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音训练的手势与肢体动作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音训练的手势与肢体动作配合语音训练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口
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幼儿对语音的感知与准确发音。
而手势
与肢体动作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与掌握语音知识。
本文将探讨中班语音训练中手势与肢体动作的配合方式,以及其在教
学中的作用。
一、手势的运用
手势是指用手或手指的姿势和运动来表达意思的行为。
在语音训练中,手势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的发音规则。
以下是一
些例子:
1. 示意发音部位:幼儿在学习发音时,教师可以用手势指向相关的
发音位置,比如用手指示“舌尖”、“牙齿”、“喉咙”等,帮助幼儿准确发音。
2. 比划发音动作:对于某些发音需要特定口腔动作的音素,教师可
以用手势模拟动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正确发音。
比如在教学发
音`/ʃ/`时,教师可以用手指模拟刷牙的动作,并配合发音示范。
3. 表达声调:在语言中,声调对于意思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
师可以使用手势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模仿不同声调的发音。
比如,用手
势表示声调的上升或下降,让幼儿通过动作的变化来感知声调的变化。
二、肢体动作的运用
肢体动作是指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辅助语音训练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音的发音规则。
以下是一些肢体
动作的应用方式:
1. 教授发音节奏:对于一些特定节奏和韵律的语音,教师可以通过
肢体动作来演示和呈现。
比如,在教学唱歌、儿歌时,教师可以引导
幼儿用手或身体的动作跟随节奏,加强语音的韵律感。
2. 表达音量和语气:肢体动作也可以用来表达音量和语气。
教师可
以通过肢体动作的大小和变化,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语音的音量
与语气的变化。
比如,教学时可以用手势表示“大声”、“小声”、“高兴”、“生气”等。
3. 模仿发音特点:肢体动作还可以用来模仿一些特定的发音特点,
帮助幼儿准确地发音。
比如,在教学元音发音时,教师可以用手臂的
姿势模拟发音位置的变化,让幼儿对发音位置有更直观的感受。
三、手势与肢体动作配合的优势
手势与肢体动作与语音训练的配合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增强记忆与理解:手势与肢体动作的引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
忆和理解语音知识。
通过触觉和动作的刺激,幼儿更容易将语音规则
与动作形成联系,提高记忆效果。
2. 提高学习兴趣:手势与肢体动作的运用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
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语音的积极性和兴趣。
动态的教学方式更能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3. 加强口腔肌肉训练:手势与肢体动作可以促进幼儿口腔肌肉的锻炼,提高口腔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语音的发音规律。
总结起来,手势与肢体动作的配合在中班语音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知识,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口腔肌肉的训练。
在语音训练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手势与肢体动作,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提升幼儿语音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