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
一、基本知识
1.养生: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炼丹术:原指将生砂放于火中烧炼,丹即为丹砂。
后来扩展了它的含义,分为内丹术和外丹术两种。
炼丹术古代也称“黄帝术”,道家以黄帝为始祖,故称。
3.正气:指人体内的元气。
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能力的功能。
中医学亦指正常的气候。
4.武德:武术道德,是指练武者的道德规范,又指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是不同武术流派的练武宗旨。
5.人元:( 三元大法是指天元、地元、人元)人元是根据练功所需采用的方法,“药”是指炼精化气的阶段。
天元又称内丹术,地元又称外丹术。
6.养生境界:就是养生所达到的程度,包括养生思想与方法。
是几千年来先民们养生实践经验的总结,属养生学的重要范畴。
7.白打:拳术
8.消肿舞:(夏代)一种以形体运动为主的保健运动。
9.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10.五体:是指筋,脉,皮,肉,骨的五种人体组织的结构。
11.筑基:体育基本功是指学习体育项目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体质与技能。
是练习者的基础。
12.人体保健的“四养”观点: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
精养不如神养。
13.优俳: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虐为主的杂戏。
14.百行周备:人在社会中的道德修养。
15.熊经:熊攀枝
16.内功:锻炼内脏器官的运动方法
17.扶吾之固:是说对身体健康的复兴。
18.“四五”饮食方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为菜
为充。
19.足力:人体耐力素质。
20.弱冠:男子 20 岁为成人,要举行成人礼,因体犹未壮,又
称“弱冠”。
21.七情: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中医:喜、怒、忧、思、悲、恐、惊;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22.内功四法:精神、气、力、功;
23.外功四法:手、眼、身法、步。
24.内壮神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实外
壮神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强壮
25.养生之道:在养生活动中,结合人体基本活动规律与身体特
点,通过相应的健身手段达到健身目的。
养生之道:古人又把符合健身理论、原则的基本方法称之为养生之道
26.意力统一:用意识协调肌肉的紧张用力
27.阳风:酷热的天气
28.浊阳:阴晦的天气
29.凌阳:寒冷的天气
30.法于阴阳: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起居生活
31.和于术数: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32.四大(养性延铭录):生活中的四种不良表现,四大指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
33.四季饮食: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减却苦,秋辛可省更加酸
34.茶寿: 108 岁
35.隰原:肥沃平坦的土地
36.灵根:舌根
37.玄览:人的内心
38.鸟裕:鸟的习性
39.奋五谷:祈求丰收。
也有敬“谷神”的含义,古代又有以稷为百谷之长的说法,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40.少客:地位低的宾客
41.疠疾:流行性疾病
42.保健功:一种肢体运动与穴位按摩相结合的身体练习。
可活动筋骨,锻炼内脏,增进血液循环。
常与静功相配合,达到动静结合的要求。
43.天几舂:上丹田
44.地几舂:下丹田
45.疡医:外科医疗
46.三有养生法: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序
47.四练:练心力,练手力,练足力,练身力
48.载民:养育百姓
49.诸阳之会:头部的阳气最充足
50.化变乃生:物质气化生成
51.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指人的修炼境界,淡泊名利,为人要像水滋润植物一样
52.长寿乡:主要标准,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标准为7/100000;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岁; 80 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 1.4%。
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活动始于 2005 年。
二.基础理论知识
1、医疗体育?
是指适合患者康复及体质较弱者的体育运动。
采取体育手段或机体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治疗疾病,矫正体格缺陷和改善生理功能。
以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是体育养生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医疗体育是一种主动的、全身的、自然的疗法。
急性疾病不宜使用
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的选项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加强医务监督。
养生保健在临床应用有悠久历史,可供选择的项目比较多,例如,八段锦、保健功、运动按摩、太极拳、导引术、拔罐疗法等。
长
期受身体虚弱、身体抵抗力差或慢性病困扰的人群是医疗体育
的主要参与者。
2、职业养生家的出现对养生学的意义?
