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2019-07-07
摘要:本⽂⾸先讨论设计翻译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后依据Brown的课程设计理论从需求分析、教学对象与⽬标、教学结果测评、教学材料开发、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估六个因素阐述翻译技术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翻译技术课程设计翻译记忆
⼀、引⾔
在信息数字化、经济全球化、翻译市场激烈竞争三个⽅⾯的因素的综合作⽤下,翻译技术正从翻译实践的边缘⾛向中⼼,成为职业翻译⼯作者必须掌握的⼯具;基于翻译技术对翻译实践的贡献率不断提⾼的趋势,翻译技术也随之成为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趋重要内容和课题。
当前,市场需要⼤量既具有较⾼翻译技能⼜掌握翻译技术的翻译⼈才;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具,已经或即将成为翻译⼯作者进⼊⼤型企业、跨国公司、本地化公司、翻译公司⼯作的必备条件。
然⽽,“⽬前我国⼤多数⾼校培养翻译⼈才的⽬标定位主要是⾼校教师、⽂学翻译和⼝译⼈员,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学和语⾔学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袁亦宁,2005)。
因此,⼀⽅⾯,翻译市场需要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技术的从事⾮⽂学翻译的翻译⼈才;另⼀⽅⾯,我国⾼校外语专业(包括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翻译,⽽对翻译技术⼏乎不涉及。
当前中国翻译市场对翻译⼈才的要求与当前我国⾼校翻译教学和翻译⼈才培养之间的⽭盾⼗分突出。
要解决这⼀⽭盾,在英语专业的本科⾼年级和研究⽣阶段的已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分必要;这正是本研究――翻译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理论
James Dean Brown提出了课程设计系统法的理论。
此理论框架包括六项主要内容:分析学⽣需求,确定教学对象和制定教学⽬标、⽬的,教学结果测评,选择、编写、改编教学材料,教学实施,全⾯评估⼤纲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六项形成⼀个螺旋上升的整体,使课程设计得到不断完善。
Brown的课程设计模型系统实⽤,可以⽤于
指导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三、需求分析
为了具体了解翻译技术课程的可能对象对本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笔者通过对某⼤学英语专业本科⾼年级学⽣和硕⼠研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
1. 绝⼤部分学⽣都学习过计算机⽂化基础或类似的课程,并且⼤部分可以使⽤⽂字处理软件完成⽇常的⽂字处理任务。
2. ⼤部分学⽣仍然主要使⽤纸笔⼯具进⾏翻译,⽽对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代表的翻译技术与⼯具所知甚少,有过使⽤经验的更是寥寥⽆⼏。
3. ⼤部分学⽣对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作⽤持肯定态度,并且愿意学习翻译技术,培养⾮⽂学⽂本的翻译技能。
4. 在教学⽅法⽅⾯,认为综合运⽤多种教学⽅法较好的居多。
四、教学对象与教学⽬标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年级学⽣和英语专业硕⼠研究⽣,帮助学⽣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他们专业知识提出的挑战。
修课者在计算机⽅⾯需要具备⼀定的计算机基础及⼊门⽔平以上的计算机使⽤能⼒;在语⾔基础⽅⾯需要具备较强的英⽂和中⽂的理解和表达能⼒。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标如下:
1. 掌握⼀般软件中与语⾔、翻译相关的功能;
2. 掌握⼀种以上的本地电⼦词典、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的使⽤⽅法;
3. 掌握有效利⽤⽹络资源的⽅法;
4. 掌握语料库在翻译实践中的应⽤⽅法;
5. 初步掌握各种实⽤⽂体⽂本的特点与翻译⽅法。
五、教学测评
教学结果测评由以下部分构成:1. 到课情况及对课程的贡献(20%);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0%);3. 课程翻译项⽬(30%);4. 期末考试得分(20%)。
