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曹爱民
临汾市人民医院影像CT室,山西,临汾,041000
保障CT机的安全运行,降低机器故障率;同时消除医疗事故隐患,确保医疗安全,是CT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的重要责任。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标准》及《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结合多年CT使用及维修实践,就CT机的安全使用以及危险防护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一:CT工作环境管理
CT工作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灰尘,电源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静电及其他如鼠害、房屋漏水,意外断电等。

在维修实践中,经常遇到环境因素导致的CT故障。

如MAX640操作台OC与TGP 通讯中断,经查发现OC热保护开关动作,经除尘清洁后恢复正常;Hispeed Dual冬季夜间急诊不出线,检查发现扫描间温度过低,开空调加温至20℃后恢复正常。

因血渍渗到扫描窗口造成图像伪影,或因灰尘脏堵光纤造成数据传输故障每每遇到,而干燥的空气和堆积的碳粉或灰尘经常导致CT滑环打火或接触不良故障,这几乎在各型号螺旋CT中都能遇到。

CT从普通到螺旋,从单排到多排,技术越先进,对环境的要求越苛刻。

据文献统计,70%的医用设备故障,都和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做好CT室环境管理,保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60%左右。

CT电源用专线,电源频率在50±1HZ,电压波动小于10%。

扫描室必须通风换气,避免CT运行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及设备元器件的危害。

每日进行机房的清洁,定期进行CT机内部除尘,对CT机的高效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CT属于高电压,大功率医用电气设备,一旦出现漏电流,对患者和使用人员都有发生电击危险的可能。

CT发生电击危险的因素主要是地线电阻过大或断路;电缆老化破损,高压电缆头接触不良导致球管打火产生伪影甚至缩短球管寿命,继电器触点碳化,机壳绝缘破坏等所致。

在安装时间较长的CT中,容易出现地线电阻变大甚至断路,造成CT机故障频发且故障隐蔽很难发觉。

如东芝Auklet DAS地线脱落导致图像伪影;GE MAXII,因地线断路而连续出现TGP板损坏故障,造成重大损失;西门子DRH,三相供电电缆绝缘老化,捆绑在一起发生短路燃烧。

严重的短路故障,对整个医院的供电系统造成重大破坏和极大的损失。

因此,需定期对地线进行检测,保障其接地电阻小于4欧,各部件地线连接完好且部件间地线电阻小于0.1欧;检查供电,高压电缆有无破损,鼠咬,发热等现象,对于保障CT电气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机械危险的防护
CT扫描时机架的倾斜,扫描床的升降进退,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挤压等伤害。

对机架或床运动而造成意外时,必须及时按动紧急停止开关,以避免伤害的加重。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CT操作台,机架,电源柜等处的紧急开关,要求在0.5秒内执行动作。

同时,应检查机器内螺钉有无松动,扫描床的承重螺杆有无断裂,螺纹有无严重磨损,普通CT用钢带是否断裂,旋转电机销子有无脱落或折断等。

CT故障很多由机械原因导致。

如西门子AR STAR准置器错误,检查发现信号流程及步进电机正常,而准置器因脱落的小螺钉卡死而无法动作。

有些机械故障,可能造成患者伤害。

某院东软C3000因螺纹磨损,在做患者检查时突然发生扫描床塌落,病人身上多种插管脱落造成医疗纠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在机器外壳未上好的情况下进行患者扫描,以免发生伤害。

曾经发生过维修过程中外壳未装好,找人试机,结果病人头发被卷进机架,导致严重伤害,应引以为戒。

四:对电磁干扰的防护
手机或其他电磁设备也可能对CT本身,尤其采用射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机型产生数据干扰,产生图像异常或扫描中止等故障。

CT检查中使用的X射线可能造成某些植入或体外电子医疗器械故障,文献中可见CT扫描干扰起搏器、除颤器、神经刺激器、植入或体外药物输注泵、耳蜗植入物、视网膜植入物的病例报告。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施行过植入术患者的不断增加,有必要在CT检查前进行详细地询问和排查,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医疗安全事故。

五:对不需要的或过量的辐射危险的防护
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成为医源性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日益增长的人群射线暴露剂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

2007年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表题为《MANAGING PATIENT DOSE IN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出版物,即《控制多排螺旋CT检查中的病人受照剂量》,引起全球放射界的关注。

在某种程度上讲,CT辐射危险的防护是CT 安全使用的重心,鉴于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在此不再多述。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低剂量,给人体各部位扫描预置适当的扫描参数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熟悉并掌握扫描技术及运动伪影消除软件,避免患者二次扫描;更多地使用自动曝光控制功能(AEC),将有效降低普通检查者的受照剂量,也能有效地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六:图像数据的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止
CT扫描为临床提供完整准确的影像资料,却也可因为设备故障等产生的图像“伪影”而影响诊断,对于一般常见伪影,经验丰富的放射医生可以很快鉴别出来,不致于产生错误诊断。

但有些故障或者参数改变,引起的图像质量问题却难以察觉,导致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

其中大多数由操作者大意输错患者姓名,造成张冠李戴,但也有CT机本身造成的。

笔者曾经历过患者CT检查为左侧底节区大面积出血,
手术医生发觉与临床症状不符,急电会诊,经仔细排查,发现CT机预置参数改变,导致图像左右方向反转。

这类故障多由操作者或维修者失误引起,却极为隐蔽,严重危胁着医疗安全,当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CT的医疗安全性事故大多因为CT机故障而发生。

随着CT日新月异的发展,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厂家技术保密,配件供应困难等多种原因,医院采取购买保修的方式,以解决CT等大型医疗设备故障的维修。

但很显然,这种事后维修的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和预防CT的医疗安全问题。

因为安全,重在防范。

需要防范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

为此,CT使用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需依照《管理、医疗、护理人员安全使用医用电气设备导则》中的要求,采取如下措施,以降低CT故障率,延长机器寿命,并确保医疗安全。

一: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疗设备包括CT的安全使用及维护管理,建立科学高效而又施之可行的维护保养及维修制度。

二:严格CT室环境管理,每日监测温度,温度,电源电压等重要环境因素并做日常运行记录,维修后应做维修记录。

三: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循CT操作技术规程,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尤其避免机器重要预置扫描参数的错误更改。

四:使用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依照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预防性保养和维修。

清洁除尘,校准调整。

检查地线,电缆等有关CT电气安全的重要部件,及时更换磨损的零件,避免故障发生,排除安全隐患。

让CT运行更加高效长寿,也让CT检查更加绿色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