第一、职业养生家的出现,是散在于民间的养生术得以整理
和发展。
第二、促使养生流派的出现,形成百花齐放的养生学局面。
第三、普及大众养生活动,开展养生学研究,建立养生学的
思想理论体系。
3、四季养生方法?
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养生不能千
篇一律,要对应不同的季节,春季万物生发,也是肝气旺盛的季节,容易出现肝脏疾病,要注意保肝养血。
夏季气候炎热,容易出现心
情烦躁,引发疾病,要注意养心。
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湿度大,要
注意养肺,冬季气候寒冷,人们的活动减少,要注意保精养肾。
还
要注意心理调节。
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春天万物复
苏,生机勃勃,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多做户外运动,调畅气机,
保持健康的情绪,在美好的环境中放松身体。
春天又是疾病的多
发季节,肝脾之气较弱,要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
如果春天养生不好,夏天就容易发生寒性疾病。
夏天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阳气上冲,上热下寒,最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系统
的疾病。
夏季昼长夜短,应早卧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补充体力的大量消耗。
注意饮食起居。
炎热的气候会伤及人的心气,要注意气机通畅,情绪外向,保持好心情,使之像多彩的大自然一样美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感情,多运动、少发怒,如果夏
天养生不好,秋天就容易患咳嗽、疟疾,或者到冬天就会染重
病。
秋天气候变化大,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气温高,湿气较重,人体处于“阴消阳长”的过渡阶段,
肺脏燥旺,应早卧早起,收敛神气,神志安定,心情平和,注意室内通风,多做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使肺气清新。
如果秋天养生不好,冬天容易患餐泄方面的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水结成冰,草木凋零,地气封闭,阳气下降,是万物的闭藏时节。
人体心肾较弱,也如同自然万物一样处于闭藏阶段,要
保证充足的睡眠,早入睡,早上起床要在有阳光的时候。
注意保暖,避开寒冷的环境,保精养肾,不要扰动阳气,是阳气外泻。
如果冬天养生不好,明年春天就容易患痿症、厥症的病。
4、道家的养生特点?道家提出的养生观点
(1)去甚。
去掉过分的极端的养生习惯。
养生要符合自然法
则与人体的生理特点,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不可太过与不及,这就是养生的原则。
(2)去奢。
去掉过分奢侈的生活状态。
生活要求力简单化,不
追求奢华,不贪图享乐,要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
(3)去泰。
去掉无所用心,不思进取,饱食终日夫人懒散状态。
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与健康,对人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有
明确的目标追求。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道教重生贵生,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
在练养方面,以炼
气和炼丹术为主。
身心兼顾,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
提倡“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念,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也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以道法自然、性命同修、返璞归真为主要目的。
主张“静作相养,
德虐想成,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 。
养生
的核心内容:强调精神修炼,把清净无为,离
境忘坐为最高境界。
注重呼吸训练,最重要的内容是服气法与内丹法。
又称为练养的两大法门。
提倡“见素抱朴”“少思寡
欲” 、,既体现出道家的处世哲学,也是养生的基本思想。
5、三戒的养生之法
儒家根据不同时期的人体体质特点提出的“三戒”养生方
法。
(1)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
(2)壮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老之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整体保健的含义
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联系着整体,因此,局部的保健就是
整体的保健。
例如,下肢受寒冷侵袭会导致肾脏与胃部疾病,耐
力素质不足会导致整个身体素质的下降,包养牙齿、耳目等局部器官,不仅仅是局部的保健问题,而是包含调理全身、补益性命
的基本意义。
传统养生与现代人体保健对整体观学说的认识有一
致性。
人在自然中生存,要掌握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的变化保持同
一性。
中医认为,要保持这种同一性就是要认识到自然变化的规
律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养生措施,保持人体生理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7、“五运六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P74
1、“五运六气”的内容
2、“五运六气”与疾病的关系
8、什么叫中华体育养生?
