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轧机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什么叫冷轧,冷轧带钢有哪些优点?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变形叫做冷轧,一般指带钢不经加热而在室温直接进行轧制加工。
冷轧后的带钢可能烫手,但还是叫冷轧。
冷轧生产可提供大量高精确度和性能优良的钢板和带材,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加工温度低,同热轧生产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冷轧带钢产品尺寸精确,厚度均匀,带钢厚度差一般不超过0.01 —0.03mn、或更小,完全可以符合高精度公差的要求.
(2)冷轧产品表面质量优越,不存在热轧带钢常常出现的麻点、压入氧化铁皮等缺陷。
(3)冷轧带钢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4)可实现高速轧制和全连续轧制,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5)可获的热轧无法生产的极薄带材。
2。
冷轧带钢的轧制工艺特点有以下三个特点:
(1)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定义:在钢带冷轧后,晶粒被压扁、拉长,晶格歪曲畸变,晶粒破碎,使金属的属性降低,强度和硬度增高)冷轧带钢加工硬化后提高了钢的变形抗力,给带钢继续变形带来困难,未消除加工硬化乙班采用再结晶退火.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带钢因过分硬脆而不适于继续轧制,需要退火软化后恢复塑性.
(2)冷轧过程必须采用工艺冷却和润滑。
工艺冷却(关注乳化液液位,浓度,温度)和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这样在已有的轧机能力条件下实现更大的压下,另外对降低轧辊的温升、提高钢材表面质量、提高轧辊使用效率有很大作用.
(3)冷轧中采用张力轧制。
张力轧制就是带钢在轧辊中轧制变形是在一定前张力和后张力作用下进行的。
张力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正确对中轧制,使所轧带钢保持平直度良好,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起适当调整冷轧机主电机负荷的作用.
3.冷轧工艺润滑的目的和对工艺润滑剂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在冷轧中应用工艺润滑可达到下列几个目的:
1)减小变形区接触弧表面上的摩擦系数和摩擦力,使轧制压力和能量消耗降低。
2)有润滑轧制可使轧机轧出更薄的带材.所谓“可轧厚度的极限“,取决月轧辊的弹性压扁。
润滑能减小摩擦系数和轧制压力,从而鞥你轧制更薄的带材。
3)润滑可防止金属粘在轧辊上.
4)工艺润滑也能起洗涤的作用,他能保证从辊面和金属表面冲洗掉金属微粒。
5)冷轧带钢平整中,采用润滑剂可改善金属表面粗糙度。
工艺润滑剂应满足一系列工艺、经济和劳动卫生特点的要求,一般要求如下:(10分)
1)降低外摩擦系数; 2)减少磨损并防止轧辊粘钢; 3)保证轧材表面光洁:
4)很高的热容; 5)成分和性质的稳定性; 6)便于喷涂到轧辊和金属上;
7)对金属和设备没有损害; 8)无毒性、没有难闻的气味;
9)最小污染和废水净化简单; 10)便宜和资源丰富。
4。
影响轧制压力的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影响金属变形阻力的,其中有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变形温度与变形程度(也就是加工硬化的影响),金属变形阻力增加使压力加大。
第二类是影响应力状态条件的因素,其中有外摩擦(即摩擦系数)、轧件及轧辊直径、张力等(乳化液的温度,浓度等)。
5.影响厚度波动的因素:主要起因于轧制压力的波动,如:1。
带钢原因,他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轧制速度的变化,来料尺寸的变化2,轧机原因轧辊的热膨胀,磨损,偏心运转。
3,轧制工艺原因轧钢时前后张力变化,轧制速度的变化,摩擦系数的波动。
6。
轧机辊缝形状的影响因素
带钢的横向厚度差(即断面形状的变化)和板形的变化是由辊缝形状的变化引起的。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有: 1)轧辊的弹性弯曲变形。
它使辊缝中部尺寸大于边部尺寸,带钢边部产生凸度,带钢边缘减薄。
轧制压力越大,轧辊的弹性弯曲变形越大;轧辊直径越大,刚性就越好,则轧辊的弹性弯曲变形越小。
2) 轧辊的热膨胀。
轧制时轧件变形产生的热量、轧件与轧辊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都会使轧辊受热。
冷扎润滑液又会使轧辊冷却。
由于沿辊身长度上其受热和冷却不一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轧辊中部比两端的热膨胀大,从而使轧辊产生热凸度,影响辊缝形状。
3)轧辊的磨损。
工作辊与带钢之间、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的摩擦会使轧辊磨损.影响轧辊磨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轧辊与带钢的材质 ,轧辊表面硬度和光洁度,轧制压力和轧制速度,前滑和后滑的大小及支撑辊于工作辊之间的滑动速度等都会影响轧辊磨损的快慢。
另外,沿辊身长度方向轧辊磨损是不均匀的,这些都会影响辊缝的形状。
4)轧辊的弹性压扁。
轧制时,由于轧制压力的作用,带钢与工作辊之间、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均会产生弹性压扁。
影响辊缝形状的不是轧辊弹性压扁的数值,而是压扁沿辊身长度方向的不同大小。
由于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的接触长度大于带钢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因而接触长度上各点的压力是不相同的,这就使辊与辊之间弹性压扁值沿辊身长度方向也是不均匀的。
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不均匀压扁引起了辊缝形状的变化。
5)轧辊的原始辊型(凸形、凹形或圆柱形).轧辊原始辊型不同,就可以人为地使辊缝形状不同。
我们在生产中就用轧辊原始辊型这一因素来补偿上述因素对辊缝所造成的影响。
7.板型:带钢的平直度,板形的好坏是指带钢横向各部位产生波浪或折皱的大小,它决定于延伸率沿宽度方向是否相等。
板型缺陷:镰刀弯,浪形和瓢曲
8。
.我厂轧机板型调节手段有哪几种?
