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第4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含解析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从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2.从时空观念角度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突出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影响。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粉碎敌人的进攻
(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战役时间
概况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11月
首先攻占锦州,到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
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
平改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知识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4)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间①……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②。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解读]①②处信息表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险恶用心。

[思考]根据史料一,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正
目的是什么?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提示】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史料二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③,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解读]③处信息说明国民党不希望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地区。

[思考]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史料二分析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提示】事件:北平和谈。

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由国民党主动提出,也都是国民党玩弄“假和谈”的阴谋。

(2)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从而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诚意。

(3)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

(4)都有美国插手.
(5)虽然没能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2.不同点
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背景
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
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
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
工作尚未完成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
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
党败局已定
目的
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
备时间,中国共产党则是为
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
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团
结和教育人民
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
间以继续进行内战,中
国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
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
并揭穿蒋介石“假和谈”
的面目
内容
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
队的合法地位问题
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
底的问题
结果
达成“双十协定",但最终被
国民党撕毁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
政府拒绝签字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1.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
(1)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抗.
(2)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答题术语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
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
准备发动内战。

2.“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
国的方针。

重庆政协会议通过
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挺进
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幕。

4.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
本胜利。

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C[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军队还在大西南与大西北,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为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中国,而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就必须以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为前提,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活动,但它们都是围绕D项展开的。

]
3.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军事行动()
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C[由信息“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判断这一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C项。

]
4.毛泽东就某一战役做出如下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

"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B.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奠定基础
C.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由材料“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后来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

]
5.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C[由“和平谈判”“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可知是平津战役。

]
6.下图是一幅历史照片,可以用来佐证()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战略决战的开始B.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D.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垮台
D[“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是在渡江战役之后,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7.《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解析]第(1)问结合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和1949年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有关史实进行回答。

第(2)问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1937年,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1949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