中华体育养生学是指利用中国传统的健身思想与方法,结合
自身的特点进行健身活动,从而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保养身
体的目的的学问。
主要内容有起源与发展、养生学说、养生原则、
养生理法、养生流派、著名养生家的学术思想、养生学的基本特点。
9、天人相蚕P180
人和自然相谐
10、导引图
导引图:属我国最早的健身图谱。
有三类内容: 1. 形体运动内容。
2. 仿生运动内容。
3. 对症养生疗法内容。
(1)形体运动内容。
屈伸,抱膝,体侧,转体,跳跃,腹背等,其中有棍,沙袋,盘碟,球类等运动器械。
(2)仿生运动内容。
模仿动物的习性编成体育运动项目。
内容
有:龙登,熊经,猿呼,沐猴,鹞背,鸟信等。
(3)对疗养生内容。
对应身体的某些疾病,有医疗体育的作用。
11、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先民们的一种祭祀活动,它言及人、动物、植物、天地等,
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的一种原始体育运动。
12、晚上体育锻炼的生理机理?
晚上体育锻炼的生理机理 1. 晚上体力处于低峰期:经过一天
的工作,身体与精神已比较疲劳,体力下降,属强弩之末。
这
种生理状况不仅难以适应运动训练要求,还存在安全隐患。
体
育锻炼既是体能的消耗,又是精神的消耗,疲劳运动不仅达不到锻
炼目的,还会导致疲劳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超量运动与不注意劳
逸结合所致,还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2. 晚上运动后基本运动生理
指标在入睡前不易恢复:大运动量强身训练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反应,容易诱发运动病。
由于恢复性训练难以达到要求,会练成“死肌
肉” ,导致静脉曲张。
13、“不治已病治末病”的养生意义
不是说不重视对疾病的治疗,而是强调预防为主,防病胜
于治病。
告诫人们要重视预防疾病,预防疾病在养生学中最为重要。
它吸收了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从生理、心理方面提出保健
养生的理论。
养生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是最
积极的保健手段。
14、养生的内涵与特性
养生的内涵与特性,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书
画、京剧被称为传统文化的“三宝” 。
养生学在发展中融入
了道、儒、武、佛等诸多流派的养生思想,包括祛病延年的医
学理论与练养方法。
注重人格与养生境界的修炼,养生境界是指养
生修炼的程度,对身体的修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包含着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社会伦理道德等内容。
儒家讲
性理之学,修炼的要旨是做人的中与正,倡导仁爱之心,诚善则
神明,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道家养生注重清净、寡欲、少私
乐观,涤除不良嗜欲,倡导顺应与回归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自然乃生命之本,不做违背自然规律之事。
武家重视武德
修养,强调练武先修德,武以德立,德以武显,提倡以礼相遇,和
为贵,济人利世,修正身心,有上善若水的君子风范。
佛家养生强
调练心,倡导节俭自足,修行者要节制贪欲与不良习惯,修炼仁慈
与善心,与世无争。
中华养生涵盖了社会的众多领域,内容博大
精深,与文化、社会、遗传、情志、环境、饮食等有密切的联系。
健康的身体有三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15、五久的生理机理
1、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
久视伤血的生理机理:久视会出现视神经疲劳,影响血液
循环,视觉功能减退。
长期久视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伤及肝脏。
久视者通常是全身运动系统在以静为主的状态下工作或学,它不仅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还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对运动系统造
成不利影响。
久卧伤气的生理机理:久卧伤人的气血。
肺部缺乏新鲜空气
的调节,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肺功能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扰
乱正常的生物钟,会使免疫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不能有效适
应自然环境,甚至会产生疾病。
久立伤骨的生理机理:久立是指持久站立。
会对腰部、腿脚
产生消极影响,肌肉僵紧,关节不灵活,甚至造成损伤。
肾主骨,久立会伤害肾脏。
久行伤筋的生理机理:久行与长时间下肢运动过度,对关节、
肌肉、韧带的影响较大,会出现过度疲劳或损伤。
久行增加下肢
负担,使足弓塌陷,会引起趾骨疲劳性骨折。
平足或足弓较低的
人在运动中容易发生足部骨折。
久坐伤肉的生理机理:久坐影响腿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会导
