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3-23T03:44:11.531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2期作者:焦玉红
[导读] 在当前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背景之下,“课程思政”成为了一项与立德树人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
焦玉红
安国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编:071200
摘要:在当前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背景之下,“课程思政”成为了一项与立德树人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旨在改变以往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独立的教育方式,其强调在专业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使各专业课程在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成为涵养学生思想内涵与道德素养与的沃土。
本文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统一、同向同行,更有效、更有深度地开展基础会计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会计;教学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又于之后的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此外,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为高校课程思政建指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上述一系列举措均表明,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环境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也由此被推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为此,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学校要尽全力打破以往知识传递、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引领相互独立,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割裂的教育局面。
教师则要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领略其中的思政教育内涵,再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将之无痕地渗透在平日的专业课教学之中。
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将本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内容内敏于心,外笃于行。
一、从会计发展史出发,积淀学生文化底蕴,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纵深发展,在扩大了对外贸易、技术交流与资本流动等规模的同时,也伴随着意识形态的相互输入与输出,这在扩大中国对外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有更多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等不断涌入。
此背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加之当前信息传播的多元与便捷,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但信息来源不受约束,导致网络上一些误导性的信息以及非主流价值观等言论等进入中职生的视野。
而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初步阶段,自身缺乏审辨意识,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影响之下,学生极易失掉文化自信,产生错误的意识与行为等。
为此,各专业课的教师均需要予以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如在基础会计的前期教学中,教师可从会计发展史出发,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当前所学的课程到底是什么,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有更立体的感知,并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就会学到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以及会计的特点等知识点,这部分知识便是渗透会计发展史、展现会计文化的魅力、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极佳切入点。
例如,讲解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生产与发展”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从会计文化的发展角度为学生梳理会计的发展史,使学生知道,“会计”一职自古有之,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会计模式。
当前可追溯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内容是西周官厅会计部门所设的“司会”一职,与当前的叫法不同,但在当时已形成会计的基本形态。
且当时人们就已产生会计分工的意识,故在“司会”官职下又分设了“司书”“职内”“职岁”“职币”等职,分管财务与出纳等。
唐宋时期,会计行业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系统性反应国家与个人经济活动过程的“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这也是中式会计原理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又发展出了以进、缴、存、该四字为准则的“龙门账”这一复式记账方法,这一记账方法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创新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上述会计发展史,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此行业的发展,使其感受到这一行业的深厚底蕴,也能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国会计通史》一书,并介绍作者郭道扬教授以此书献礼祖国的故事,通过书目推荐巧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立足会计法律规范,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国家针对各个行业专门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目的在于指导、约束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行业。
会计行业的相关人员不仅需要遵守相应的会计法律规范,还要秉持一定的会计道德规范。
教材中并未用大笔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表述,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一带而过。
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契机,教师可将此部分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对此展开讲解,如通过引入案例、组织讨论等方式展开教学。
在讲解完现行的会计法律体系后,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引入实际案例:某公司出纳小李于当年一月份从公司离职,公司将办公室普通文员小张调到财务部,接任出纳一职。
在两人办理交接工作时,因会计科长因公出差,小李、小张的工作交接由另一名会计监交并在移交清册上签字、盖章。
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说明上述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并说明理由。
通过分析,学生能够得出:上述案例存在两个不符合规范之处,一是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可以从事出纳工作;二是建交人需要由会计主管人员来担任。
上述问题分析清楚后,教师可将问题继续推进:同年10月,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的账目,经查这些账目为小李负责出纳工作期间所产生的,但小张在交接时未发现。
审计人员找到原出纳小李,小李称已办理完交接手续,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
教师可请学生分析小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难度也较大,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并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同时将相关法律规范内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应对中职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思考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哪些,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精神、秉承职业道德,实现基础会计
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张嘉欣.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财会学习,2020(19):168-169.
[2]汝晓琴.大思政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思政融入点探究[J].教育观察,2020(34):66-68.
[3]赵宇恒.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教育,2021(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