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长沙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长沙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0全球护理状况报告》护士占世界卫生工作者的一半以上,但目前全球护士人护士人数不到2800万,远无法满足全球医疗服务需求,全球范围内护士缺口达590万。
WHO发出呼吁,鼓励各国多培养专业的医护人才,以应对“全球短缺”。
对抗威胁全球卫生系统的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护士历来都战斗在对抗威胁全球健康的流行病和大流行病的最前沿;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平时,医护人员始终守护着人们最重要的健康。
但与社会对护士的高需求、高要求不相匹配的是,护士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如工作生活压力大、收入待遇差、学习考试多、晋升瓶颈突出等。
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护士群体的人员流失也较为严重。
(摘编自4月9日广州日报《短缺!疫情敲响全球“护士荒”警钟》)材料二:
“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参与融入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我认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中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
现在构建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要补上这个漏洞。
”中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张涤说,一要健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传染病防治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强化中西医会诊制度;二要健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的服务体系,从中小学开始普及中医健康养生教育,完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建立国家及省级中医应急救援队伍。
(摘编自6月3日中国日报网《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材料三:
为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组合拳”,上海在立足当前求实效的同时,着手长远布局求长效。
上海的目标是:“2025年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城市之一”,上海已经行动起来。
盘点“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其框架正是以补短板的迫切入手,以“全周期管理”思维布局。
其中,有前期建立“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也有中期以“五大机制”“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效率”,还有围绕硬件、人才、科技、信息化、舆情的长期建设。
既是补短板找差距——于发热“哨点”密度、专业领军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多管齐下,也是复盘总结,将此次疫情中好的经验保留研究
优化,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而产生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摘编自4月10日文汇报《常态化防控,上海打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组合拳》)材料四: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弗·罗曼诺夫认为,新冠肺炎大流行加强了世界各国在保护本国公民生命和健康方面的作用。
对世界卫生组织进行改革显得更如迫在眉睫。
首先,需要整合世卫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资源,在应对疫情最重要的领域找到利用有限资源的最佳方法。
其次,应加强现有区域组织和跨区域论坛的作用,如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
最后,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倡议作用,从区域层面开始,将经济合作与在卫生领域建立新的全球治理形式相结合。
(摘编自6月11日光明网《弘扬科学精神完善公共卫生治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全球护士人数不到2800万,无法满足全球医疗服务需求,全球范围内专业医护人员缺口达590万。
B. 要完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建立国家及省级中医应急救援队伍。
C. “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提及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等。
D. 可以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倡议的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经贸秩序维护作出贡献。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护士是卫生系统的支柱,守护着人们最重要的健康,虽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但人员流失并不严重。
B. 构建强而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推进中医药参与融入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机制保障。
C. 为打好特殊时期疫情防控“组合拳”,上海着手长远布局,对标全球标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D. 对世卫组织进行改革,需要整合其他成员国的资源,在应对疫情最重要的领域找到利用所有资源的最佳方法。
3. 请结合材料,概括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1)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2)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3)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4)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
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
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5)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6)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
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
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
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7)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
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8)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9)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
你也会看见的。
”
(10)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11)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
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12)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13)她完全沉酒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
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美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
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
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
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14)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4.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1)
(2)
5.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 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
7. 文中反复写乌米的歌声,有哪些作用?
8. 《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金希普
莫言
每年春节前,我们县的领导,会带上家乡的特产来北京设宴,招待老乡。
说心里话,我对这样大张旗鼓的聚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每年都去参加,因为那家乡小麦磨粉后蒸出来的大馒头,总能引发我的乡情。
去年的聚会在宏都大饭店。
大厅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工作人员引导我进入,县里胡书记正与几位退休将军谈话。
正在此时,东北乡著名诗人金希普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金希普与我表弟是同学,我这表弟起初学习还不错,后来参加了金希普的女神诗社,学习便一落千丈,高考落榜后,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的怪物。
我对金希普这人的印象很差。
他一进门,就直奔胡书记而去,握手、送名片,一遍遍地重复着:“对不起,来晚了,刚从北大那边赶过来,堵车实在令人头疼……”
他在我身边落座。
“三哥,好久不见!”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诗人,最近忙什么?” 胡书记问他,同时向几位将军介绍,“这是我们的诗人,金希普,俄国有个普希金,中国有个金希普。
”
在众人的笑声中,他说:“今年,我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我要掀起一个诗歌复兴高潮,让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
”
我看到他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
大家开怀畅饮时,金希普说:“各位领导,各位老乡,我即席创作了一首诗歌,献给你们!”
我有些烦,但还是为他鼓掌。
“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从小就热爱诗歌,三年级时写的一首诗被编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材,初中时我成立的女神诗社,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诗社。
我已出版诗集五十八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一百零八个。
我去美国访问时,曾与克林顿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家乡父老的期望还相差甚远。
我深知,一个诗人,离不开乡亲的提携帮助……”
有将军悄悄说:“咱们县竟然出了这么伟大的人物!”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我在吹牛,我不辩解。
喜马拉雅山有8882米高,有人不相信,但喜马拉雅山从不辩解,有人劝我低调些,不要张扬。
但大海,浩瀚的大海,从不低调,它卷着巨浪呼啸而来……”
宴会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有人要我修改我的诗歌,我说,闪电是不能修改的!领导们,老乡们,”他激昂地说,“现在,把即席创作的诗歌献给你们!”
