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刍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刍议
概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物理始终只能以“副科”的身份居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大部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体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感,而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其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的学生相比,要薄弱一个或多个层次,这让学生对思维、推理能力都很强的物理学科更加敬而远之,最终使得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低下,这些都使得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实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胜、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必须营造以下条件:
(一)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
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
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
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二)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怎样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呢?
(1)在内容上,设计是最具探究价值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问题。
(2)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
把问题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断。
如“磁铁的温度升高时,磁性是不是增强呢?”。
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如“水沸腾时温度会怎样变化?”。
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如“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呢?”。
四是发散类或多元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可提出问题: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选用什么器材?如何选择两表量程?③如何设计表格进行实验?等。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的学习空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完善升华。
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放开探究实验的思路,实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多元化
实验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任务。
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1)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
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常用方法之一。
由于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实验本身难易度不同及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在一节课上,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2)信息传递的多样化。
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观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与组内成员交流,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与教师交流等等。
而阅读说明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开放实验管理,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方式,随时指导合作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在这种合作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不能代替。
例如:实验中,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应放给学生。
因为讨论分工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发生顺应,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①控制变量法;②转换法;③类比法;④理想化法;⑤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