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
(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
目录:1.《虽有嘉肴》全文;2.考点详解;3.中考试题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
《礼记》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一、《虽有嘉肴》全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虽有嘉肴》考点: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
虽:即使。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
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这样以后。
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
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
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读
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这一句得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进。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兑命〕《兑(yuè)命》是《尚书》中的一篇,即《说(yuè)命》。
兑:同“说”,读作yuè,是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同“斆”,读作xi ào,意思是“教导”。
学半: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用“之”表示,“此之谓”理解为“谓此”,意思是“说这个”,代词“此”是动词“谓”的宾语,在句中用“之”将其提前了。
其:语气副词,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大概”。
乎:语气助词,译为“吧”。
最后一句,引用《尚书》中的话作结,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名言来论证,这叫“引证法”。
三、中考试题:
(一)201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考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旨:
(2)负笈不远险阻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闲。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甲】文选自《礼记·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
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
【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二)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水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
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学不可以已
(4)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