他清清喉咙,念道:
“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凝结着爱情的大馒头,象征着纯洁的大馒头,形状像十二斤重的西瓜拦腰切开的大馒头,远离家乡的游子啊,一见馒头泪双流……”
具委宣传部马副部长站起来大喊:“各位乡亲,现在请品尝家乡的大馒头!”
四十多个服务小姐,用金色的盘子,每人托着一个白生生的大馒头,鱼贯而入,欢声笑语为诗人的朗诵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半年后,二哥跟我说:“咱姑父被普希金给骗了。
”
“金希普,”我说,“别糟蹋那个光辉的名字。
”
“他说跟县里领导是拜把子兄弟,要帮表弟谋个事儿。
咱姑父一听就动了心。
”
“谋个什么事儿?”
“说是可以安排到电视台当副台长。
”
“这不是说胡话吗?”
“咱姑父说他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胡书记的电话,胡书记骂他添乱,说不可能一下子就安排当副台长,
起码要跟着扛半年机子,增加点业务知识,才可以就职。
”
“接下来就该要钱了。
”
“要钱就不是金希普了,”二哥说,“他说,叔,以我这样的身份地位,只要我愿意去,中国所有的五星级饭店都会热情接待我,但我哪儿都不去,跑到这里来,睡土炕,吃农家饭,为的就是考验你们。
叔,你把热炕头让给我,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炖给我,我深受感动,我一定要报答你们。
叔,你大概也知道现在办事的规矩,没有这个,他捻了一下手指,那是万万不行的。
”
“嗨,”我说,“骗术高明呀!”
“咱姑父七借八凑,弄了两万元,悄悄塞到金希普的提包里。
”二哥说,“表弟和咱姑父,过了年就在家等信儿,至今也没等着。
”
金希普许给我表弟的“副台长”自然是个骗局,我姑父曾到县派出所报过案,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前不久,我去济南观看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歌剧《檀香刑》,入场时遇到了金希普。
他热情地与我握手,一口一个三哥,叫得十分亲热,他拿出手机,要跟我扫微信。
我犹豫着,他说:“三哥,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要告诉你许多事情的真相。
”
他在微信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那两万元的问题,他说如果不是反腐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他是真心实意想帮表弟,那两万元他迟早会还的。
他对我说:
“三哥,我知道您对我有很深的成见,您也许认为我就是一个骗子,我不解释,就像高山从不解释,就像大海从不解释。
”
(有删改)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对参加老乡会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无法割舍乡情,一方面又对聚会颇感不屑。
B. “金希普”这一名字是对“普希金”的荒诞模仿,作者对主人公的命名颇具讽刺意味。
C. 金希普愿意主动加“我”微信,且毫不避讳地解释“骗局”真相,显现出他坦诚的态度。
D. 小说结尾处,“高山从不解释”形成了前后照应,显现出作者艺术构思的严密性与精巧性。
10. 小说中的金希普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1. 请结合全文,从“我”、县里干部、姑父对待金希普的态度来分析作品的讽刺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自己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盛衰之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
D.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莫愁前路无知己
14.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岂独伶人也哉。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B. 伶官传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 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15.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 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 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的描写中可以推测,这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B. 开头两句展现的景象神态毕现地村托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柳塘新绿”,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
C.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日头”一句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指出“离恨”是“人间有白头”的祸根。
D. 辛弃疾虽是豪放词人,但这首词却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在风格上比较特别,是一首优美婉约词。
17. 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实则“别有怀抱”。
请结合词中最后两句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同样是写雨,李清照的“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和苏轼的“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凄婉,一旷达。
(2)侈靡误国,节俭兴邦。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言犹在耳。
(3)人生当奋发有为,全力以赴。
若尽全力仍不能如愿以偿,也无愧于己,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我们可以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深圳的变化历程——虽遭遇困难和挑战,但依然一路向前,蓬勃发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真面目常向秋山谁就像谁留住秋水我看我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旧丰神入毫端现出庐山又驱春色寻妙句谁装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各板块标题。
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
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
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板块标题:
四、写作(60分)
21.大作文
以《小议“说真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全球范围内专业医护人员缺口达590万”错误,原文是“全球范围内护士缺口达590万”。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
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但人员流失并不严重”错误,原文是“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护士群体的人员流失也较为严重”;
C项,“对标全球标准”错误,原文是“对标全球最高标准”;
D项,“找到利用所有资源的最佳方法”错误,原文是“找到利用有限资源的最佳方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
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从材料一的“WHO发出呼吁,鼓励各国多培养专业的医护人才,以应对‘全球短缺’”可知,要多培养专业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