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 (9分) (2019七上·肥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铄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蜷(________)起来chù(________)立咀嚼(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寒气逼人”中“逼”的意思是________,“不可捉摸”中“捉摸”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2. (6分)(2017·镇江)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

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

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________把改为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3. (3分) (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乙】我认为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甲】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乙】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两段文字内容表达的主题最大的相似点是________(用一个词来概括)。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4. (9分)(2020·温州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及运用。

诗者,融情于景,吟咏性情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春花绽放,春草吐绿;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 ,云生结海楼”,雄伟壮观,想象瑰丽;崔颢《黄鹤楼》一诗中“________ ,________ “,远眺汉阳,绿草如茵;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________ ,________”,海天相接,似梦似幻。

道者,文之根本,志之所之也。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________ , 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借景言志,淡泊名利。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________”,卒章显志,心怀家国。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乙】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甲】诗选取“小雨”和“”两种景物描绘出了早春独特的景色,【乙】诗抓住
“ ”这个特征突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甲】诗第三、四句与【乙】诗第一、二句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比的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6. (25分)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 ,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
败。

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地名。

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③于是朝议遣玄北讨()④是必济事()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郗
超: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10分)(2017·眉山) 现代文阅读
基因武器究竟有多可怕
①相化学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欺骗性、易扩散性和长远危害性等特征,而且生物侵害未必体现在战争中。

②生物武器是依靠生物战剂作文杀伤力的一种武器,生物战剂的种类有传播病毒、致人死命的细菌。

病毒、真菌、毒素等,基因武器是生物战剂的第三代武器,也叫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

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

③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实现人工设计与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物或病毒,它能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从而有选择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生物武器具有很强的隐匿性、欺骗性、传播性和巨大的杀伤力。

④人类绘制出基因草图以后,制造基因武器就成为一些战争狂人追求的梦想。

美国有人计算过,花5000万美元建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力远远超过花费50亿美元建起来的核武器库。

一旦有了基因武器,使用者不用兴师动众,只要将经过遗传工程改造的病菌投入他国领土,让细菌自然扩散、繁殖、传播,就可在短时间内使敌国的人、畜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在战场上失去战斗力。

⑤英格兰布拉德福大学教授马尔克姆丹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写道: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 千克炭
疽芽孢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多万的城市居民就会很快染病毙命。

某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战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只要区区20克,就足以使全球人类死于一旦。

(1)第②自然段在介绍基因武器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⑤自然段中三处用了“只要……就”的关联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 (25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

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

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

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

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

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

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

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

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

人也休息了。

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

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土地也该休息了。

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

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

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

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

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只有风心疼土地。

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

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

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

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

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

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

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

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

田挨得更紧了。

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

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

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

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

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

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

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

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

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

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

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

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
之间的大美。

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

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

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

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

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

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

这种田,名叫冬水田。

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

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

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

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根据《课时精炼》期末卷改编
(1)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联系上下文,第3自然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3)细读第10自然段第一个划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零,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时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4)“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

第12自然段中“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应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
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

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

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

(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一片。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平日,人们在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

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九上·泰州月考) 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

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智慧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阳光和高尚。

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种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考点:
解析: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考点:
解析: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答案:3-1、
考点:
解析: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
解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