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中学高三历史基础训练卷三(宋元史)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中学高三历史基础训练卷三(宋元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D.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B.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C.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D.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3.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崇武轻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5.下列对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设立武举和殿试B.设进士科
C.精简考试科目,实行糊名法D.考试科目逐渐增多
6.北宋时期,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宰相权力越来越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皇帝与大臣的矛盾
7.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此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B.北宋解除了藩镇割据的威胁,但同时也造成地方财政困难C.北宋夺藩镇之权的正面影响D.北宋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9.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10.下列各项中,与契丹族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唐朝中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B.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D.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11.公元1000年时,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A.夏B.辽C.金D.元
12.下列是辽、宋、夏、金政权的起止年代,其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
A.916年一1125年B.960年一1127年
C.1038年一1227年D.1115年一1234年13.下列对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之间有和有战B.北宋和辽、西夏的议和具有屈辱性
C.议和之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D.议和之后北宋和西夏形成了对峙局面1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②元昊在兴庆称帝③澶渊之盟④王安石变法
A.②③④①B.③①④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15.对澶渊之盟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守内虚外”的政策B.是宋辽关系由战到和的转折c.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历史发展有进步性D.是宋军在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16.耶律阿保机与元昊的相同点有①创制本民族文字②称帝③与北宋议和④向北宋称臣A.①②③④B.①② C ③④D.②④
17.北宋被灭的根本原因是( )
A、宋辽长期战争.互相削弱
B、金兵强大,势不可挡
C 、宋统治腐朽D.金与北宋联合攻辽
18.金曾把都城迁到中都,改名为燕京,“燕京”就是今天的
A.沈阳B.北京C银川D长春
19.蒙古汗国及元朝统一过程中,先后攻灭了以下政权①辽②金③西夏④北宋⑤南宋A.①②③⑤ B ③②⑤ C ②③⑤D.①②④
20.蒙古族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蒙古统治集团掠夺欲望的推动
和强大武装力量特别是骑兵的优势③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技术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国势日盛,而南宋等政权的统治者却日趋腐朽⑤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刺激了蒙古族军队的征战和积极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1.下列史实中属于元朝民族融合表现的有( )
①黄河流域的契丹和女真人已视为汉人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③
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④新的民族回族形成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④
22.元朝时我国民族融合最基本的原因是( )
A元朝经济繁荣B.元朝完成国家统一
C元朝各民族间战争D元朝时南北人口迁徙
23.“全部的百姓反了,不卧自己的被儿里,互相攻打”反映的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 )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
C.忽必烈统一全国前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24.元朝时,蒙古人发祥的地方归属的行政区是( )
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中书省D.宣政院辖地
25.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26.元朝时黑龙江和山东分别隶属于( )
A.黑龙江省、山东省B.岭北省、山东省C.辽阳省、中书省D.黑龙江省、中书省27.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
A.改进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C.主持编写《授时历》D.用科学方法实测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28.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扩大B.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D.书院的兴起有利于文人感情的发挥29.下列关于宋词认识正确的有
A.苏轼是宋词的创始者B.李清照的词属豪放派的代表
C.辛弃疾诗词都有突出成就D.柳永的词有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感30.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A.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B.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
c.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D.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
31.元代剧作家最杰出代表及代表作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B.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C.柳永的《雨霖铃》D.陆游的《钗头风》
3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 )
A日本的“遣唐使”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D.中国的航海家
33.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34.下列历法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太初历②大衍历③十二气历④授时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
3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是( )
A.民族之间一直混战不已,元朝统一各政权B.民族战争使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民族战争使封建经济继续发展D.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二、材料题(15分)
36.材料1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别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朱弁{曲洧旧闻) 材料2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司马光《涑水记闻) 请回答:以上材料反映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有何重要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37.简述宋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15分)
答案
1—5 DBDDC 6—10 BABBA 11—15 BCDDD 16—20 ACBBA
21—25 ABABB 26—30 CDBCB 31—35 ACBAD
36、措施有:①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兵权,又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

④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防武将专权。

原则:“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37、 [答案]宋代科学技术特点是高度繁荣,继续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主要成就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
出著作。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总结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