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物流管制专业1体化教学模式初探.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
探
[关键词]物流管理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
[摘要]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重点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并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物流人才的奇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满意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现代物流管理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信息处理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把各子系统设置为各门学科课程进行教学,相互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物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转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
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物流管理软件、现场物流设施设备的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物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要坚持学以致用。
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
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技能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突出实用性。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要。
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
导向。
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中职物流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学校应配置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内部设施设备应与一般物流企业基本一致,包括货架、叉车、传送带、POS机、打包机等,同时还应配备一个电脑实训中心,为运输仓储中的单证制作及传输提供技术保障。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特点,在实际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教学中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同时,结合物流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推广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
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
国家人力资源好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
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
物流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在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通过参加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
[1]易燕萍,史金虎.中职现代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2]钟凯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 J ].中国培训,
2005,(5).
[3]白培如.一体化教学的功能与作用[ J ].中国培训,2005,(4).
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作为中职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关乎中职生能否顺利毕业以及中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特别是农广校中职教育学生群体复杂,管理起来难度更大,实际的档案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本文先对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为新时期国内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档案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这使得新时期我国农广校中职教育中的学生数目不断增多,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难度。
档案管理主要是对中职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内所形成的具
有考察价值的材料和数据等资料,其管理质量关乎教育工作能否有序开展,具有很强的研讨价值。
1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的问题
1.1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中,影响档案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档案管理人员问题,具体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农广校中职教育主要面向于成年农民群体,教育教学条件比较差,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特别是其中有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学习,甚至没有接触或了解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
比如,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差,无法对文件进行及时、准确地整理;资料收集和整理毫无条理;档案管理资料不完整,存在比较严重的丢失或资料损坏问题,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鉴于中职教育中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使得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无法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档案管理内容不全面以及档案文件装订不规范,借阅和保管制度不完善,保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此外,虽然部分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中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1]。
1.3档案管理方法问题
在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当中,许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室,仅仅在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内配备几个档案柜。
由于办公室人员众多,容易对档案设施及档案资料进行磨损,这样不仅不规范,也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原则。
此外,在档案管理方法上,
档案管理人员在归类、整理、保存和查询档案的时候,也没有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果。
2中职教育中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为了提升中职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这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首先,针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选拔工作,确保他们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对学校工作流程以及职教办学规律进行充分熟悉,确保可以按照规章来开展档案管理,这是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做好档案业务的统筹管理工作。
比如,中职院校定期要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向他们灌输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他们更好胜任有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最后,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确保他们可以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针对中职教育中的新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培训;针对那些有多年管理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向他们灌输一些新的档案管理知识与方法,确保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中职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素质,确保更好地开展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工作[2]。
2.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健全,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期间可以做到有据可依。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快构建适宜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档案管理体系,对传统档案管理资料的收集
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除了重视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外,还要统一管理照片和影音等非文字的一些档案资料。
此外,还要结合不同的学院制定适宜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健全,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2.3创新档案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职教育档案管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可或缺。
一方面,要做好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针对档案管理所需的专业档案室以及存储柜等进行完善,确保满足规范化档案管理需求[3]。
另一方面,要注意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这是更好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总之,中职教育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其重要性比较突出。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档案管理制度问题和档案管理方法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健全与档案管理方法创新,尤其是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