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方法选取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列腺增生摘除术治疗,术后均进行膀胱冲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
结果术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患者尿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给予患者膀胱冲洗及相应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给予前列腺增生患者摘除术治疗,并实施有效的膀胱冲洗及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膀胱冲洗作为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及膀胱结石等疾病手术治疗前后重要内容,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尿道插管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保持患者泌尿道通畅,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
现阶段,膀胱冲洗一般选择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操作,差错事件发生率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6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68.4±3.1)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均给予前列腺增生摘除术治疗,对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进行测定。
1. 2 方法
1. 2. 1 膀胱冲洗方法膀胱冲洗的具体操作:将0.9%的生理盐水装入密闭式瓶中,并将其置入温热水(40℃)中浸泡30 min。
随后连接生理盐水瓶与输液器,并连接三腔气囊导尿管,尿管出口与无菌引流袋连接,最后将调节器打开实施冲洗。
1. 2. 2 护理措施①加强接受膀胱冲洗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受膀胱冲洗的刺激,可导致其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疼痛现象,治疗及护理配合性降低,所以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讲解膀胱冲洗的内容、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中疑虑,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②加强病情监测。
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
若患者发生腹部隆起现象,且伴有膀胱刺激征,膀胱区叩诊浊音时,表示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极大,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冲洗尿管实施加压处理,保持引流通畅;③适当控制患者的冲洗速度。
若患者发生肉眼血尿,表示出血较多,需加大冲洗速度;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加压冲洗,防止血凝块对尿路造成阻塞;详细记录患者灌注量及排出量。
前列腺摘除术术后患者易发生膀胱痉挛现象,引起血压升高,所以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膀胱痉挛发作,记录
尿量;④并发症护理。
尿路感染是膀胱冲洗常见并发症,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定期对冲洗装置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每日用碘伏进行消毒;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褥干燥、整洁,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辅助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创伤运动,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教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方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及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期间,发生尿路感染1例,经对症干预后痊愈,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前患者最大尿流率为(6.1±4.0)ml/s,术后患者最大尿流率为(617.9±4.5)ml/s,手术治疗前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①针头脱出。
膀胱冲洗患者因冲洗液温度过高或过低,膀胱内短时间进入大量冲洗液,增加了膀胱内压,引起患者产生不适感,出现烦躁情绪,易发生将针头拽出事件;因刺进尿管的针头过浅,或未固定牢靠,也可引发针头脱出现象[2]。
②尿管脱出。
在给予患者膀胱冲洗时,针尖易将尿管管壁内的气囊注气管刺破,固定作用丧失,可造成尿管脱出;并且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气囊囊壁厚度不均匀,在碱性尿液中长时间浸泡,可对囊壁造成破坏,易发生慢性漏液现象。
另外,置入尿管前未进行气囊充盈度测试也可导致尿管变形脱出。
置管后,一般根据最小量进行气囊注液,患者出现躁动情绪时,尤其是女性患者,因尿道较短,半充盈状态的气囊在患者体内受躁动因素的影响重新塑形。
③膀胱冲洗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且应用范围广泛,大部分实施膀胱冲洗的患者还需同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因此差错事件发生率高,是膀胱冲洗患者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相关制度未贯彻落实及缺乏责任心是导致该类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3]。
另外静脉输注管与膀胱冲洗管均为一次性输液器,瓶体也较为相似,易出现混淆造成差错事件。
3. 2 对策分析①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其烦躁、焦虑的心理情绪,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严格控制膀胱冲洗液的滴注速度、温度及输注量;②将针头完全刺入患者尿管腔中,并固定牢靠。
③将尿管尾部分叉处1 cm处作为针头进针点,也就是尿管与引流袋的衔接处,防止针头将气囊注气管刺破;④置管前,需对患者气囊充盈度进行测试,并选择质量合格、囊壁厚度均匀的尿管;⑤夹闭尿管,随后将冲洗液注入,冲洗液完全输注至患者膀胱20~30 min后或待患者出现尿意后,将尿管打开,释放冲洗液。
⑥所有操作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学习,积极将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增加工作责任心;⑦可使用红笔对膀胱冲洗液瓶上的姓名、床号以及
药名等内容进行标注,严格区分膀胱冲洗液与静脉输注液。
在本次观察中,42例患者经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为(617.9±4.5)ml/s,显著高于手术治疗前(6.1±4.0)ml/s,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患者均给予膀胱冲洗及相应护理,均全部痊愈出院,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宝华.膀肌冲洗的护理差错原因及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06.
[2] 张翠华.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47.
[3] 崔晶晶,李明玉.膀胱冲洗的问题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12,27(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