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现状、现存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现状、现存问题及对策
宋红
(歙县林业局,安徽歙县245200)
[摘要]创建森林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依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对歙县创建森林城市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优势及劣势,并针对建设中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森林城市;城市生态建设;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S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4-83-2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林业建设和改革,科学有效地实现了“两山”转换。
2015年,歙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19年,歙县积极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同年11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
歙县是安徽省首批5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级单位之一。
截至2019年,全国只有17个县级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1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现状
1.1森林网络建设持续推进
近年来,歙县森林网络建成区域面积不断扩大。
歙县不断完善道路、水系的绿化,在铁路两侧补植冬青、竹类、水杉、夹竹桃等树种,改善了部分区域杂乱无章的现状。
通过补植女贞、黄山栾树、海桐球等,丰富铁路沿线景观,扩宽防护林宽度,形成了完整的绿色长廊。
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以来,歙县着重对歙州大道(原黄山西路)、正歙线、新安江大道(原紫荆大道)、徽杭高速、布射河右岸及新安江干流沿岸进行绿化提升,使道路和水系绿化率分别达到98.37%和100.00%。
歙县大部分乡镇、村庄位于山区,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结合自然绿化情况,对“四旁”进行绿化美化,2019年完成“四旁四边”植树6.8万株,实现每个建有至少1处公共休闲绿地,“四旁”全部美化。
1.2森林健康建设完善
为保障全县林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十三五”以来歙县共完成营造林6.46hm2,义务植树395万株,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7%;开展森林督查、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绿盾”等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一林一警”“一林一员”的宣传作用,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及松劲心态,进行常态化春秋季森林防火工作。
1.3生态福利建设潜力大
歙县立足生态强县战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托林业资源,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歙县共有森林旅游景点62处,年接待森游游客量达665.62万人次,占全县总接待量的62.7%,森游总产值达15.9亿元,占全县总收入的16.7%。
歙县现有森林旅游农家乐经营户334家,其中获得省级“森林旅游人家”的有15家。
围绕“一江清水出新安”,建立试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水域涵养林和生态景观林,开展两岸林相改造,打造新安江百里画廊生态休闲带。
1.4生态文化丰富多彩
歙县依托多处免费开放公园、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结合重要的生态节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
同时,歙县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度假纵深发展,促进自然资源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抢抓森林康养的产业转型机遇,并探索开展“森林+”融合发展模式。
另外,歙县创新举办与体育、旅游相结合的“古道徒步大会”“新安江百里画廊国际马拉松赛”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生态宣传活动,既是提高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是歙县宣传生态文化的展示窗口。
2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存在的问题
2.1树种结构较为单一
歙县森林中幼林面积较大,占乔木林面积的35.26%;马尾松和杉木纯林面积较大,约占乔木林面积的70%,受松材线虫影响较大[1]。
2.2森林资源保护压力大
遭遇林木病虫害危害的林木面积大,且生物灾害的危害性严重,需要进行长期治理。
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薄弱、防治技术单一且经费紧张,而且当地群众的林地保护意识不足,非法侵占现象时而发生,森林资源保护
作者简介:宋红(1991—),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保护修复、森林城市、村庄绿化、营造林等。
XIANGCUN KEJI2021年5月(中)83
村乡
科技
XIANGCUN KEJI
84XIANGCUN KEJI 2021年5月(中)
形势依然严峻。
2.3城市生态文化停滞
歙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82.15%,但是其地处皖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普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科普人员专业性不强、人文宣传教育缺乏多样性且内容单一、无创新。
2.4生态文化氛围不足
歙县针对创建森林城市的宣传方式落后、内容单一,缺乏系统的规划控制,重要节点把握不准确。
群众对创建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均不高。
3歙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对策3.1强化思想认识
创建森林城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事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数量,积极投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另外,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有能力、有想法的企业参与创建森林城市节点建设,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3.2扎实推进森林生态网络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丰乐河公园打造,抓好歙州广场绿化养护,强化城中绿地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公园绿地500m 服务半径覆盖率在80%以上;对城区主干道两侧绿化“缺棵断带”区域进行补栽,解决林荫道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中心城区居住社区、单位进行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
按照“城乡一体、绿化良好、宜居优美”的总体要求,统筹乡镇绿化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结合徽州水口林特色,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3.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推进健康森林建设首先,紧紧围绕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徽州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功能和效益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持续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2]。
最后,加强“两防”能力建设,逐步完善防控事前、事中、事后监测体系,有效地从源头实现控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控意识。
3.4加强林业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福利
首先,加强徽州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建设,围绕皖浙1号风景旅游道,完善驿站、观景点、露营地、标识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巩固提升绿道网络建设。
其次,深入挖掘歙县山水文化元素、古徽州历史文化元素、新安江百里画廊自然风光元素,大力开展森林康养基地、特色小镇建设,树立歙县特有生态旅游品牌,与周边区县、黄山市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切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最后,依托歙县丰富的特色经济林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基地建设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设施系统化为基础,融入“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产品开发深度化”的发展理念,推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引领提质增产[3]。
3.5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宣传弘扬生态文化
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平台、公交站台等宣传载体,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生态节日,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化。
开展森林生态文化“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结合“品味歙县·自在乡村”公用品牌,打造歙县特有生态产业;举办独具歙县特色的生态节庆活动,吸引城乡居民与游客参与互动,提高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4]。
4结语
歙县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按照“一核、两廊、四区、多点”的布局规划,细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歙县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打造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新歙县[5]。
参考文献
[1]陈珊,万金红.我国森林城市现状、问题及对策[J ].温带林业研究,2021(1):1-7.
[2]中安在线.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EB/OL ].(2017-05-31)[2021-04-15]./system/2017/05/31/007633539.shtml.
[3]杨小波.城市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0.[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S ].北京:国家林业和草业局,2019.
[5]吴旭光.2020年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20-01-18)[2021-04-15].https :///p-01573184811552.html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