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记录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艰辛,学会尊重和爱惜劳动成果;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和自我的才能;从而在真实的实践中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今,很多学生瞧不起劳动,不愿意参加劳动。
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正其心,让他们明白劳动的必要性、光荣性,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1.感受洁净之畅
学生进校之初,教师会事先带领热爱劳动的学生把教室的地板拖得一尘不染,把窗户擦得亮亮堂堂,把教室里的每个角落收拾得整整齐齐,还在讲台上、书柜上、小转角等合适的位置摆上几盆绿植。
当学生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请他们畅谈走进教室的感受。
他们会发现,洁净清新的环境可愉悦身心,促进学习。
之后,邀请参与劳动的学生到讲台前,神采飞扬地表扬他们。
也可以请同学们将脏乱差的教室和净齐美的教室进行对比,渗透人人都应当为净齐美的教室尽心尽力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明确打扫之责
随后,组织学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强调第三条中的规定:“勤劳笃行乐奉献。
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参与劳动实践,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3.细分工、明任务,清扫细化重落实
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自觉性、主动性尚未养成,做清洁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不懂得分工合作。
大家可能争着打扫同一个地方,或者重复打扫别人做过的工作,降低了劳动效率;有时大家都会忽略某个地方,形成卫生死角;有的孩子拈轻怕重,有的孩子边做边玩,造成窝工现象;孩子们不知道合理规划先后顺序,容易导致二次污染。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孩子们思考,教室中哪些地方需要打扫?哪些地方是卫生死角?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容易发现需要打扫的表面地方。
老师要引导他们关注桌椅下、瓷砖角、教室门口、展示栏等角落。
中低年级的孩子,工作能力不足,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统筹安排:根据每组的人数,将每项任务乃至每个地方的清洁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
为了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记住需要打扫的地方,老师可以细化任务分配,并张贴在墙上。
每次做清洁时,孩子们就可以根据文字的要求,找到自己的任务。
一段时间后,将任务循环。
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做不同的工作,熟练掌握做清洁的各种技能,得到不同的锻炼。
当孩子们熟练掌握每种清洁技能,明白分工的基本要领后,可以选出组长,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分工合作、组内任务循环。
4.巧评价、常表扬,促进合作劳动
班级的清洁工作由多个环节组成,某一个地方没做好,某个人掉链子,都会影响整体效果。
倘若合理制定清洁卫生的评价标准,整体评价学生某一天的清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也可将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方便班级的集体评价。
老师事先和同学们商量教室洁净的标准,将每天的清洁卫生整体打包,总体评价每个组。
教室清洁方面,地面干净无灰尘,桌面整洁且排整齐,
黑板擦净无笔痕,讲台整齐不杂乱,窗户不花无灰,卫生角、图书角整齐有序,所有电器电源关闭等。
关于合作方面,每组成员共同商量、合理分工,完成好分内之事,帮助有困难的其他伙伴。
每次清洁后,组员根据标准自我评价,及时协作完善清洁不彻底的地方,再请清洁委员评价检查,进一步彻底清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表扬清洁中主动、认真、细致的同学,重点表扬无私助人的同学,奖励团结协作的小组,并请他们分享经验。
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其他小组,形成班级正气,让团结合作的精神在班级中不断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