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蓼(liǎo)洲溷(hùn)藩阉(yān)党庶几(jī)
B.废祠(cí)傫(léi)然羁縻(mí)彷(pāng)徨
C.皦皦(jiǎo)缙(jìng)绅诋(dǐ)毁纾(shū)祸
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自刭(jǐng)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
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B.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C.2013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 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4.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曰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
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去京口去今之墓而葬焉
D.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轻重固何如哉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逮所由使也予之及于死者
B.得间奔真州间以诗记所遭
C.殆例送死革灭殆尽之际
D.全乎为五人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意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几邂逅死
D.颜色不少变
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请罪于母,母不许
10.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跟所给选项意思相同的是()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A.望其旗靡
B.靡颜腻理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D.号呼靡及
二、默写
默写
(1),善假于物也。
(2)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3)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4)吾师道也,?
(5)师者,。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亦以明死生之大,。
(8),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9)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
(10)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三、作文
作文(70分)
以“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内容积极健康;2.不少于800字。
注:请将选择题与默写的答案写在作文纸眉头处!!!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蓼(liǎo)洲溷(hùn)藩阉(yān)党庶几(jī)
B.废祠(cí)傫(léi)然羁縻(mí)彷(pāng)徨
C.皦皦(jiǎo)缙(jìng)绅诋(dǐ)毁纾(shū)祸
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自刭(jǐn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把握。
考生应结合词语的意思和词性把握读音。
傫(léi)然——傫然(lěi,形容重迭堆积)。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1.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
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ō,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xuē,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xiāo。
这类词还有“薄”“逮”等。
2.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人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
如“单”,作人姓、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 “蠡”“燕”等。
3.据是否音译和专业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是音译过来的,如“卡片”中的“卡”,它是英语单词“Car”的译音,如卡通、卡车、卡宾枪、卡介苗,故读作kǎ;“巷”如果和采矿有关的,就要读作hànɡ,如“巷道”。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
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运用词语要看语境和对象。
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第一处是说王维的性格,所以应使用“不温不火”。
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
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第二处是说因有这种冲动,然后有了后面的结果,故应使用“以至”。
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或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
质高,修养高。
第三处说的是王维的诗歌,故应使用“品位”。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比如“不温不火”多指性格或商品销售行情,而“不瘟不火”多指戏曲。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以至”表示结果,“以致”表示不良结果。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B.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C.2013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 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A项,搭配不当,“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
C 项,结构混乱,“主要得益于
《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 项,成分残缺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A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
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比如C项,该项将“主要得益于……”和“由……助推的”两句杂糅到一起。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
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于语义性语病,应注意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4.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曰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B项,“ 家父”用于自称,而句中说“您的家父”,
错误;C项,“寄奉”谦敬不当;D项,“贵校”指别人的学校,句中称呼母校不当。
故选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运用得体”是
高考语用题的一个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
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本题给出的选项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对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
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⑥句中的“零”和“全”
承②句意思;③句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句或可放在④①⑤句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被打乱。
所以答
案应为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比如这段文字主要是说看待人生的误区。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比如本题中可以抓住“两者”“颓废者”“执迷者”“这”等词语。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
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去京口去今之墓而葬焉
D.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轻重固何如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度”,估计,揣测;第二个“度”,名词,政治法度。
B项,
第一个“以”,动词,率领;第二个“以”,凭借……的身份。
C项,第一个“去”,离开;第二个“去”,距离。
D项,两
个“固”,本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方法如下:语境分析、课内回顾、成语迁移等。
比如A项的“度”,前一个“度”从语法上来看,应是动词,后一个“度”
应是名词,故不同;B项,第一个“以”后面跟军队,应解释为“率领”,后一个后面跟官职,应解释为“凭借……的身份”。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逮所由使也予之及于死者