本课程,虽然有期末考试,但是基本上采⽤形成性评估,重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课
程翻译项⽬完成情况。
对课程的贡献主要是指参与课堂讨论和寻找、分享课程学习资源。
翻译技术涉及计算机应⽤,⽂科专业出⾝的⼈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达到精通,即便是教师,也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是跨学科带来的不利于学习翻译技术的⼀⾯;但是,另⼀⽅⾯,正因为翻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络上有关翻译技术的资料很多,这⼜有利于翻译技术的学习。
因此,使⽤翻译软件时遇到问题,既可以提出作为课堂讨论,也可以到⽹络上查找解决⽅案,⽽后到课堂上分享学习资源或解决⽅案。
课后作业视课程的各个具体模块⽽定。
本课程在第六周布置课程翻译项⽬。
该项⽬为将英国利兹⼤学翻译研究中⼼联合欧洲其他⼏所⼤学制作的多语⾔翻译技术教学⽹站(http://)翻译为中⽂。
⽹站语⾔包括多种欧洲语⾔和⽇语版本,但是没有中⽂版。
该⽹站⽂字长度适中,设计符合标准,内容⼜是翻译技术教学,⾮常适合作为本课程的课程翻译项⽬。
通过翻译本⽹站,学⽣既可以体会到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巨⼤作⽤,⼜可以练习⾮⽂学⽂本的翻译,还可以从中学习翻译技术,可谓⼀举多得。
全班学⽣既有分⼯(每个学⽣完成若⼲⽹页的翻译,具体数量依据班级⼈数⽽定),⼜有协作(全班学⽣翻译的是⼀个⽹站,术语应该⼀致),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翻译成果通过免费空间,供中国学⽣学习。
期末考试有填空和问答两种题型,主要考察本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材料
翻译技术课程的现成可⽤的教材不多,国内市场上可以见到的翻译技术⽅⾯的教材是外研社翻译研究⽂库中⼀本《译者的电⼦⼯具》(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本课程的纸质教学材料可以选择本书。
但是这本教材的缺点是:内容深度⽋缺,基本上没有动⼿练习,不针对汉英互译。
教学材料的第⼆部分是课件,包括演⽰⽂稿课件和录屏动画课件,这是教学材料的主体。
演⽰⽂稿主要是概念讲解和操作的静态演⽰,⽽录屏动画则主要是操作的动态演⽰。
录屏动画既可供学⽣课堂学习,也可供学⽣课下复习或参考(因为操作步骤很可能会忘记)。
教学材料的第三部分是课程⽀持⽹站。
可以使⽤⽹上提供的免费空间,如赛腾⽹或Google提供的免费建站空间解决课程⽀持⽹站的搭建。
课程⽀持⽹站主要为教师收集的⽹上资料集锦;同时⿎励学⽣分享好的学习资料,并及时更新⽀持⽹站内容。
也可以尝试让感兴趣的学⽣制作、管理课程⽀持⽹站。
教学材料的第四部分是翻译软件。
七、教学实施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
1. 电⼦词典(软件:⾦⼭词霸、灵格斯;练习⽂本:法律⽂本)
2.术语管理(软件:MS Excel和塔多思翻译套件中的Trados MultiTerm;练习⽂本:财经⽂本)
3. 翻译记忆(软件:TRADOS Translator’s Workbech和TagEditor;练习⽂本:科技⽂本)
4. 机器翻译(软件:Google翻译;练习⽂本:科技⽂本)
5. 搜索引擎与⽹络资源利⽤(软件:Google搜索引擎;练习⽂本:科技⽂本)
6. 语料库在翻译中的应⽤(软件:http://www.省略.uk;练习⽂本:新闻⽂本)
本课程采⽤基于任务的教学⽅法。
先通过幻灯⽚简略介绍⼀项任务并在教师机上演⽰该任务的执⾏步骤,然后要求学⽣在学⽣机上完成相同的任务,使学⽣获得感性认识,学会如何做⼀件事。
接下来,讲解完成这⼀任务的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原理,使学⽣获得⼀定的理性认识,可以举⼀反三;最后说明执⾏此任务时常见的问题,使学⽣注意到执⾏此任务的重点、难点和意外情况。
每完成⼀个任务之后都有⼀个类似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练习之⽤。
⼋、课程评估
课程设计评估是课程系统规划不可或缺的⼀环。
本课程的评估应该综合使⽤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法,并通过课程评估来提升本课程中各个要素,从⽽提升整个课程。
另外,鉴于翻译技术是⼀个迅速发展的领域,课程必须跟上翻译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参考⽂献:
[1]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2]Brown,James Dean.语⾔教学⼤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Austermühl,Frank.译者的电⼦⼯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