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教程》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公共教程》测试题
工作单位: 考号: 姓名: 总分:
说明:1、开卷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以《知识产权公共教程》教材作为依据。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本部分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版权又称为著作权。
()
2.无形性是知识产权最基本的性质。
()
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又可称独占性。
()
4.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
()
5.知识产权法只是国内法。
()
6.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属于专利法保护的范围。
()
7.商标的标识对象是商品或服务。
()
8.按照保护客体分类,商标可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
9.商号就是厂商名称。
()
10.商誉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
()
11.驰名商标认定遵守“个案处理,被动认定”原则。
()
12.版权是一种知识产权。
()
13.署名权是版权的经济权利。
()
14.版权因注册而产生。
()
15.版权只包括财产权利。
()
16.版权可以依法合理使用。
()
17.“盗版”是一种性质严重的侵犯版权的行为。
()
18.我国刑法规定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
19.创新是产生知识产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
20.未经许可,将网上传播的作品“下载”会构成侵权。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知识产权主要包括()。
A、商标权
B、专利权
C、注册商标
D、商标权、专利权、版权
2.对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独占性
B、排他性
C、经济性
D、垄断性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推断知识产权的保护时间
B、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较长
C、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期限法定
D、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根据高层决策确定
4.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
A、商标权
B、专利权
C、版权
D、工业产权和版权
5.关于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错误的说法是()。
A、工业产权
B、版权
C、商标权C、对“边缘保护对象”保护权
6.构成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的错误说法是()。
D
A、知识产权
B、货物贸易
C、服务贸易
D、外贸进出口
7.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属于()。
A、国内法
B、国际公法
C、国际私法
D、国际投资法
8.专利是()。
A、发明专利的简称
B、实用新型专利的简称
C、外观设计专利的简称
D、专利权的简称
9.专利权客体的种类包括()。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0.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性要求()。
A、新颖性实用性
B、新颖性创造性
C、创造性实用性
D、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11.不属于商标侵权行为的条件的是()。
A、它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包括服务)上使用与其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
B、它所涉及的商标权必须是有效存在的
C、使用相关商标的行为必须是在商标权保护范围内才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D、它是一种直接侵权行为
12.根据专利法,下列不授予专利权的选项是()。
A、违反传统习俗的发明创造
B、违反单位规章制的发明创造
C、专利申请人属犯罪嫌疑人
D、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13.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
A、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D、商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4.版权从内容上讲包括的权利有()。
A、财产权、占有权
B、人身权、处分权
C、所有权、使用权
D、财产权、人身权
15.植物新品种依法必须具备()。
A、新颖性、稳定性
B、一致性、特异性
C、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D、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创造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WTO对知识产权范围的定义包括()。
A、版权与相关权利
B、商标权、地理标记权
C、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
D、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
E、未披露过的信息(商业秘密)权
2.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有()。
A、无形性
B、专有性
C、地域性、时间性
D、可复制性
E、经济性
3、我国国内法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
A、宪法
B、中国内地主要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C、单行条例
D、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
E、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的司法解释
4.专利法的主体包括()。
A、专利发明人
B、专利申请人
C、专利权人
D、专利权的使用人
E、专利的利益相关人
5.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
A、制造权、使用权
B、销售权、许诺销售权
C、进口权
D、标记权、转让权
E、许可权、质押权、起诉权
6.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成立的条件()。
A、专利侵权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或假冒其专利的行为
B、专利侵权行为所实施的专利必须是有效存在的
C、实施行为必须是在专利权保护范围内才能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D、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E、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7.确定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数额的方式包括()。
A、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计算
B、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计算
C、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或采用法定赔偿的方式合理确定
D、包括在赔偿数额中的合理费用
E、计算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合理期限
8.商标权的主体包括()。
A、商标注册申请人
B、商标权所有人
C、商标使用人
D、商标的转让人
E、商标的利害关系人
9.商标注册对形式条件的审查包括()。
A、申请人的资格符合规定
B、申请文件完备、齐全、符合规定
C、符合商标申请原则
D、符合商标分类申请原则
E、申请手续完备、申请费用交齐
10.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
A、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
B、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
C、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
D、摄影作品、图形作品、模型作品
E、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11.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规定不保护的客体(ABCE )。
A、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B、时事新闻
C、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D、法轮功等邪教的宣传品
E、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12.版权和邻接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行政处理
E、司法诉讼
13.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A、发表权、署名权
B、修改权、复制权
C、发行权、出租权
D、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
E、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4.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体现在()。
A、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财富
B、知识产权贸易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
C、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D、知识产权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和重要的发展战略
E、知识产权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关税壁垒
15.知识产权的管理要求包括()。
A、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B、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C、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投入
D、注意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E、重视限制知识产权滥用并努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四、简答题:(本部分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授予专利权的形式条件是什么?
2.商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版权的继受归属包括哪些内容?
4.妥善处理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
《知识产权公共教程》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20分;每小题1分)
1. √
2. √
3.√
4. √
5. ×
6.×
7.√
8. √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 19. √ 20.√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D 2.C 3.C 4.D 5.C 6.C 7.B 8.D 9.D 10.D
11. D 12. D 13. C 14. D 15.C
三、多项项选择:(30分;每小题2分)
1.ABCDE)
2.(ABCD)
3.(BDE)
4.(ABCDE)
5.(ABCDE)
6.(ABC)
7.(ABCDE)
8.(ABCE)
9.(ABCE) 10.(ABCDE) 11.(ABCE) 12. (ABCDE)
13. (ABCDE) 14. (ABCDE) 15. (ABCDE)
四、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授予专利权的形式条件是什么?
答:①书面申请原则②单一性原则③先申请原则④优先权原则⑤充分
公开原则⑥说明书必须支持权利要求书⑦修改不得超出原申请文件范围
2.商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①区别功能②表明来源功能③标示质量功能④广告宣传功能
3.版权的继受归属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公民死后的版权归属②单位变更、终止后的版权归属③作品原件
所有权转移后的版权归属④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继承
4.妥善处理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答:①制定技术标准应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知识产权②采用技术标准应充分
注意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③应重视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的衔接、配合④标准
化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应该密切配合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最有针对性的立法目的就是要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主要有:
1.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的正常发挥,需要有公平合理的交易秩序。
在市场中,由于交易主体、交易手段、交易对象多种多样,市场行为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有交易者共同遵守的交易准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
对于在市场竞争中不遵守竞争规则的经营者及时给予制止,严重的给予制裁,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2.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抑制了市场竞争应有的活力,妨碍了正当竞争所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生产和消费这一作用的发挥。
不正当竞争者违背商业道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扭曲竞争,破坏竞争,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现经济法社会责任本位的性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责无旁贷。
3.创设和完善竞争环境,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等方式来发挥这一作用。
该法保障经营者在市场上公平
竞争,鼓励诚实的经营者努力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制止和制裁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可以有效地促使经营者采取公平竞争的摔手段,从而使市场经营活动中保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4.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是市场上的三得主体,他们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各自特殊的利益,只有协调好他们的利益,并给予有效保护,市场经济才能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是显而易见,消费者权益比较集中的体现了社会公共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的保护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仅保护单个被不正当竞争侵权的正当经营者,更重要的是保护正当经营的经营者群体,保护消费者群体。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层面上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经营者在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展开广泛而充分的竞争,通过竞争争取交易机会和竞争的优势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