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能方程的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质能方程的讨论
朱国山
此节讨论的是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当然我们先对质量与能量是什么要有一个认识,科学百科上这样定义质量:“质量(mass )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它是一个正的标量。

”这样的定义我们看不出它有什么内容,好象什么都没说似的,承然质量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如果我们站在地球上,一层一层的爬楼梯,我们体会到的质量就是重量;如果我们推动一个大箱子时,我们体会到的质量就是惯性;如果我们在烧一大锅水时,我们体会到的质量就是热容量;核电工程师们在用放射性物质发电时,质量就是能量。

质量是什么,我们只能说质量就是物质的量,它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对于物质量的多重表现,我们只能说质量就是物质本身量的量度,我们无法说明质量就是某种性质的量度,质量是加速度的量度,质量是引力的量度,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热容量的量度,质量也是能量的量度。

质量就是物质最本原的量,物质就是因为有这个量而存在。

从上面对物质质量的讨论,我们略知能量也是质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的质能互换地说法,并不是质量通过某种机制转化为了能量,能量实质上就是质量,是固化于粒子结构中的能量,在宏观上表现为质量。

因此,本节讨论质能方程就有了物质学基础。

经典力学的动能方程:212
E mv =(经典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2E mc =(量子力学质能方程)
经典力学的动能方程,表达的是物体速度的增加累积在物体身上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只表示物体自身因质量因素所含的总能量,两者表述的概念有所不同,也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两个方程形式上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前面的系数,经典力学的质能方程系数为0.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方程系数为1。

经典力学的质能方程一般认为是在低速的情况下的能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按相对论的观点看这是一个近似关系式,应该加上一个质量变化关系式,校正后的方程式应该为:
2211()22E m m v v =+∆=用特殊值校验
当速度v ≪c
1≈上式得到2
12E mv =
当v ≈c
0≈方程系数趋向无穷大,导不出2E mc =的质能关系式。

在经典力学的计算上,无数的事实和理论强有力的证明了212
E mv =是正确的。

下面从带电的粒子运动推导证明质能方程212
E mv =。

带电粒子动能方程:220022123U
E m v v c
=+ 当带电粒子运动速度不断增加,能量分配由静质量逐步分配到场质量中,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分配比率于速度平方成正相关,设静质量动能分配比为
222m c v k c −=,动质量的能量分配为22e v k c =,1m e k k +=。

22
2
2200222
411()223m e U c v v E E E m v v c c c −=+=+⨯⨯,(v c ≤)。

当v=c 时,粒子的速度不再增加,也就是说粒子的动能不再增加,能量的增加将全部转化为质量的增加上,上式得023
E U = 电磁质量0243e U
m c =,0243e U
m c =,023E U =→032
U E = 2243232e E m E c c
=⨯==>212e E m c =这是电动力学中的质能方程 由上推导在微观粒子层面质能方程依然为:212
E mc =
经典力学的质能方程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形式上是一样的,只差在系数上,如果说这二个方程都是正确的,洽当的解释是这二个方程中所指的质量,可能有所不同:经典力学的质量是爱因斯坦质量的2倍,如果质能方程2E mc =在微观粒子的能量转化中关系成立,则表明宏观下的物质质量与微观下的粒子质量定义上有区别,有可能宏观下的物体质量为其总质能,微观下的粒子质量可能被分为了二个部分,一部分是粒子的静质量,一部分是粒子的场质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能采用的是粒子的静质量,粒子的场质量可能没有被计算在内。