B.得间奔真州间以诗记所遭
C.殆例送死革灭殆尽之际
D.全乎为五人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A项,两个“之”都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第一个“间”,机会;第二个“间”,有时候。
C项,两个“殆”,都是“几乎”“差不多”之意。
D项,两个“乎”都是形容词词尾,……的
样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
前后同则同。
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比如本题的“之”,都是放在主谓之间,故用法相同。
前后异则异。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
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
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比如本题的“间”,前者放在动词后面,是名词;后者放在动词前面,且不是主语,故应为状语。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
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
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
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意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几邂逅死
D.颜色不少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C项,“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
A项,“行为”,“行”,去,“为”,是。
B项,“行为”,“行”,品行德行,“为”,作为。
D项,“颜色”,古代是脸色。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现象。
答题技巧:可以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比如,AB两项中的“行为”,今意是“举止行动;指受
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如将该意思代入句中讲不通。
比如D项中的“颜色”,今意是“色彩”,放在句中不
正确。
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请罪于母,母不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题干要求选出“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
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因为句中有“于”;C项不但是状语后置句,同时也是被动句,“于”表被动。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技巧点拨】古文中的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固定句式。
每一种句式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答题的时候应抓住这些标志。
比如判断句,“……者……也”“……者也”“……也”“乃……也”“即……也”;
被动句,“于”“见……”“见……于”“为”“为所”“为……所”;倒装句,“于”“以”等。
比如本题四个选项中都有“于”,说明都是状语后置句,这就要考虑其他的句式,“于”还表被动,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10.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跟所给选项意思相同的是()
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A.望其旗靡
B.靡颜腻理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D.号呼靡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例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无;“初”的意思是始;“鲜”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
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
好好到头的。
D项“号呼靡及”,“靡”,无,没有。
A项,“靡”倒下;B项,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
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C项的意思是生产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奢靡浪费的人越来越多,“靡”是“浪费”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可以先判断例句中“靡”的意思,然后再浏览选项,看那个选项的意思与之相同。
从语法上来看例句与D项相同,AC
两项中的“靡”是动词,B项中的“靡”是形容词。
二、默写
默写
(1),善假于物也。
(2)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3)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4)吾师道也,?
(5)师者,。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亦以明死生之大,。
(8),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9)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
(10)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2)輮以为轮
(3)而而神明自得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9)以老于户牖之下
(10)扼腕墓道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
“生”“庸”“受”“社稷”“ 缳”“牖”“扼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
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
三、作文
作文(70分)
以“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内容积极健康;2.不少于800字。
注:请将选择题与默写的答案写在作文纸眉头处!!!
【答案】简
入夜,没有风也没有星星,静如水,凉亦如水。
独自一人在孤灯的相伴下夜读,宁静而平和,端起几上的一杯水,遥望那亦如水的夜空,不禁浮想联翩。
入口的液体淡而无味,没有酒醇,没有茶香,但正因其淡,才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
当你饮腻了美酒,喝惯了好茶,再来一杯白开水,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真实。
这就是生活的本色——平淡但充实。
瞧,从这很简单、很平常的水上,居然也能品出生活。
这看似简单的化合物实则是多么丰富啊!我们似乎该向水学点什么……对,学它那“简单”的气质。
生命的起源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正是有了它们,地球才走向生机盎然,生物界才欣欣向荣。
这些小得也许肉眼都难辨的小生命,谁能说它不是创造这个世界的大功臣?
如果你去蟹市逛一圈,会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如果你去花四十元任你吃的自助餐厅吃一回,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富人了。
但是,那些吃够了蟹的“富人”,接下来会吃什么?吃龙?吃麒麟?吃豹子胆?或许,就是吃一口青菜。
“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卢梭写道,“我说让你们的事像一、二、三那么简单,而不是一百、一千。
”是啊,
让我们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的“简单”中忘却烦恼,让
我们对自己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就让我们试着去做一个“简单”的人吧!不虚伪,不世故,不故作高深,不自欺欺人,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
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求实,需要不断舍弃心灵的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平静地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一切。
做简单的人是以自己的行为对生活词典中一些最伟大的词汇做最简洁明了的注释:生、死、爱、家、希望、幸福……有时,这一切仅在一个浅浅微笑、一句简短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抚慰中就足以体现了。
做简单的人是一种选择。
它无所失落,无所拥有,它是对宇宙及人类的深刻理解。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
”“简单”有时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喝完了杯中的水,心头顿觉得清明了许多。
真的,水,就像一位知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
“平平淡淡才是真”。
淡
则淡矣,却任你用情感作调料。
开心时会浸入几分甜密,失落时或夹带苦涩。
不懂得用心去体会生活的人,永远也品尝不出其中的酸甜苦辣。
小者,大也。
【解析】本题属于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
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
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必须跨过这道坎》。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我与故事》。
本次的作文题是“简”,比较简单,可以运用组词的方法扩展标题,比如“简单”“简单生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