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官政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平台
陈璐古代文官政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文官制度起源于古时创立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文武官员区分系统,最终在秦汉时期定型,在隋唐时期逐渐成熟完善,而在明清时期则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有
着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特色鲜明。

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演变始终
是为了顺应封建的政治集权,也随着政治的发展和不断演变的封建集权而更替。

关键词:文官制度中国画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成长,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逐渐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点。

首先,功能齐全且制度完善。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从战国生产,清晰的演进,经过千百年的积累,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系统和独特的活动原则。

其次,为了得到文官的认可和组织活动,需要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规范执行。

自秦汉开始制定文官律,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文官组织的规模扩大,还添加了新的内容和文官制度的新规定。

而到了唐六典的出现,更使得文官组织活动的规范更加严格。

后经宋,元,明,清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法规形式。

第三,改革和创新,完善自我。

为了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需要以及统治阶级的权力分布,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需要改革和创新,并不断完善自我。

第四,与其它制度的层次结构相比较,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受宗法制度影响较大,并且封建社会时期的宗法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政治的国家,最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乡举里选,考选的人才都是文人。

隋唐科举制度建立起来,更是惟文是举,诗写得好就能当官。

尤其在宋代,是文官参与政治管理统治最彻底的时代,就连军队都有文人进行管理。

文人来管理国家,他个人的思想和审美就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学者文人,本身他们的言行就会在社会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所以社会的真正领导阶层是文人学者及与其一样的知识分子。

这与西方政治是完全不同的,西方世界已经是由贵族和教会的政治体制占主导地位,西方的艺术大多是为贵族和教会而创作的,不论是建筑景观,还是绘画等都是如此。

而中国的艺术发展最终由文人和学者参与控制,它就会影响到其他很多事物。

在其他国家,绘画就是绘画本身,画的好就是画的好,画的不好就是不好,他们不会在画面上题写很长的诗句或者文章,诗文更不会超过绘画本身。

但在中国不是这样,必须是文人欣赏的画才是好画,才是高雅的艺术,否则就是落俗的。

而且绘画还分匠体和士体,匠体就是画匠画工的画,即使再精细也没有用,得不到文人的认可就是不好。

所以,绘画必须要入士体,想要画入士体,就必须自身具有文化修养。

由此可见中国的画家要“三分学画,七分读书”,而且,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与其创作者的个人修养相关联,与书法家和画家的文化底蕴相关联。

古时的文人们擅长创作诗文,
“画之不足,题以补之”,所以中国画上就出现了大篇幅的诗文提拔。

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文人画,甚至影响到中国的瓷器,竹刻,木雕上都有铭文题字。

中国的画论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他的深度也居世界第一。

中国画原本是职业工匠们所绘制的东西,一直到了汉末魏晋时期,文人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开始参与入伍。

文人参与绘画,为了表达与职业工匠的不同,就开始有了匠体和士体的区别。

中国的文人绘画大多写意,强调自娱而已。

这就是孔子说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文人们作画主要是以调整自己的精神和培养自己的性情品质为目的。

中国人历来重文轻武,在宋代更是如此,宋代是最彻底的文官参与政治治理的时代,宋代科举取士最多,所以做官的文人也最多。

有画史证明,宋代产生了真正意义的文人画和成熟的文人画思想,在元代大兴,明清因之。

文人占多数的政治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宋代文人受到更为全面深刻的文化影响,他们大多有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这是他们能够具有真正的文人气质和文人情怀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境界所在。

他们对自然,对生活有着自己内心真诚的感悟,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绘画,就是评书,弈棋,挽词,赏石,治印,对艺术的研究更加平静,更加自由。

我们学习艺术,也一定要保持一种孤独的品质,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投入绘画中。

大多文人画从写生而来,山水画不取奇峰异岭的崔嵬险峻,也不取山势巍峨的堂正浩然,而是独取山势平缓,平畴远眺的景色。

把往往可能被忽视的寻常之美给予集中的提炼与升华,让人于浮躁的人生和纷繁世事中能够静下心来。

他们掌握了使线条和墨色相得益彰的能力,有着贵而不富,雅淡隽永的趣味。

他们的山水画表现出富有生活气息而倍感亲切的山野之风,把往往不被重视的寻常之美进行高度提炼与升华,让观赏者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地品味那田野边悠远的羊肠小径,池畔繁密茂盛的芦苇蔓草,屋后高大挺拔的白杨,明快清雅,秀润平和。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种基于传统与生活的谨慎出新,只有既遵从传统绘画的画意与外在笔墨表现,又能直面现实,敢于创新,画面才能动人心魄且耐人寻味。

参加科举考试是宋代得以进入仕途的唯一路径,而且“取士
艺术研究
不问家世”,让寻常人家以及世俗地主为主体的文人才子,通过考试得以进入官僚政府机构,这就是宋代政治具有“平民化”色彩的重要原因。