在微观粒子的能量反应方程中有以下众多事实也证明了2E mc =方程的正确性。

下面的事例运用的质能标准都是相对论中提出的质量标数。

粒子质量单位数u=931.494028MeV ,是2E mc =方程换算的结果,以下的核粒子反应方程都是有关资料提供,此文只是引用,不对正确性负责。

1▲31130110.765He n H H MeV +→++
3
He=3.0160293191u=2809.413299MeV,n 01=939.5654133MeV 1H=1.00782503207u=938.78299864MeV,3H=3.0160492777u=2809.43189MeV ∆E=0.76382366MeV
2▲61433021 4.78Li n He H MeV +→++
Li 36=6.015122795u=5603.05096122MeV,n 01=939.5654133MeV
He 24=4.00260325415u=3728.40102769MeV,
3H=3.0160492777u=2809.43189MeV
∆E=4.78345683MeV
3▲101475023 2.31B n He Li MeV
+→++ B 510=10.0129370u=9326.99101824MeV,
n 01=939.5654133MeV
He 24=4.00260325415u=3728.40102769MeV,
Li 37=7.01600455u=6535.36633874MeV
∆E=2.7890659MeV
4▲22311120 3.26H H He n MeV +→++
H 12=2.0141017778u=1876.123777MeV
3H=3.0160492777u=2809.43189MeV
n 01=939.5654133MeV
∆E=3.25025MeV
5▲2341112017.6H H He n MeV +→++
H 12=2.0141017778u=1876.123777MeV
3H=3.0160492777u=2809.43189MeV
He 24=4.00260325415u=3728.40102769MeV,
n 01=939.5654133MeV
∆E=17.589226MeV
6▲110
470523 2.792n B He Li MeV
+→++ n 01=939.5654133MeV
B 510=10.0129370u=9326.99101824MeV
He 24=4.00260325415u=3728.40102769MeV,
Li 37=7.01600455u=6535.36633874MeV
∆E=2.789065MeV
7▲16430322 4.786n Li He He MeV +→++
n 01=939.5654133MeV
Li 36=6.015122795u=5603.05096122MeV
He 24=4.00260325415u=3728.40102769MeV,
He 23=3.0160293191u=2809.413299MeV
∆E=4.80204783MeV
以上诸多反应事例都说明了2E mc =的正确性。

由以上二种铁地事实都证明,二种截然不同的方程都是正确的,显然这里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说有一个是错误
的,但又无法证明谁是错误的,它们都有铁的事实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方程式中只有质量与速度这二个变量,速度变量不应该有置疑的地方,问题可能是出在质量上面,20.5E mv =是经典力学中宏观物体的质量值,2E mc =是微观粒子在微观世界中显现的质量数值,可能这两种质量所代表的对象范畴有差异。

宏观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总质量,包括了粒子的静质量(m j )和粒子效应场的动质量(m d )总和m h =m j +m d 。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中的质量,是微观粒子的质量,可能只表
示了粒子的静质量,没有包含粒子结构中场结构部分的动质量,如原子质量是原子核与电子质量的和,再加上原子外层电子轨道上电磁感应所形成的电磁锁相结构体,它也是有能量与质量的原子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粒子能量时,只计如微粒子一部分的静态质量,因而计算系数被放大了,也说明微粒子的静质量与动质量基本是相同的即m j =m d (在粒子结构章节中有计算,电子的静质量与其电场质量是相等的)。

上述二个质能方程应如下表示 经典力学质能方程:21()2
j d E m m v =+j d m m =,j d m m m +=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2122
j j E m c m c =⋅=, 二种质能方程证明了一个事实:动质量与静质量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有引力效应,它们都有惯性效应,从第一章讨论粒子的波粒二相性可以看出,有场效应的粒子有二个质量中心,一个静质量中心、一个动质量中心,这二个质量中心像是用弹簧相连一样,两个质量以它们的共质量中心振荡或绕旋。

这二个质量大小基本相同。

下面章节阐述了基本粒子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粒子本质上就是场振荡被无限崩缩于极小的空间的场,静质量、动质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场的不同形式的表现,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中的质量,只表示粒子的静态质量,如电子,只计算电子实体本身的质量,电子周围的电磁场的动质量没有被计算在内,电子的电磁场的动质量于电子的静质量应是相同的。

原子分子的化学过程,都是原子外层电子轨道的变化释放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来源无疑是电子轨道上的电磁场的能量释放,按质能方程讨论,其变化的是原子结构中电磁场的动质量部分,其静质量部分的结构体并没有变化,因此质能方程准确的表达式是上面的动质量与静质量和的形式。

上述二种质能方程从理论上也划分了宏观与微观的界线,原子、分子是宏观的最小单位,原子以下的电子、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等是微观世界的开始。

原子、分子以上的物质运动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原子核以下的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粒子的运动要用《能量场微观物理学》来分析,微观层面的粒子是粒子结构实体与各种场的复合体,是虚实的结合体,不同与宏观层面的物体。

宏观上的物体,其场与粒子体都被严格封锁在一定空间内的实体,显示不出场的作用因素,故称为实体。

本节考参资料
《Bertozzi 不能使电子运动速度超越光速的原因》——刘显钢(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的电量与电荷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网页搜索 (实验者季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