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英文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仁政: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统治措施 2.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 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 尽心下》)释义为人 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3.法先王:先秦儒家的一种政治观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 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 ‚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 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 2.激烈的兼并战争 3.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4.周天子‚共主‛地位丧失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形成原因
试译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 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 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81–221 B.C.), the scene of ‚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brought forth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urmoil. There many famous schools of thoughtduring this time,mainly including Confucianism, Mohism, Taoism and Legalism. Others included the School of Yin-Yang, the Miscellaneous School, and the Schools of Names, Diplomatists, and Strategy. It attested to the fierce and complex political battles of that time, particularly those between the rising landlord class and the declining slave owners. Philosophies in this perio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uder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ve a very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试译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 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 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 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Confucius,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popularizes the concept of ren, meaning ‚benevolence‛ or ‚loving others.‛The performance of ren is called‚li‛, meaning ritual propriety.The fore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during the 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Mencius. As a proponent of benevolence in government , Mencius believed that 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 He also suggested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ancient rulers.Another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is Xunzi, who supports for enriching the country and increasing its military force for the state, and who particularly admired the state of Qin.
特征:该文本既包括对百家争鸣及主要代表人物主张观点的 事实陈述,也包括一些如“争芳斗艳”、“民贵君轻”带有 文学色彩的描述性词语存在。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 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但至汉 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 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1.历史环境 2.文化背景 3.出现原因 4.流派代表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历史环境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 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物质条件。 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各国封建割据、政权不 稳固,使得社会的各阶级、 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 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 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并不受到阶级统治思想的 排挤和束缚。
4.查阅平行文本,进行试译
查阅、收集相关词汇
文本类型及特征
类型:该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的一类,是对我国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这一事实现象的简要介绍。
赖斯: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 是逻辑性较强,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 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和信息。
韩非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百家争鸣
Contention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译前准备
21.确定文本类型,分析文本特征
2.了解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3.查阅、收集相关专业词汇
流派代表——墨家、法家
墨子: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 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 无终贱‛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 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 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 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 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 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关专业词汇
辩证法 dialectics 庄周Zhuangzi ;Zhuangzhou;Chuang Tzu ;Chuang Tse(林语 堂《庄子》英译) 道 Tao; Dao 韩非 HanFei 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官学 the official doctrine(官方奉行的学说) 秦始皇 Emperor Qin Shihuang
1.政治因素: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林立纷争 2.经济因素:经济极大发展,出现有闲阶层从事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丰富了精神世界和物 质生活 4.文化因素:‚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相对于独立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流派代表
“兼爱”、“非攻”; 对立统一 ;“无为而治”
(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 ‚仁‛,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 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孟子: 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荀子: 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还认为人生来就是有 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 ‚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被称为‚性恶论‛
试译
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 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要求打破旧的等级观念; 主张‚非攻‛,要求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 他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 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幻想。 The Monist School Mozi, founder of Mohism, is the major intellectual rival of Confucianism. One core thesis of Mohism is shangxian, meaning that againsts the hereditary system and breaks out the traditional hierarchy. Another core thesis is feigong, which requests to create a stable political order and condemns military aggression. Mozi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jian’ai‛, that is, giving equal status to humble persons. Of course, this can only be a fantasy at that time.
