子,Fe 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 2++2H 2O 2Fe(OH)2+2H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向溶液中滴加少量H 2SO 4可抑制FeSO 4水解;
(2)Fe 2+浓度的变化量是0.01mol/L×
40%=0.004 mol/L ,图中P 点Fe 2+的氧化速率0.004/25min
mol L =1.6×10-4mol·L -1·min -1; (3)a.平衡常数越大,进行越彻底,Fe 2+转化为Fe 3+的趋势很大,选项a 正确;
b.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限度大,不表示Fe 2+转化为Fe 3+的速率很大,选项b 错误;
c.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限度大,该反应进行得很完全,选项c 正确;
d. 4Fe 2++O 2+4H +
4Fe 3++2H 2O 的平衡常数很大,所以酸性条件下Fe 2+会被氧化,选项d
错误;
答案选ac ;
(4)根据不同pH 对Fe 2+被O 2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可知pH 越大,氧化速率越大,所以Fe 2+的氧化速率随pH 增大而加快;
(5)pH 越小,2+Fe 的氧化速率越慢,且加入铁粉可以防止氧化,所以配制FeSO 4溶液的正确做法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和铁粉。

22.= A 2MPa AC
90% 0.35a
【分析】
(1)①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不变;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反应逆向移动;
③C 点时NO 2和CO 2浓度相等,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计算C 点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再根
据分压计算K p(C)。

(2)①根据图知,在t1时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一直增大,则改变反应条件时正反应速率应该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生成物CO,改变条件的瞬间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不变,则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增大,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

(3)①根据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出转化了的X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
=已转化的物质的量
起始物质的量
×100%计算;
②利用等效平衡的思想计算。

【详解】
(1)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由于A、B两点的反应温度相等,则这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故K c(A)=K c(B);
②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相气体体积就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NO2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点中A点浓度最低,此时体系的压强最小,所以A点NO2的转化率最高;
③设生成CO2物质的量是2x mol,对于反应2NO2(g)+2C(s)N2(g)+2CO2(g),在反应开始时,n(NO2)=1 mol,n(N2)=n(CO2)=0,由于CO2物质的量变化2x mol,则反应会产生x mol N2,消耗2x mol NO2,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NO2)=(1-2x)mol,n(N2)=x mol,
n(CO2)=2x mol,根据图象可知:C点时NO2和CO2浓度相等,则1-2x=2x,解得:x=0.25 mol,即平衡时n(NO2)=0.5 mol,n(N2)=0.25 mol, n(CO2)=0.5 mol。

因C点时NO2和CO2浓度相等,则NO2和CO2的分压也相等,即K p(NO2)=K p(CO2),
K p(C)=
()()
()
2
22
2
2
p CO p N
p NO

=p(N2)=10 Mpa×
0.25
0.50.250.5
++
=2 MPa;
(2)①根据图知,在t1时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一直增大,则改变反应条件时正反应速率应该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都会突然增大,不能与原来点平衡接触,与图象不吻合,A错误;
B.增大CO2浓度瞬间,CO浓度不变,平衡正向移动,则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在达到平衡之前逆反应速率一直增大,B正确;
C.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改变,所以逆反应速率为一条直线且大于原来点,与图象不符合,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改变条件的瞬间,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不变,则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前逆反应速率增大,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所以其图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