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护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健康教育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护士可根据病人的健康信念高低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
使护士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护理。
个体对自身行为和疾病有正确、充分的认识,从而改变不良行为,自觉地采纳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的健康。
本研究表明,通过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骨科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病人的思想压力,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靳雪征.健康信念理论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健康教
育,2007(23)12:945-946.
[2] 张明园主编.心理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
技出版社,1998:36-38.
[3] P ender N.H ea lth pro m otion i n nursi ng practice[M ].N o r -wa l k ,Conn :A pp l e t on &Lang e ,1987:65.
[4] 刘 英.心理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亚
太传统医药,2008,4(4):83-84.
[5] 吴月莉.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报,
2008,5(8):130-131.
(收稿日期:2009-03-03)
(本文编辑 曹素文)
作者单位:423600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护理部谭柏英: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护的效果观察
谭柏英 李华兰 卢霓红
摘 要 目的:探讨运用罗伊(R oy)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病人实施护理的效果。
方法:对33例AM I 病人实施Roy 适应模式,根据对病人的三级评估,找出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个方面所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评价疗效。
结果:实施R oy 适应模式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及Zung 焦虑量表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病人的满意度、相关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实施R oy 适应模式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心理焦虑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适应模式;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O b servati on the effect of Roy adap tation m ode l on nursi ng i n patien ts w ith acute card i ac i nfarc ti on.TAN B oy i ng ,L I H ualan ,LU N ihong (The People .s H ospita l of A nren county H unan prov ince ,A nren 423600)
Abstrac t O bjecti ve :P robe i nto t he effect o f Roy adapta ti on m ode l on nursi ng i n patients w i th acute ca rdiac i n farc ti on(AM I).M et h -ods :33patients w ith AM I w ere cared by R oy adaptati on m ode,l to fi nd out hea lt h questi ons and sti m ulation factors on phy si o l ogy ,self concept ,role and m utua l depend acco rding to leve l III evaluati on of pa ti ents ,i m ple m en ted perti nence nursi ng m easures and assessed the e ffect.R esults :T he Zung anx iety facto r sco res and comp licti ons i n observ ati on g roup w as re m arkable l owe r t han contro l g roup after i m ple m ented R oy adapta tion mode,l but patients .sa tisfacti on deg ree and m astery degree o f related know leg es and sk ills w as h i gher t han contro l g roup .Conc l usi on :R oy adapta tion m ode cou l d reduce anx i e t y reac ti on and comp licati ons effecti ve l y .K ey word s Adaptati on m ode ;l A cute card iac infarcti on ;N ursing ;E ffect
Roy 适应模式是目前各国护理工作者广泛运用的护理学说
[1]。
Roy 认为,人是复杂的适应系统,环境是影响人健康的因素之一,环境刺激包括三种: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护理是帮助人适应刺激。
模式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刺激、适应水平、应对机转、效应器及适应反应,刺激作用于人体后,通过心理和认知调节,其结果反应在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四个方面达到适应
[2]。
AM I 病
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超过了所能耐受的适应水平,我们根据AM I 病人的特点,运用Roy 适应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08年1月我院收住的AM I 病人65例,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
年龄38~70岁,平均(54.2?5.3)岁。
观察组33例,男18例,女15例。
年龄36~71岁,平均(53.3?4.9)岁。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运用Roy 模式,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规纳四个效应器方面存在的
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心理焦虑程度(采用Zung焦虑量表)、相关知识和技巧掌握情况、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2Roy模式的应用
AM I病人由于心肌供血严重不足,自身调节失效,加之病人认识能力不足,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而发生心肌梗死。
2.1评估
(1)Ñ级评估。
判断四个效应器所表现的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的。
(2)Ò级评估。
是对刺激的评估,主要刺激: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不足导致梗死;相关刺激:环境温度变化、情绪状态、年龄、便秘、用力过度等诱发梗死;固有刺激:家庭倾向、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
2.2诊断
将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以四个效应器为原则进行分类归纳,判断无效反应。
2.2.1生理方面(1)心前区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梗死面积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医疗限制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疼痛、氧供需失调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2.2.2自我概念情感障碍:表现为焦虑、恐惧,与病痛折磨难以忍受、缺乏对疾病治疗有关。
2.2.3角色功能角色适应不良:与疼痛不适,医疗限制及不能满足角色需要有关。
2.2.4相互依赖功能社交受限:与疾病有关;家庭作用改变与健康状况改变有关。
2.3护理活动
分辨刺激,先控制主要刺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问题,再处理相关和固有刺激。
用治疗和护理手段控制主要刺激;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法控制相关和固有刺激。
2.3.1控制危及生命的问题(1)疼痛。
密切观察病人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镇痛剂,吸氧,及时解除疼痛。
(2)溶栓。
使血管再通,溶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过敏反应。
