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③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D
解析:D
【详解】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
=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
=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
23 1.8m 2.4m 4.2m s s s =+=+=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
4.2m 0.7m/s 6s
s v t =
== 故④正确。

故选D 。

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筏是运动的
B .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 .小明是运动的
D .溪水是静止的D
解析:D
【详解】
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以小强为参照物,皮筏、小明、溪水相对于小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相对于小强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选D 。

3.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 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 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 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 .2m/s
B .3m/s
C .4m/s
D .5m/s C
解析:C
【详解】
小明同学第一段通过的路程为 1112m/s 1min 2m/s 60s 120m s v t ==⨯=⨯=
第二段通过的路程为
2225m/s 5min 5m/s 300s 1500m s v t ==⨯=⨯=
第三段通过的路程为
3331m/s 1min 1m/s 60s 60m s v t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0m 1500m 60m 1680m 4m/s 1min 5min 1min 420s
s v t ++=
===++ 故选C 。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在t =15min 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 甲=3km 10h 60
s t =甲=18km/h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v乙=
1km
10
h
60
s
t
=

=6km/h v甲=3v乙
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
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v乙′=
1km
5
h
60
s
t
'
=
'

=12km/h v乙′=2v乙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
v甲平=
4km 15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v乙平=
2km 15min
v甲平=2v乙平
故D错误。

故选C。

5.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C
解析:C
【详解】
A.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行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0m/s,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s 5s
s v t =
= 故B 错误; C .6s 后甲在10m 位置,乙车在12m 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 ,故C 正确;
D .经过5s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 的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

6.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4.00s
B .前20m 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6.25m/s D
解析:D
(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关键就在于分析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

(2)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

【详解】
A .由图可知,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2.00s ,故A 错误;
B .小明每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前20m 小明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
'205s 4s m m/s v t === 故C 错误;
D .由题意可知,路程s =50m ,所用时间t =8s ,所以平均速度
6.25s 8s
50m m/s v t =
== 故D 正确。

故选D 。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 .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为
4m-1m =3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由s v t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后甲同学5min 行驶了1km ,由s v t =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 4=km /min 15min 15
s v t ==甲甲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 2=km /min 15min 15s v t =
=乙乙乙 显然=2v v 甲乙,故D 错误。

故选B 。

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 .不应超过12min
B .不应短于12min
C .不应超过20min
D .不应短于20min B
解析:B
考查速度计算问题
【详解】 由图可知,路程为18km ,最大速度为90km/h ,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至少为 18km =0.2h=12min 90km/h
s t v =
= 故选B 。

9.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
B .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 .列车在飞速奔驰
D .飞机在蓝天翱翔B
解析:B
【详解】
A .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运动员相对于跑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属于思想的活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 .列车在飞速奔驰,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飞机在蓝天翱翔,相对于天空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第3s 时乙的速度比甲快
C .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C
解析:C
【详解】
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 ,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 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 .2~4s 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 错误;
B .第3s 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甲的速度快,故B 错误;
C .0~4s 乙运动的路程是8m ,时间是4s ,平均速度为
4m =2m/s 2s
s v t =
= 故C 正确; D .4s 时甲乙相遇,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甲的速度快,故D 错误。

故选C 。

11.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提供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 .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约为40cm
B .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C .健康人脉搏跳动100次约用时15min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1m /s C
解析:C
【详解】
A .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 左右,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略小于此数值,在40cm 左右。

故A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B .一般三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0m 左右,一层的高度在3.3m 左右,3.2m 接近此数值。

故B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跳动100次的时间在 90s 1.5min =
左右。

故C 不符合实际但符合题意;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441136
km h m s m s //./.=⨯
≈ 左右。

故D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 ,它在前2s 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1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3.4m/s
B .3.75m/s
C .4m/s
D .4.5m/s A
解析:A
【详解】
物体前2s 运动的路程 1116m /s 2s 12m s v t ==⨯=
物体后12s 运动的时间
1113m /s 12s 36m s v t ==⨯=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1212m 36m 48m s s s =+=+=
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48m 3.4m /s 14s
s v t === 13.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甲、乙两名运动员在长为25m 的泳池里训练,甲的速率为v 1=1.25m/s ,乙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若不计转向的时间,两人的运动均可视为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率为v 2=1.0m/s
B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两端出友,经过lmin 共相遇了3次
C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经过2min 共相遇5次
D .两人一定不会在泳池的两端相遇D
解析:D
【详解】
A .位置-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的速率为
225m 25s
s v t ∆=
=∆=1.0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人从两端同时出发,其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象可知,1min 相遇三次,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D .在同一位移时间图象中做出两运动员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而两图线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形可知从开始到1min ,两图线有三个交点,所以相遇的三次,从出发到200s ,两图线有9个交点,相遇9次,200s 时,两运动员又在起点相遇,重复从零时刻开始的运动,所以200s 到360s 的图象与0到160s 的图象一致,而这段时间两图线有7个焦点,所以相遇7次,所以前6min 两运动员相遇了16次,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1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 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 5s
s v t =
==乙 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 符合题意;
D .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10m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5.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武汉旅游,坐在行驶中的高铁上,小明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进行观察的;若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 ,从太原到武汉需要4h ,则太原到武汉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 km 。

