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析
作者:邓二红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11期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基于系统分析和贯彻风险意识的现代审计模式,具有比传统审计方式优越的特性。
然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之中碰到不少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现状探析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含义和发展概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根据美国Larry F.Konnath的观点,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分为开始阶段、制定审计计划、中期审计、期末审计和审计报告等五个阶段,前面的三个阶段主要通过了解、分析和评估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
这个过程之中中间的制定审计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预备调查和分析性检查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交织并且最终会影响审计报告的结果。
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方式的优势就是将整个企业放在一个经济大环境中去衡量,综合考虑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从内外两个维度综合衡量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
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比我国目前使用的制度基础审计有更好的评估和预测功能。
风险导向审计最突出的优点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多样化的企业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则起步比较晚。
最早开始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的是我国学者陈琉奎,其于2004年发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
此后,我国很多审计专家和学者便开始了对这方面理论和实务的探索。
到了2006年后,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审计准则,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至此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时代。
如今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和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最近我国金融市场上有出现一些审计失败问题、管理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比较来说,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能够充分地关注交易的经济背
景,它更能够从战略系统视角来评价我国一些金融企业的审计风险,有利于从源头和结果多方面出发揭露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舞弊现象。
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也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可以培养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不断加深的认识过程。
此外,风险导向审计也有利于纠正我国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错报风险。
因此,从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上出发,研究和强化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是必须的,并且是必要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制度审计而言,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能导致企业各方面审计成本的提高。
一方面在一开始的审计计划和控制测试阶段,由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范围扩大,所以需要运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复杂的审计方法。
另外,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审计资料。
同时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把审计风险的概念贯穿于审计程序的各个具体步骤中,注册会计师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对存在问题的领域进行重新评估,这个过程必然会加大审计成本。
此外,风险导向审计还注重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这必然要对人力资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就需要更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这个过程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2.有些事务所的专业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风险分析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例如在计划和控制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需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执业经验来对被审计单位的战略和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审计人员一般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来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进而寻求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模型。
此外,新的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自始至终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最好是能够时刻保持专业的怀疑态度。
而我国审计起步较晚,对传统审计模式比较熟悉,大部分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都不强,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都比较陌生。
3.当前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应用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
当前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其中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
报表的重大错漏报。
从目前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应用的系统导向审计模式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果影响了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必然存在某些局限性,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了,所以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就不能够以当前的独立审计准则作为技术指导和规范要件了。
由于施行风险导向审计没有可供参考的独立审计准则,导致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工作中只能是探索性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而使得操作程序没有确定性和规范性。
三、实际工作中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对策分析
1.不断强化专业审计水平,相应提高审计增值服务的收费
对于企业而言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施过程中如何克服审计成本增加的问题呢?个人认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方面应高度重视一些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制定完善的审计总体策略和合理的具体审计计划,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力求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
另一方面注意提高相应审计增值服务的收费,例如在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议,当客户意识到风险导向审计也存在增值服务时,这时候会计师事务所就可以在审计成本、审计收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而可以合理的提高审计收费。
2.争取有效提高事务所里有关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审计
人员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也是其执行审计业务的立身之本,尤其对提高他们的职业质量,有效地揭示重大舞弊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对相互矛盾或者可靠性存在疑问的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增加发现和揭示重大错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在我国一般的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但缺乏丰富的职业经验,职业判断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在涉及审计风险的时候。
因此,应通过后续教育和工作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专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应该努力拓展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
审计从业人员应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提升和拓展,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不仅具备足够的会计、审计知识,还具备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和战略及其相关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通过加强岗
位培训和后续教育,牢固掌握审计准则,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进而应对风险的能力。
3.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推动审计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制度的建立
在现阶段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实际工作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漏洞。
所以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注意强化审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具体而言,就是能够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形势,适时修改相应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例如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虽然都规定了审计人员的责任,但都是以行政责任为主,其中缺乏关于民事赔偿责任方面的具体规定。
所以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处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此外,为了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效率,一些主要部门例如: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公司、行业协会等单位应该积极努力推动审计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制度的建立。
争取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以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各种审计案例等资料,以便使会计师事务所更方便地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参考文献:
[1]孙义.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
[2]汪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J].会计实务,2007(5).
[3]廖文凯.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8(7).
[4]闫军刚.对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及其应用的几点思考[J].太原科技,2008(7).
[5]李彤.浅论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J].风险防范,2008(9).
[6]史冬梅,曲鹏.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5).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电厂集团恒瑞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