致下肢麻木,肌肉松弛无力,身体运动系统功能降低。
久坐腰部
的负担重,还会对腰部造成疲劳性损伤,传统养生学亦有”久坐
伤腰“的观点。
久坐腰部运动少,影响腰部的血液循环,会使腰肌
力量减弱,严重者会出现椎骨脱位、变形等。
久坐会比一般的运动
更容易出现疲劳,长期疲劳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腰肌劳损、椎间盘
突出、颈椎病等。
久坐能量消耗少,影响脾脏运化使消化功能降低,
导致肥胖。
16、学习养生之道的方法
1、顺其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2、形神兼备,内外兼调
3、动静结合
4、因人制宜对应养生
5、养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7、行气玉佩铭P76
18、五禽戏
五禽戏是根据导引术,五行,脉象,气血,经络等学说,由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和动作组成的体育运动。
每一戏有若干动作组成,属仿生体育运动。
A.虎戏对应肝脏。
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
B.鹿戏对应肾脏。
能益气补肾,壮腰健胃,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C.熊戏对应脾脏。
能调理脾胃,充实运动系统,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D.猿戏对应心脑。
能开窍益智,反应敏捷,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E .鸟戏主肺脏。
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调整情绪,使人精
神开朗。
19、五种主要流派的养生共同点P171
1、精神与道德养生
2、人与环境的和谐
3、运动养生
4、注意饮食起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20、儒家的养生特点?
儒家养生以练心为主,在养生中引入社会伦理规范,讲究正、直。
诚善则神明,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需要,修炼仁爱之心,德行高尚的人才能长寿。
主张通过积极的养
生方法修炼、陶冶道德情操,修身养性。
倡导养气,身意一致。
方法上注重静功修炼。
21、中医的养生特点?
中医从防病治病的角度出发,强调预防为主,防病胜于治病。
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观点。
注重精神养生,提出“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内容与养生方法。
中医有系
统的养生学思想,在养生理论的吸纳方面比较开放,采诸家之长,提倡采用不同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积极的养生锻炼对身体进行养
生保健。
通常采用的养生方法有饮食养生、药物
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
22、武术的养生特点?
武术有技击性的特点。
武术功夫训练讲求实用性,这就是
体能的训练与武术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武术养生的基本要求。
武术家养生遵循内外功夫结合的训练的原则,讲求意、气、力的
结合,神形兼备,内外结合,意力统一。
外练筋骨,内强五脏,注重形体训练,心理训练与丹田之气的运用。
运动项目丰富多彩,训练方法自成体系。
武术体现了“道”的精神,修炼过程讲究“身心俱练” ,求道、求内劲、内气和内功。
它的运动技术主要以内外的整体和谐为特点。
武术注重内外合一的特点,使武术与西方体育相比表现出内倾性特点。
武术的内涵性表现在我们民族重内、重意、重合、重直觉的文化心态。
23、学习中华体育养生学的任务
1.学习、继承、弘扬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树立崇高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品德。
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现代
科学理论,学习研究传统养生学。
对养生学进行研究整理,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新的发展与运用,是当今社会体育的需求。
3. 掌握传统养生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源流与发展、养生原
则、内容特征以及养生学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育中发展新的知识领域,利用养生学的思想
与方法进行保健养生,使传统养生学适应现代人的养生特点。
4.学会养生方法,树立起健康第一的观念 5. 具备研究、应用、教学和倡导体育养生学的能力。
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新颖的教学理论,
启迪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24、不良环境气候与身体的对应关系?
不良环境气候与身体的对应关系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
偏寒偏冷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