答:弯辊调节、张力调节、中间辊移动调节和压下摆动调节
9.轧辊硬度不够对轧制过程有何影响?
10.答: 轧辊硬度不够,轧制时弹性压扁大,轧辊与带钢表面接触面积增大, 要获得同样厚度的产品,必须增大轧制压力, 轧制压力大对板形调节不利; 另外, 极易产生辊印缺陷。
11.轧辊粗糙度过大时对轧制过程有什么影响?
12.答:轧制粗糙度大,轧制时轧辊与带钢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摩擦力增大,轧制压力增加;
13.为什么乳化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
14.答:乳化液使用一段时期后,由于液压缸和管道接头密封不好,所以有液压油、油气润滑油等杂质进入收集箱,使皂化值降低,另外钢板表面铁锈, 灰尘进入乳化液,使乳化液灰分增加,加之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使乳化液系统长时间超温, 造成轧制油变质,润滑效果恶化, 另外, 使用一段期限后,由于原来来料表面残酸进入乳化液,是导电率增加, Cl-、 Fe2+含量增加, 总之,乳化液便用一定期限后,润滑效果变差,并影响带钢表面质量,必须更换。
15.怎样才能保证板形良好?
16.答:为保证板形良好,必须遵守均匀延伸或所谓“板凸度”一定原则, 即必须是带钢沿宽度各个方向点的延伸率或压下率基本相等, 要想满足均匀变形条件,保证板形良好,则必须是带材轧前的厚度与轧后的厚度之比等于延伸率,或轧前板凸度与轧后板凸度保持一致。
17.带钢横向厚差与板形是一回事吗?
答: 不是。
横向厚差是板带材沿宽度方向的厚度偏差,它决定于板形的横截面形状; 板形是板材平直度的简称,因此,板形决定于带钢纵向延伸差,与横向厚差不同, 但他们有着内在联系, 通过调节辊缝形状,可以达到减少带钢横向厚差,改善板形质量的目的。
18.乳化液与带钢表面喷射角是多少?角度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 工作辊乳化液表面喷射角一般为 45°或 60°,其原则是冷却液要最大程度的喷射到辊缝及带钢上,以起到冷却轧辊和减少辊缝和带钢间摩擦的作用.
19.在轧制过程中带钢张力过大或过小会对操作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答: 在选择道次计划时,必须正确选择各道次带钢张力,如果带钢张力选择不当,会影响带钢质量和实际操作, 当带钢前、后卷取机张力选择过大时,会造成断带、拉窄或轧后钢卷内呈“鸡心”状, 张力过小会造成板型差、勒辊或带钢跑偏断带损坏轧辊。
20.在轧制过程中, 带钢出现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处理?
答: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跑偏一般在穿带或甩尾时发生, 造成带钢跑偏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由于来料的原因,来料板形不好, 有严重的边浪,使带钢边缘控制装置不能准确及进行有效调节, 造成第一道次带钢跑偏,采取措施是: 轧制速度不要太高, 操作者留心观察,及时进行双摆调节,发现问题及时停车。
(2)操作原因,由于操作者双摆调节不合理, 造成带钢跑偏.
(3)电气原因,由于在轧制过程卷取机张力突然减少或消失造成带钢跑偏、断带。
(4)轧辊,由于轧辊磨削后有严重的锥度, ,使得压下校不了,在轧制过程中给操作者双摆调节增加了锥度,轻者会产生严重一边浪造成板形缺陷, 重者造成带钢跑偏、断带。
(5) 带钢边缘控制装置故障、跑偏装置、灯管或镜表面污染或被其他物体遮住, 使跑偏装置失效造成第一道次跑偏。
带钢轻微跑偏可通过调节双摆及时消除严重跑偏发现后应立即停车,将带钢剪断重新穿带,如轧辊损坏应及时换辊.
12.乳化液全分析项目有哪些?
答: PH 值、电导率、温度、浓度、铁皂、氯含量、总铁含量、酸值、灰份、皂化值。
13.欠酸洗会对轧制过程带来哪些危害?