画家们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创作出许多描绘市民阶级生活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一幅不朽的长卷。

从多个方面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审美境界:首先,文人士大夫阶级构成,文人进入政坛的变化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在宋代,文人们的心态与前代娱乐和纵情山水相比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使得文人对山水画的创作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欣赏。

第三,文人士大夫们的个人情操对绘画有着深远影响,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有着相同的品格,都是以人的自然天性为根本,表现作者的独特个性、内在气质与精神面貌。

宋人在政治上崇尚诚信、解禁的人格力量。

宋代文官政治的充分推行,使士人们的兴趣爱好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在仅仅绘画审美艺术方面而言,超越了前代王朝,较之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人绘画,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不足。

文人之所以称之为文人,他们自幼就读四书五经,能诗作词,更擅长于书法,不然就不够资格称之为文人。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有四个必要条件:身,言,书,文。

所谓身,就是身体不能有太大的残疾;所谓言,就是能演讲,可以说服他人;所谓书,就是字一定要写得好;所谓文,就是能写的一手好文章。

这就要求士人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作画就是娱乐而已,苏东坡也说 “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

没有现在学习绘画所谓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不要求外形极其一样,只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与文人相比,作画匠人的长处算不上长处,文人的短处也算不上短处。

书法是专业画家所欠缺的,是文人所擅长的,赵孟頫那首名诗: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能。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正说明文人们以书入画,用书法的用笔进行绘画创作,元代中国画发展的成就,就是用纯粹的书法笔意进行山水、花鸟、人物画的创作,亦即以书作画。

唐代张彦远就说:
“工画者多善书。

”绘画的进步离不开书法艺术,如果文人们没有参与绘画,就不会把书法运用融合与绘画之中,那么中国画可能又是另一种发展。

然而如果没有文官制度,未必文人也都擅长书法。

龚贤作为其中文人画家的典范,他不仅注重传统笔墨,而且还注重师法造化,他广泛学习,融合众家之长,既学习五代董源、巨然的用笔,并且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又学习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墨技巧,同时,还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以及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与感受,比如他的作品大多描绘金陵一带的秀丽景色,用墨非常讲究,这样使得龚贤最终超脱了“四王”的格法,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积墨法。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多注重“写意”,到了清代,石涛更是把用笔的写意抒情性发挥到出神入化,但是却有过分率意之嫌。

在这类文人画家中,唯独龚贤是个例外,其画风与传统文人画南辕北辙,他通过强化积墨的构造性和画面气氛的表现来突出“画意”,以此来相对地削弱“写意”。

他曾说:
“一笔是则,千笔万笔皆是。

”这句话与石涛的“一画”论不谋而合。

龚贤以用笔求简,而用墨求繁的艺术手法来追求笔法的规整统一,并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画面的用墨上。

在中国中晚期山水画史上,龚贤靠来自董源山水和米氏云山的启示,加上以积墨构造其独特意境,成为关注“画意”并注重于表现“物理空间”最为突出的画家。

唐代张璪云:
“外事造化,中的心源”,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画家的座右铭。

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的学习,更要重视到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中去写生,每到一处,首先观察将描写的对象山水,草木,在感受中产生灵感激情,然后经过置阵布势,取舍加工,运用熟悉适当的笔墨技巧,艺术形式去塑造出更加美丽更加感动人心的艺术形象。

在绘画中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个画家的本分,同时,也是一种本能。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安静下来,这样,感受就会浮现出来,本能就会被激发。

因此,绘画其实很简单,只不过越简单的事越难做好,因为我们不相信它真的那么简单。

通过感受,与自然对话交流。

对话的方式,交流的语言,因人而异。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结合点。

写生不仅是技术语言的丰富与自己感受的深入,二者持续磨合,相互涤汰,逐渐趋于稳定,使写生成为个人绘画风格形成的有效途径。

再进行取舍,根据画面的立意来进行取材和加工。

有取就有舍,取舍之间衡量的是一个画者的识见,胸襟和气格。

这一点和做人很相似,你迷恋路上的花草,十有八九会走错方向,只要你一心朝着目标,就别怕碰上荆棘。

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我们都是从临摹传统入手。

没有传统,艺术是没有根的,是一种浅薄的东西。

前人留给我们很多很多方法,当我们掌握后,要用这些方法表述自己的想法,要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甚至打破它对我们的约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修炼的过程,它所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这个社会,乃至于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从这个角度来讲,它需要很深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学会拥有更加宽泛的人文视野,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和艺术趣味。

中国文官政治的推行,从绘画审美的艺术角度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更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许高斌.黑白龚贤——
—龚贤绘画形式美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3]吕澎.艺术的历史与问题[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虞飞.论北宋文官政治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5).
[5]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
[6]方闻.心印——
—中国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