相关专业词汇
百家争鸣 Contention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春秋时期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战国时期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诸子百家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儒家the Confucianist school 墨家the Monist School 道家the Taoist School 法家 the Legalist School 阴阳家the School of Yin-Yang 杂家the School of Logicians 名家 the School of Names 纵横家the School of Diplomatists 兵家the School of Strategy
归纳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儒家
主要思想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老实的学态)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孟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流派代表——道家
老子: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 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 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 为,为所欲为。 庄子: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无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以‚道‛说 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水行要乘船, 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相关专业词汇
新兴地主阶级the emerging landlord class 孔子Confucius 仁 benevolence、‚ren‛ 礼 li 孟子 Mencius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民贵君轻 Priority of subjects' interests; the people are to be valued most, the ruler least 荀子XunZi 富国强兵 enrich the country and increase its military force 墨子Mocius 世卿世禄制度 the hereditary system 老子Lao-tzu,LaoZi 《道德经》Tao Te Ching;Daode Jing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 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 ‚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 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 2.激烈的兼并战争 3.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4.周天子‚共主‛地位丧失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形成原因
试译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 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 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81–221 B.C.), the scene of ‚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brought forth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urmoil. There many famous schools of thoughtduring this time,mainly including Confucianism, Mohism, Taoism and Legalism. Others included the School of Yin-Yang, the Miscellaneous School, and the Schools of Names, Diplomatists, and Strategy. It attested to the fierce and complex political battles of that time, particularly those between the rising landlord class and the declining slave owners. Philosophies in this perio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uder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ve a very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试译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 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 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 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Confucius,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popularizes the concept of ren, meaning ‚benevolence‛ or ‚loving others.‛The performance of ren is called‚li‛, meaning ritual propriety.The fore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during the 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Mencius. As a proponent of benevolence in government , Mencius believed that 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 He also suggested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ancient rulers.Another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ist school is Xunzi, who supports for enriching the country and increasing its military force for the state, and who particularly admired the state of Qin.
特征:该文本既包括对百家争鸣及主要代表人物主张观点的 事实陈述,也包括一些如“争芳斗艳”、“民贵君轻”带有 文学色彩的描述性词语存在。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 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但至汉 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 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1.历史环境 2.文化背景 3.出现原因 4.流派代表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历史环境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 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物质条件。 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各国封建割据、政权不 稳固,使得社会的各阶级、 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 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 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并不受到阶级统治思想的 排挤和束缚。
4.查阅平行文本,进行试译
查阅、收集相关词汇
文本类型及特征
类型:该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的一类,是对我国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这一事实现象的简要介绍。
赖斯: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 是逻辑性较强,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 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和信息。
韩非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百家争鸣
Contention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译前准备
21.确定文本类型,分析文本特征
2.了解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3.查阅、收集相关专业词汇
流派代表——墨家、法家
墨子: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 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 无终贱‛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 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 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 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 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 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关专业词汇
辩证法 dialectics 庄周Zhuangzi ;Zhuangzhou;Chuang Tzu ;Chuang Tse(林语 堂《庄子》英译) 道 Tao; Dao 韩非 HanFei 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官学 the official doctrine(官方奉行的学说) 秦始皇 Emperor Qin Shihuang
1.政治因素: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林立纷争 2.经济因素:经济极大发展,出现有闲阶层从事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丰富了精神世界和物 质生活 4.文化因素:‚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相对于独立
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流派代表
“兼爱”、“非攻”; 对立统一 ;“无为而治”
(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 ‚仁‛,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 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孟子: 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荀子: 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还认为人生来就是有 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 ‚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被称为‚性恶论‛
试译
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 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要求打破旧的等级观念; 主张‚非攻‛,要求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 他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 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幻想。 The Monist School Mozi, founder of Mohism, is the major intellectual rival of Confucianism. One core thesis of Mohism is shangxian, meaning that againsts the hereditary system and breaks out the traditional hierarchy. Another core thesis is feigong, which requests to create a stable political order and condemns military aggression. Mozi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jian’ai‛, that is, giving equal status to humble persons. Of course, this can only be a fantasy at that time.
相关专业词汇
百家争鸣 Contention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春秋时期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战国时期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诸子百家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儒家the Confucianist school 墨家the Monist School 道家the Taoist School 法家 the Legalist School 阴阳家the School of Yin-Yang 杂家the School of Logicians 名家 the School of Names 纵横家the School of Diplomatists 兵家the School of Strategy
归纳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儒家
主要思想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老实的学态)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孟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流派代表——道家
老子: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 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 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 为,为所欲为。 庄子: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无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以‚道‛说 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水行要乘船, 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相关专业词汇
新兴地主阶级the emerging landlord class 孔子Confucius 仁 benevolence、‚ren‛ 礼 li 孟子 Mencius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民贵君轻 Priority of subjects' interests; the people are to be valued most, the ruler least 荀子XunZi 富国强兵 enrich the country and increase its military force 墨子Mocius 世卿世禄制度 the hereditary system 老子Lao-tzu,LaoZi 《道德经》Tao Te Ching;Daode 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