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药学2020年第17卷第2期
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d)
2.2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明显(P<0.05)。
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不良反应对比: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贫血1例、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8例、高热惊厥2例,总发生率18.33%;对照组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9例、高热惊厥3例、贫血1例,总发生率21.67%,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且症状较为轻微,停药后消失。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肠道71型病毒等肠道病毒属感染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5d,夏秋季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婴幼儿发生率更高[4]。
一般情况下,轻症患儿预后较好,具有自愈性,但因疱疹溃烂疼痛明显,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威胁身体健康,重症患儿则可能引起脑脊髓炎、肺水肿、脑炎,可导致死亡。
该病自然病程为7~10d,因此,缩短自然病程,尽快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是目前手
足口病治疗的关键[5]。
炎琥宁由穿心莲提取物制成,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能够改善炎性渗出及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疱疹溃疡消退。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对RNA、DNA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但大剂量应用可能引起心肌损害[6]。
以往有研究显示,对小儿手足口病采取炎琥宁+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有效率可达到88.89%,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有效率仅为72.22%,差异明显。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也证实了两者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以往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联合炎琥宁+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兴堂,李文娟.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对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8,15(8):1459-1460.
[2]戴本启,吴敏,林思敏,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2550-2551.
[3]朱月梅.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
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9):1332-1334. [4]邹汉金.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
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40-43. [5]鲍亮,吴南海,员菡子,等.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重症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2016,59(6):587-588. [6]谷颖伟,张翠兰,卢丽燕,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炎琥宁注射液分别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后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8):78-79.
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应用研究
邵雅琴(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药械科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9年4—8月收治的2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25例。
对照组前期口服奥美拉唑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口服,两周后单用奥美拉唑片,研究组前期口服艾普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两周后单用艾普拉唑肠溶片。
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的经济成本等。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0%(11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0%(96/125)(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P清除率为92.80%(116/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0%(45/1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P再感染率为4.00%(5/125)低于对照组的8.80%(11/125),溃疡复发率为2.40%(3/125)低于对照组的6.40%(8/12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4/125)低于对照组的8.00%(10/12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
溃疡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艾普拉唑奥美拉唑应用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2-0117-02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较为常见的内科病症,随着当前生活环境等变化,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即剑突下发生轻度或者重度疼痛,严重时会影响生存质量。
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及过度分泌胃酸等[1]。
当前针对DU的治疗方式为根据病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配合治疗[2]。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9年4—8月收治的2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25例。
研究组男性70例,女性5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28±8.12)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1.4±0.97)年。
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53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5.89±8.19)岁;病程0.5~4.5年,平均病程(1.6±1.03)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病程资料齐全有参考性,对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3]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
组别例数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对照组t P 60
60
2.17±0.81
3.33±1.08
-6.656
<0.05
3.08±0.59
3.75±0.60
-6.167
<0.05
5.23±0.77
6.56±0.81
-9.218
<0.05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对照组
χ2 P 60
60
43(71.67)
34(56.67)
2.94
>0.05
16(26.67)
19(31.67)
0.36
>0.05
1(1.67)
7(11.67)
4.82
<0.05
59(98.33)
53(88.33)
4.82
<0.05
117
北方药学2020年第17卷第2期
为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②无其他复合性溃疡或者并发症;③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胃部严重疾病,如肿瘤性疾病需服用其他种类药物;②短期内服用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药物;③对本研究所用药品存在过敏反应史;④合并精神类疾病或者语言表达不清无法有效配合。
1.3治疗方法:两组在入院后进行检查确诊,并做好建档工作。
1.3.1对照组均前两周对症服用奥美拉唑片(吉林省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06,用法用量:20mg/粒,3粒/次,4次/d,餐前口服不可咀嚼)、阿莫西林(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1651,0.5g/片,1片/次,2次/d,餐前服用)、呋喃唑酮(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484,0.5g/粒,2粒/次,3次/d,餐前服用);服用两周后单服用奥美拉唑片,连续服用两周。
1.3.2观察组前两周服用艾普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艾普拉唑肠溶片(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55,用法用量:20mg/粒,3粒/次,4次/d,餐前服用)。
1.4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①溃疡治疗后愈合情况[5]:溃疡及周围炎症完全消失或溃疡消失但仍有部分炎症,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视为显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视为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下甚至增大,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HP根除率:在治疗结束至少4周以后复查,并于镜下取黏膜样本分析尿素酶并完成14C呼气检查,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则认为根除成功,反之视为无效;③DU复发率以及HP再感染率:治疗后检查结果确定为Hp阴性一个月后需复查,如果检测显示阳性则表明再感染;符合《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4]则表明DU复发。
复发率/再感染率=复发/再感染例数/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并回访对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记录,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有肾功能异常、腹部不适、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有效率[n(%)]
2.2两组治疗后HP清除率、HP再感染率、溃疡复发率:治疗后研究组HP清除率为92.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P再感染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8.80%,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溃疡复发率为2.40%低于对照组的6.40%,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HP清除率、HP再感染率、溃疡复发率[n(%)]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讨论
十二指溃疡的病因主要为感染HP以及胃酸分泌过多,发病部位多位于胃前壁,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疼痛。
研究表明,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饮食、作息等有一定相关性[6]。
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服用抑制胃酸和清除HP的药品。
本研究中使用的阿莫西林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
呋喃唑酮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以快速溶解幽门螺杆菌,这两种药品配合使用可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
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幽门螺杆菌产生抗药性。
而且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需在一定的pH下才可发挥作用,过多的胃酸分泌会导致抗生素无法有效作用且会伤及胃黏膜,加重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可抑制作用部位的质子泵,通过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的分泌[7]。
艾普拉唑肠溶片同样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含有的艾普拉唑是一种苯并咪唑类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服用后期可选择性地进入胃壁细胞,通过胃部作用转化为次磺酰胺活性代谢物,从而不可逆抑制H+、K+-ATP上酶的作用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以上两组药品可针对不同症状进行选择。
但针对十二指肠溃疡艾普拉唑肠溶片更有效[7]。
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P 清除率为92.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P再感染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8.80%,溃疡复发率为2.40%低于对照组的6.40%,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低于对照组的8.00%,但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使用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少文,吴胜凯,马剑锋,等.艾普拉唑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
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9,33(3):126-127.
[2]黄理哲.艾普拉唑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
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24(1):45-47.
[3]蒋春彦,牟涌,靳伟民.艾普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9(6):89-90.
[4]周承娜,周燕.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3):183-184.
[5]秦湘红,王韫哲,胡海棠.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溃疡的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今日药学,2017,33(10):98-101. [6]陈超,邝翠琼,赖建茵,等.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
溃疡的疗效分析对比[J].北方药学,2017,22(8):78-80. [7]刘利英.十二指肠溃疡应用艾普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2(25):33-35.
组别例数HP清除率HP再感染率溃疡复发率
研究组对照组
χ2 P 125
125
116(92.80)
45(82.40)
4.0678
<0.05
5(4.00)
11(8.80)
0.7899
>0.05
3(2.40)
8(6.40)
0.6988
>0.05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对照组
χ2 P 125
125
63(50.40)
46(36.80)
55(44.00)
50(40.00)
7(5.60)
29(23.20)
118(94.40)
96(76.80)
4.0822
<0.05
组别例数
食欲
减退
头晕
恶心
呕吐
腹部
不适
肾功能
异常
不良反应
发生率
研究组
对照组
χ2
P
125
125
2
4
2
1
1
1
2
1
3.20
8.00
0.4431
>0.05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