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10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2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一、选择题
1.(多选)(2016·武汉调研)如图所示,某变电站用10 kV的高压向10 km外的小区供电,输送的电功率为200 kW.现要求在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不超过输送电功率的2%,下列不同规格的输电线中,符合要求的是( )
选项型号千米电阻(Ω/km)
A DYD30/C 1
B DYD50/
C 0.6
C DYD100/C 0.3
D DYD150/C 0.2
【解析】由P=UI得输电电流为20 A,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不超过P损=200 kW×2%=4 kW,由P损=I2R解得R=10 Ω,输电线长度为20 km,故可选择千米电阻0.5 Ω/km 以下的型号DYD100/C或DYD150/C,C、D正确.
【答案】CD
2.如图所示为重庆某中学教学区供电示意图,供电部门通过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B 端送电,虚线框内表示教学区内各教室的照明电路.已知变压器副线圈C、D两端距教学区输入端E、F距离较远,电路之间输电线电阻不能忽略,设定A、B端输入电压一定,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教学区同时使用的电灯减少,A、B端输入功率仍不变
B.C、D端电压一定为220 V
C.E、F端电压一定为220 V
D.教学区内同时使用的电灯越多,E、F端输入电压越低
【解析】使用的电灯减少时,输电线与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副线圈两端电压U2
不变,故P出=U22
R总
变小,又P入=P出,所以A、B端输出功率变小.A项错误;由于输电线电阻的分压,要保证教室内照明灯正常工作,则应有U CD>220 V;而U EF会因为使用的电灯数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电压,B、C项错误;当使用的电灯越多时,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就越多,EF端输入的电压就越低,D项正确.
【答案】D
3.(2016·厦门质检)如图所示,a、b间接入正弦交流电,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R2为热敏电阻,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小,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2为值班室的显示器,显示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V2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R3为一定值电阻.当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减小
B.V1的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
C.A1的示数增大,A2的示数增大
D.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减小
【解析】V1测量的是电源的电压,由电源本身决定,与负载无关,B项错;变压器的
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及变压器的变压比决定,故是否出现火情,输出电压均不变;将输出电压等效为负载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R 3等效为电源的内电阻.出现火情时,R 2所处位置温度升高,其电阻减小,故电路总电阻减小,因此电压表V 2示数减小,A 项正确;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阻R 1的电流减小,C 项错;电路总电流增大,变压器输出功率增大,故变压器输入功率也增大,由P =UI 可知,原线圈中电流增大,D 项错.
【答案】 A
4.(2016·唐山模拟)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 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 kW ,电压为800 V .如果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 )
A .1 kW
B .1.6×103 kW
C .1.6 kW
D .10 kW
【解析】 用电器的额定电流为:I =P U =40×103800
A =50 A ,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P 线=I 2R =502×0.4 W =1 000 W =1 kW ,所以若采用超导电缆代替原来的输电线,线路上节约的电功率为1 kW .
【答案】 A
5.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51
,电阻R 1=R 2=10 Ω,D 为理想二极管,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则
A .R 2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B .通过R 1的电流为1 A
C .通过R 2的电流为 2 A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30 W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该交流电的周期为T =0.04 s ,所以频率为f =1T
=25 Hz ,变压器和二极管都不会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所以A 错误;根据变压公式U U 1=n 1n 2
得R 1两端的电压U 1=10 2 V ,所以通过R 1的电流为 2 A ,B 错误;根据有效值的定义,设R 2两端的电压
有效值为U 2,U 21R 2T 2=U 22R 2
T ,所以U 2=10 V ,通过R 2的电流为1 A ,C 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 =I 21R 1+I 22R 2=30 W ,D 对.
【答案】 D
6.(多选)如图是自耦变压器的示意图,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变化.输电线的电阻用R 0表示,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关S 1接a ,闭合开关S ,电压表V 示数减小,电流表A 示数增大
B .开关S 1接a ,闭合开关S 后,原线圈输入功率减小
C .断开开关S ,开关S 1接a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开关S 1接b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2,则I 1>I 2
D .断开开关S ,开关S 1接a 时原线圈输入功率为P 1,开关S 1接b 时原线圈输入功率为P 2,则P 1<P 2
【解析】 闭合开关S ,不影响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副线圈所接负载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电流表的读数变大,输电线上的电压变大,导致电压表的读数变小,选项A 正确;根据P =UI ,副线圈输出功率变大,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选项B 错误;开关S 1从接a 变到接b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变小,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大,电流表的读数变大,选项C 错误;根据P =UI ,副线圈输出功率变大,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选项D 正确.
【答案】 AD
7.
如图所示,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电压为u =U 0cos 100πt(V ),副线圈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 ,当电键S 接通后,电流表读数为I ,电动机带动一电阻为r ,质量为m 、长为l 的金属杆在光滑的没有电阻的导轨上以速度v 匀速上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两端电压为IR ,其消耗的电功率为I 2R
B .原线圈中的电流为nI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 2R +mgv ,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为50 Hz
C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 2R +mgv +B 2l 2v 2r
D .电动机的热功率为I 2R ,副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U 0n
【解析】 电动机两端电压大于IR ,IR 是电动机线圈电阻R 上的电压,用于发热,A
错;原线圈中的电流为I n ,B 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 2R +mgv +B 2l 2v 2r
,即一部分在电动机线圈电阻R 上发热变成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将其中一部分电能转化为金属杆的机械能,其余部分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转化为金属杆上的焦耳
热,C 对;副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U 02n
,D 错. 【答案】 C
8.(2015·江苏卷)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 V 交变电流改变为110 V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 )
A .200
B .400
C . 1 600
D .3 200
【解析】 由变压器变压比U 1U 2=n 1n 2,可知n 2=U 2U 1n 1=110220
×800=400,B 正确. 【答案】 B
9.(多选)(2015·海南卷)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与一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R 0,负载电阻的阻值R =11R 0,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R =5R 0,保持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5.0 V ,则( )
A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34 V
B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24 V
C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68 V
D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48 V
【解析】 副线圈两端电压U 2′=5.0 V 5 R 0×6R 0=6 V ,根据U 1′U 2′=n 1n 2
,得U 1′=24 V ,即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4 V ,最大值U 1m ′=2U 1′≈34 V ,A 正确,B 错误.由于前后两次保持输入、输出电流不变,此时副线圈两端电压U 2′=6R 0I ,原来副线圈两端电压U 2=12R 0I ,原来副线圈两端电压U 2=2U 2′,原线圈两端也应有U 1=2U 1′,即原来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48 V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
10.