(3)并发症处理。
观察AM I后4周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及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脏性死亡等[3]。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1周内,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副作用。
应用利多卡因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有效量,每分钟最多不超过5m g。
如剂量过大,病人可出现躁动、惊厥、血压下降等。
心衰、心源性休克:严密观察神志、咯痰、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及病人末梢循环情况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应立即协助病人端坐卧位,两脚下垂,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
遵医嘱给予利尿、镇静、扩血管等药物治疗。
出现心源性休克时注意保暖,保持静脉通畅,并根据心率、血压、呼吸及用药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4)便秘。
嘱病人大便时不要用力,如病人2d无大便,可给予缓泻药物,便秘3 ~4d者,可用1:1甘油液50m l灌肠,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肥皂液灌肠,以防便次过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便前可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片,防止发生心脏骤停。
2.3.2心理护理大量研究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与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4]。
了解病人的焦虑程度和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详细了解病人的个性、习惯,正确引导病人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从而有效地消除不利因素,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
(2)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不争、不躁、不怒,正确对待生活事件。
(3)护士多接触病人,向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不良情绪和心理对疾病的不利影响,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病人心理反应,给予情感支持。
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为病人解除种种疑虑,针对不同性格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
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3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访人员,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人休息。
第2周可下床在床边活动。
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或散步,以活动时不感胸闷、心悸、气短为宜。
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3~4个月可恢复部分轻工作,一般6个月恢复全日工作。
2.3.4家庭救护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常在清晨3 ~5点钟发病,若救护不及时,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所以,AM I病人在家中急性发作时,既要争分夺秒救护,又要注意处理得当。
(1)教会病人家属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技巧。
告知病人和家属识
别心肌梗死发作的症状,便于及早采取措施。
当病人突然感到胸前区剧烈、持续性疼痛,乏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头晕、恶心、烦燥不安,有发闷、憋气、濒死恐怖感觉,要想到发生了AM I。
特别是50岁以上原来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应警惕该病发作。
(2)当怀疑发生AM I时,家人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绝对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搬动病人,有氧气袋立即吸氧,如有硝酸甘油,迅速取硝酸甘油1片(0.4m g)放入病人舌下含服,若含服3m i n内疼痛未减,可再含服一片。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经医师进行初步检查及应急处理后,在医疗监护下,再送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若病人病情发展较快,抢救人员未赶到现场之前病人呼吸和心跳骤停,家人应将病人平卧在硬垫或地板上,解开衣领、裤带,抬高双下肢,用拳捶击左胸心前区,同时一边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一边做胸外心脏按摩,可有效缓解病情,争取宝贵时间。
2.3.5预防复发本病临床症状消失后,其病理基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粘度异常等因素依然存在。
AM I经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约5~6周时间为亚急性期心脏康复Ò期。
因此,梗死很容易重新形成而复发[5]。
(1)继续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保持愉快、轻松稳定的情绪。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饱食、便秘及受寒等诱发心肌梗死形成的因素。
(3)加强自我保健,定期复查,重点复查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粘稠度等,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急性期进流食,病情稍稳定后改半流质,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戒烟酒,忌饮浓茶、咖啡,多吃蔬菜水果。
为了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每天清晨饮白开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 l。
3结果
Roy适应模式实施前后,两组病人焦虑程度、知识及技巧掌握情况、满意度、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技巧掌握情况、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程度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相关知识、技巧掌握满意度并发症SA S标准分(x?s)观察组3329(87.88)32(96.97)4(12.12)52.12?8.65对照组3212(37.50)14(43.75)13(40.63)35.25?7.62 V2/t值4.133.94.035.531
P值﹤0.05﹤0.05﹤0.05﹤0.01
表1显示,观察组在实施该护理模式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知识技巧掌握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或P﹤0.01)。
4讨论
Roy适应模式明确了刺激引起的反应结果,使护士能识别刺激,控制刺激,预计无效反应,促进病人的适应水平。
护士能从四个效应器方面收集资料,科学地处理刺激,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全面性。
特别对易被忽视的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方面的影响及家庭的相互作用,应用该模式更有效。
通过33例AM I病人实施护理的效果观察,发现病人的焦虑程度减轻,并发症减少。
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应对主要刺激,避免相关和固有刺激,了解环境温度、饮食、情绪激动、便秘、劳累会诱发AM I,从而使该病复发率降低。
出院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7%,健康知识的覆盖率达100%。
参考文献
[1]蒋晓莲.护理理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4,11(19):
963-964.
[2]郑修霞主编.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医
科大学出版社,1999:24.
[3]侯庆因,安培然,宇华主编.现代冠心病诊断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77-182.
[4]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1988:332.
[5]胡丽娟,沈琼,张静.家庭运动指导对急性心肌梗
死Ò期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1(19):5.
(收稿日期:2009-02-03)
(本文编辑肖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