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影响满月体格发育的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影响满月体格发育的调查分析
陈敬玉
【摘要】目的对满月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母乳喂养次数对新生儿满月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2006年出生的252例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对从出生到满月不同的母乳喂养次数影响其体格发育的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和低血糖发病率的调查.结果满月时,母乳喂养在13~15次/24小时的新生儿,其体重和身长的增值明显优于10次以下/24小时的新生儿(P<0.05),而母乳喂养13~15次/24小时,其新生儿高胆和低血糖的发病率也明显低于母乳喂养10次以下/24小时者(P<0.05).结论在不影响母亲和新生儿睡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能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降低新生儿的高胆和低血糖的发病率.
【期刊名称】《右江医学》
【年(卷),期】2010(038)001
【总页数】3页(P16-18)
【关键词】满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体格发育
【作者】陈敬玉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北海,5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4+.4
十几年来,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方式已逐渐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纯母乳喂养的成功倡导,但母乳喂养的一些规定,如按需哺乳,婴儿想吃就吃,母亲奶胀就喂,不规定次数和时间等,如果母亲把握不好,母乳次数太少,尤其新生儿期内,可
导致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过多,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和低血糖,
直接影响新生儿满月的体格发育。
笔者对2004~2006年访视的252例Apgar评分为10分的纯母乳喂养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2004~2006年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252例,男130例,女122例,均已排除双胞、低体重、早产、过期产、产伤、患病的新生儿。
根据纯母乳喂养的次数分为两组,A组为喂养13~15次/24小时的新生儿共156例,其中男80例,女76例;B 组为喂养10次以下/24小时的新生儿共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
两组性别、出生时体重、身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见表1。
2.诊断标准 252例新生儿100%为纯母乳喂养,不给任何食物和饮料,吸吮10~15
分钟安静睡去为一次母乳。
胆红素超过202.5μmol/L,可诊断为高胆;新生儿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生后10天内,表现为精神萎靡,吸吮能力差,人工喂葡萄糖水或静脉输入
葡萄糖,3天后新生儿精神好转,吸吮能力加强可诊断为低血糖。
3.纯母乳喂养方法把按需哺乳,婴儿想吃就吃,母亲奶胀就喂,不规定次数和时间,改
为在不影响母亲和婴儿的睡眠的情况下,尽可能24小时内喂奶13~15次,结果有156例的母亲能够做到,96例的母亲由于其他原因,24小时内喂奶在10次以下。
4.观察指标两组的身长和体重增值,同时建立产后访视问题档案,对新生儿出现高胆和低血糖(除外其他病理性高胆)进行重点跟踪。
体重测量方法:采用老式的杆称,
精确到0.1 kg;身长采用卧式身长测量仪,精确到0.1 cm。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满月时体重、身长增值情况满月时A组体重增值量明显高于B组,且两组男
婴或女婴的体重增值量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A组的增值量高于B组(P<0.01)。
而满月时A组身长增值量明显高于B组,男婴的身长增值量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的女婴身长增值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2.两组高胆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 A组高胆、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1),且A组男婴、女婴高胆、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或<
0.01)。
见表3。
1.因地制宜,正确认识按需哺乳按需哺乳是医院产科制度的一项改革,是爱婴医院的一项重要规定,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本次的调查资料表明,新生儿期内有相当一部分婴儿因吸吮次数太少,特别是生后10天内,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过多,黄疸时间延长,容易出现低血糖。
而增加新生儿的喂养次数和按需哺乳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任何事物都有其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性质,一味地追求新生儿的母乳次数也是不科学的,每个人的食量从一出生就有区别,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胃容量有大小,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新生儿进食后容易呕吐,而有的新生儿就很少有这种情况。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依据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执行爱婴医院的规定,遵循按需哺乳,保证产妇和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保证新生儿足够的营养、能量和水分,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真正是从根本意义上响应WHO提出的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满月的各项发育指标。
2.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与低血糖和高胆的关系新生儿发生高胆的原因很多,其机制也不一样,新生儿的低血糖和失水都可加重新生儿的高胆[1],而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过少,直接造成机体的能量和水分的摄入不足,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间接地引起新生儿高胆,另一方面,有些剖宫产产妇术后受疼痛、禁食的影响,泌乳时间推迟,导致新生儿生后3天内母乳不足,同样对新生儿高胆的发生有影响[2]。
3.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3]我们在产后随访时发现,大多数
家长和产妇都知道母乳有四点好处,随时能背诵出来,有少数人还能背诵什么叫按需哺乳,什么叫纯母乳,说明家属和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是比较充分的,这是衡量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部分产妇在产后受疼痛、药物、出血过多、身体虚弱的影响,造成泌乳不足,另一方面,新生儿出生的头几天吸吮能力较差,如果还遵循按需哺乳所解释的方法随意喂养,势必会造成母乳喂养次数偏少,我们在询问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时发现,在24小时内,有些仅有3~4次的喂奶,原因是新生儿多数处于睡眠状态,家属和产妇还一直认为是正常现象,类似这种情况的新生儿,其精神状态都较差,黄疸较深,生理性体重下降明显,曾有报道一些医院过于坚持纯母乳和按需哺乳,喂奶次数过少,造成新生儿明显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酸中毒,直接影响新生儿满月时的体重和身长的增值,少数还可以出现低血糖和高胆。
因此,要减少新生儿的高胆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整体提高新生儿满月的各项发育指标,除了不断完善产科的各项母乳喂养制度外,产科的工作人员和产后随访人员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把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作为一个重点,灵活应用按需哺乳的规定,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泌乳推迟的产妇,督促家属要及时给新生儿补充必需的能量和水分,如果是生后的最初几天,新生儿的吸吮能力较差,更需了解其母乳喂养情况,及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并指导产妇合理膳食和充足的睡眠,对于个别过于紧张和疲劳的产妇,要做好卫生宣教,消除不利于泌乳和康复的因素,保证新生儿足够的母乳。
多年的经验和本次的调查资料表明,适当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和按需哺乳并不矛盾,而是按需哺乳的一项重要的补充。
【相关文献】
[1]洪黛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6.
[2]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296-297.
[3]李荣萍,应汉艺,张冀莉,等.42天婴儿喂养方式及体格发育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6):53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