答: 带钢欠酸洗,表面氧化皮未完全清除掉,由于氧化皮与带钢基体力学性能有差异,硬度大,延伸率不同, 因此,轧制过程中一方面轧制压力大,另一方面亦造成勒辊断带. 14。
轧制过程中,轧机产生振动的原因有哪些? 应如何处理?
答:轧机振动一般发生在高速轧制及薄带钢时, 由于振动,使带钢厚度波动,同时易产生断带, 另外,厚度波动经过镀锡后产生斑马纹,使镀锡板降级,甚至产生废品.
产生振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轧制速度太高,成品规格薄。
(2)道次轧制工艺参数不合理, 如轧制压力低,变形量小,带钢前张力较大.
(3)润滑条件不佳,如乳化液浓度太高或太低。
(4)轧辊损坏, 如中间辊或支承辊断带时损坏还未及时更换。
(5)轧辊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存在间隙, 出现轧制过程中轧机产生振动, 应分析判断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若原因较复杂时难以下结论,或发现原因后一时难以处理, 可适当降低轧制速度, 消除或降低振动程度,等到机组检修时再进行处理。
15.怎样防止产生热划伤?
油膜厚度过薄或者油膜量过少是产生热划伤的主要原因。
其解决办法: 1) 提高乳化液浓度; 2)提高乳化液温度; 3)提高乳化液的喷射量(流量); 4) 使用直径较大的轧辊; 5)降低轧辊表面的粗糙度; 6) 增大乳化液中的铁含量 (即少开磁棒). 19。
如何防止冷轧带钢生锈及乳化液斑
由于板形不良带出的乳化液卷入钢卷中,带钢表面的水份没有完全被去掉,这两者都有可能造成乳化液斑。
环境空气温度偏高, 或者氯离子浓度偏高等都会引起点锈的发生.
其解决办法: 1)加大空气吹扫量; 2)提高乳化液的温度;3)提高乳化液浓度; 4) 改善轧制周围的工作环境。
20.冷带边鼓,俗称埂子怎样鉴别? 与什么有关系?
答:分布在钢带的纵向,目视缺陷部位发亮, 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该缺陷产生在热轧机上,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增厚,在随后的冷轧中不能消除,因为带钢卷取时,叠加厚度增加会因放大效果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另外, 冷轧工作辊边部磨损严重亦会造成边鼓 32. 震纹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带钢表面呈不规则波纹状, 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它是机架发生共振或轧辊磨削质量差产生的。
33.乳化液斑: 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 随机的分布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乳化液痕迹是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发生裂化作用, 由于退火过程中残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完全蒸发, 即带钢上多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吹净。
34.什么是轧机清零?
答:即在轧制前,先将轧辊预压靠到一定的压力 P0, 并将此时的轧辊辊缝指示盘读数设为零。
主要是为了消除轧机刚度的非线性段。
35.热轧原料常见缺陷有哪些,对冷轧生产有什么影响?
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氧化铁皮压入、边部裂纹、表面麻坑、凸泡过大、纵条状划伤、沿纵向厚度不均、沿横向厚度偏差过大、沿纵向呈镰刀弯或S弯、钢卷塔形、浪形、扁卷、长舌头、冷松卷等.
对冷轧生产的影响简述如下:
(1)宽度及厚度偏差。
带钢宽度超过最大允许偏差时,切边过宽影响成材率;相反,当带钢宽度过窄时可能出现空过圆盘剪而造成空剪窄尺.
(2)夹杂及氧化铁皮压入。
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采用酸洗的方法多数是不易清除掉的;轻微的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 即使能够酸洗掉,但会造成其他部位板面过酸洗留下凹坑。
(3)划伤。
这种缺陷在冷轧过程中不易消除,最终会导致成品板带降级。
(4)气泡和结疤。
气泡和结疤是指从外观上不易被发现的两种缺陷,它们只有经过酸洗后才暴露出来。
经过冷轧之后,这两种缺陷都不易被消除。
(5)镰刀弯和S弯. 有镰刀弯和S弯的原料在连续机组和在冷轧机组轧制时,必然引起带钢跑偏,严重时造成断带事故.同时它们在圆盘剪上剪切时,往往不能保证带边均匀和取直,使带钢卷取时产生塔形。
(6)浪形。
使用具有这样缺陷的原料, 是难以冷轧出高质量成品的。
在冷轧过程中出现跑偏、轧皱和轧制不稳定等现象。
36.入口上料工应做好哪些生产前准备工作?
(1)检查来料情况,如有严重浪形、瓢曲、锈斑、停车斑、钢卷号出错等情况时,不予上料做退卷处理. (2)按生产作业计划单的顺序,准备上料
(3)钢卷小车处于储料台下方,并且小车处于下极限位
(4)开卷机芯轴处于收缩状态
37。
机旁操作工的职责有哪些?
(1)对本岗位生产工作完成质量负责
(2)对带钢表面质量和板型负主要责任
(3)对本岗位设备点检、维护工作质量负责
(4)对安排的临时工作完成质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