高铁960
解析:高铁 960
[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根据s v t =进行计算。

【详解】
[1]小明乘坐高铁时,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建筑相对于高铁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实际是以高铁作为参照物的。

[2]太原到武汉的距离为
240km/h 4h=60m =9k s v t =⨯
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

变速01【详解】1
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A 到E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 间的距离为8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08s 则小
解析:变速 0.1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A 到E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 间的距离为8.0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 =0.8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8.00m 10cm/s 0.1m/s 0.8s
s v t ==== 17.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E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E 点共运动了______cm 的路程,小球从A 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

0001
解析:00 0.1
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的路程;数出时间间隔,求出用的时间;最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1]由图可知小球从A 点到E 点运动的路程为8.00cm 。

[2]小球从A 点到E 点时间为
t =0.2s×4=0.8s
则小球从A 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 0.08m =0.1m/s 0.8s
s v t == 18.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的宽度5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18.71cm 、18.73cm 、18.78cm 、18.68cm 、18.70cm ,其中测量值明显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_____,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68cm1873cm1mm 【详解】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1873cm1878cm1870cm 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 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 中准确值为186cm 与其它测量值 解析:68cm 18.73cm 1mm
【详解】
[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 、18.73cm 、18.78cm 、18.70cm ,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 ,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 中,准确值为18.6cm ,与其它测量值偏差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23418.71cm+18.73cm+18.78cm+18.70cm =18.73cm 44
L L L L L +++== 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18.73cm 。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73cm ,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 ,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19.如下图所示,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而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运动扶梯【详解】1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地
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2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
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
解析:运动扶梯
【详解】
[1]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2]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

20.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63【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
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对齐右侧与36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63cm
解析:63
【详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对齐,右侧与3.6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63cm。

三、解答题
21.2020年11月10日北京时间清晨4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机库推出,检测调试后放入水中开始下潜。

早上8时12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地球海洋最深处,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m,如图所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求:
(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多少h?
(2)据总设计师介绍,海水中下带,随着深度增加,下潜速度越来越慢,“奋斗者”在下潜的最后50m,用了大约100s,则潜水器在这50m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m/s?
解析:(1)4h ;(2)0.5m/s
【详解】
(1)潜水器运行的时间
t =8∶12-4∶12=4h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
50m 100s
s v t ===0.5m/s 答:(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4h ;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

22.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列长度为400m ,运行速度为72km/h 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

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 的隧道。

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2s 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v 声=340m/s 。

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前行多远?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多长时间无法拍到列车?
解析:(1)40m ;(2)360m ;(3)60s
【详解】
(1)列车的速度
72km/h 20m/s v ==车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
20m/s 2s 40m s v t ==⨯=车车
(2) 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40m/s 2s 680m s v t ==⨯=声声
则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1140m 680m 360m 22
s s s =+=⨯+=车声 (3)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1-1600m -400m 1200m s L L ===隧道车
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
111200m 60s 20m/s
s t v ===车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前行多40m 远。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 。

(3)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60s 无法拍到列车。

23.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4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
(2)中途列车以30m/s 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 ,已知列车全长360m 。

求:该大桥的
长度是多少?
解析:(1)153km/h ;(2)1800m
【详解】
(1)由表可知,列车由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
t =16:22-08:22=8h
则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速度
1224km 153km/h 8h s v t =
== (2)由 s v t
=可得列车72s 内通过的距离 30m/s 72s 2160m s v t '''==⨯=
则桥的长度
2160m 360m 1800m s s s '=-=-=桥车 答:(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153km/h ;
(2)大桥的长度是1800m 。

24.哈大高铁依次途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大站,冬季设计全程的运行时间约为5h ,其中,大连至沈阳的平均速度为220km/h ,运行时间是2h ,沈阳至哈尔滨的路程为540km 。

试求:
(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多少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解析:(1)440km ;(2)196km/h
【详解】
(1)由s v t
=可得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 111220km/h 2h 440km s v t ⨯===
(2)哈大高铁全程的路程为
s =s 1+s 2=440km+540km=980km
则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
980km 196km/h 5h
s v t === 答:(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440km ;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6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