(2015·广东卷)如图为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 ,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 V 降至110 V .调节前后( )
A .副线圈中的电流比为1∶2
B .副线圈输出功率比为2∶1
C .副线圈的接入匝数比为2∶1
D .原线圈输入功率比为1∶2
【解析】 设加热管电阻为R ,对于副线圈,I 2=220R ,I 2′=110R
,则调节前后I 2∶I 2′=2∶1,A 错误.由P =U 2R
可知,调节前后副线圈输出功率之比为4∶1,B 错误.原副线圈电压之比为匝数之比,电压减为原来一半,则副线圈匝数也减为原来的一半,C 正确.理想变压器副线圈功率等于原线圈功率,则原线圈输入功率之比为4∶1,D 错误.
【答案】 C
11.(多选)如图为远距离输送交流电的系统示意图,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随着用户负载增多,发电机F 达到额定功率时,降压变压器输出功率不足,用户的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在发电机以额定功率工作的情况下,为了适当提高用户的电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适当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B .适当提高n 4n 3
C .适当提高n 2n 1的同时,降低n 4n 3
D .适当降低n 2n 1的同时,提高n 4n 3
【解析】 当发电机输出功率一定时,为使用户得到更大的功率,需减小输电线上的功
率损失,根据ΔP =I 2r ,可以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A 正确.根据输电线上的电流I =P U 2
可知,也可以通过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即提高n 2n 1
,这样使线圈n 3两端电压变大,为使用
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需要适当降低n 4n 3
,C 正确. 【答案】 AC
12.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路中装有0.5 A 的保险丝L ,原线圈匝数n 1=600匝,副线圈匝数n 2=120匝.已知原线圈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上,要使整个电路和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副线圈两端可以接( )
A .阻值为12 Ω的电阻
B .并联两盏“36 V 40 W ”的灯泡
C .工作频率为10 Hz 的用电设备
D .耐压值为36 V 的电容器 【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知,原线圈输入的交变电压的最大值U 1m =180 2 V ,有效值U 1=180 V ,周期T 1=0.02 s ,频率f 1=1/T 1=50 Hz ,又n 1n 2=51,所以副线圈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 2m =36 2 V ,有效值U 2=36 V ,周期T 2=T 1=0.02 s ,频率f 2=f 1=50 Hz .若副线圈两端接阻值为12 Ω的电阻,则I 2=U 2/R =3 A ,I 1=n 2I 2/n 1=0.6 A >0.5 A ,即流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了其熔断电流,选项A 错误;若并联两盏“36 V 40 W ”的灯泡,那么,灯泡两端电压刚好为其额定电压,此外,流过保险丝的电流I′1=n 2I′2/n 1=0.2I 2=
0.2×2×(40 W /36 V )=49
A <0.5 A ,显然,整个电路和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所以选项
B 正确;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所以副线圈两端不可以接工作频率为10 Hz 的用电设备,选项
C 错误;电容器的耐压值指的是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值,题中副线圈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 2m =36 2 V >36 V ,即超过了电容器的耐压值,所以选项
D 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
动.一小型发电机的线圈共220匝,线圈面积S =0.05 m 2,线圈转动的频率为50 Hz ,线圈
内阻不计,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π
T .为用此发电机所发出交流电带动两个标有“220 V ,11 kW ”的电机正常工作,需在发电机的输出端a 、b 与电机之间接一个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求:
(1)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多少?
(2)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
(3)与变压器原线圈串联的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
【解析】 (1)根据E m =NBSω=1 100 2 V
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U 1=E m 2
=1 100 V . (2)根据U 1U 2=n 1n 2得n 1n 2=51
.
(3)根据P 入=P 出=2.2×104
W ,再根据P 入=U 1I 1,
解得I 1=20 A .
【答案】 (1)1 100 V (2)5 1 (3)20 A
14.某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 =100 kW ,发电机端电压U =250 V ,向远处送电的输电线的总电阻R =8 Ω.要使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不超过输送功率的5%,用户得到的电压又正好是220 V ,那么:
(1)应该怎样安装变压器?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2)求出所用的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解析】 (1)只要安装一台升压变压器和一台降压变压器,输电线路示意图如图所示. (2)按题意,P 损=5%P =0.05×100×103 W
=5×103 W .
设输电线路中的电流为I ,P 损=I 2R ,
I = P 损R = 5×1038
A =25 A . 输送电压U 2=P I =100×10325
V =4 000 V , 对升压变压器n 1n 2=U 1U 2=2504 000=116
, 输电线路上损失电压U 损=IR =25×8 V =200 V ,
降压变压器原线圈n 3两端电压
U 3=U 2-U 损=(4 000-200)V =3 800 V ,
用户在副线圈n 4两端得到电压U 4=220 V ,
所以n 3n 4=U 3U 4=3 800220=19011
. 即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6;
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011.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