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单选题
第一章护理技术操作原则
1.实施护理操作前应遵循查对制度.核对患者的身份,不包括下列哪项(E)
A姓名B年龄C.性别D.住院号E.血型号
2.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向患者/家属解释实施护理操作的是(E )
A目的B程序C.并发症D.风险E.以上都是
3.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D)A.胸部B.胸部以上C.头部以下D.腰部以上E.腰部
4.下列哪项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D)
A.环境清洁、干燥B.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C.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D.一份无菌物品未使用完毕时可以供他人使用
E.无菌包在未被污染、未打开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5.以下哪项情况无菌包可以继续使用(D)
A.被无菌生理盐水打湿B.放在地面C.包装有霉点
D.密封容器的筛孔禁闭,在有效期内E.外包装指示带没有变色
6.无菌包的开启,应注意(E)
A.检查有效期B.是否潮湿、破损C.打开包布时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Dv不可跨越无菌区E.以上都是
7.注射治疗时,抽出的药液必须在(A )内使用。
A.2h B 4h C 6h D.8h E.24h 8.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E)
A 2h
B 4h
C 6h
D 8h E.24h
9.根据灭菌技术原则,一般情况下选择灭菌技术时应优先选择(A)
A.高压蒸汽灭菌技术B.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技术C.2%戊二醛浸泡灭菌技术D.过氧乙酸喷雾E.辐射灭菌技术
10.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E)
A.湿热灭菌法B干热灭菌法C低温灭菌法D.辐射灭菌法E以上都是
11.下列不需要灭菌处理的物品是(C)
A.各类穿刺针B.口腔诊疗牙钻C.喉镜D.硬式内镜、腹腔镜E.结核患者使用后的支气管纤维镜
12.病区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灭菌时间是(C)
A.每天灭菌1次B.每周灭菌1次
C.每周灭菌2次D.每2周灭菌1次
E.每月灭菌1次
13压舌板、开口器等用物,最好采用(B)
A.环氧乙烷灭菌B.高压蒸汽C.2%戊二醛浸泡
D.煮沸消毒E.紫外线照射消毒
14.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B )
A.2 h B.4 h C.8 h D.24 h E.48 h 15.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A )内使用。
A.4 h B.6 h C.8 h D.24 h E.48 h 16.小剂量独立包装皮肤消毒液启用后,更换一次时间是(D) A.8 h B.24 h C.1/2W D.1w E.直至用完
17.下列物品和器械不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是(A)
A.结核患者用后的支气管纤维镜B.扩阴器C.探针D.牙钻E.敷料
18.小剂量单包装皮肤消毒液,启用后使用不得超过(B )A.3d B.7d C,l0d D.14d E.30d 19.干式无菌持物筒每(B )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A.2 h B.4 h C.12 h D.24h E.48 h 20.结核患者使用后的支纤镜可选择2%戊二醛浸泡(E )小时灭菌。
A.1/2 B.1 C,2 D.4 E.10
2l.每批物品灭菌处理完成后,应做好登记,记录内容包括(E)
A.灭菌包的种类、数量B.灭菌温度、日期C.作用时间
D.操作者姓名E.以上都是
22无菌物品存放间温、湿度应控制在(A)
A.室温25℃左右,湿度不超过60%
B.室温24℃左右,湿度不超过60%
C.室温25℃左右,湿度不超过80%
D.室温24℃左右,湿度不超过70%
E.室温25℃左右,湿度不超过70%
23.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的放置,不正确的是(C )
A 按无菌时间顺序排放
B 放置于无菌储物间的开放式存放架内
C.采用密封的储物柜存放
D.存放间温度25左右℃,湿度〈60%
E 拆去外包装的无菌物品和复用的无菌物品可分类放置
24.无菌物品存放架应( A )
A 距地≥20Cm,距墙≥5Cm,离天花板50Cm
B.距地≥20 Cm,距墙I〉20Cm,离天花扳50Cm C.距地≥20Cm,距墙≥20Cm,离天花板100Cm D.距地≥50Cm,距墙≥5Cm,离天花板50Cm
E.距≥50Cm,距墙≥5Cm,离天花板50Cm
25.患者使用的餐饮具、便盆等生活物品,须遵循的原则是( C )
A.循环利用B.环保C.一人一用一消毒D.一次性E以上均不是
26.医务人员的工作衣应(D )
A.出洗前在病房清点清楚
B.在病房清点运至指定地点清洗、消毒
C.医院集中清洗
D.置于专用袋,密封包装运输至指定地点清洗、消毒E.以上均不是
27.消毒物品优先选用的消毒法是( B )
A.紫外线B.热力C.辐射D.化学E.浸泡
28.以下哪项不是配置好的消毒剂标识内容(C )A.配置时间B.有效时间C.消毒效果
D.配置人签名E.消毒剂名称及浓度
第三章护理评估技术
159.任何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的实施都必须从何时开始( B )
A.无菌技术B.评估C.诊断D.查对E 询问
160.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评估记录应在何时完成( D )
A.4h B.8h C.12h D.24h E.本班161.每项护理技术操作( D )必须进行评估,评估应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
A.前B.结束C.前、后D.前、中、后E.中间
162.评估的对象不包括(E )
A.患者/家属B.操作者C.环境D.用物E经济
163.应在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在( C )的环境下进行。
A.公开B.有家人陪伴C.私密D.患者熟悉E.以上均不是
164.评估者应重视患者的(A )感觉。
A.主观B.客观C.本体D.自我E.潜意识
165.护理评估时应保证评估资料的(E )
A.完整B.客观C.真实D.整体性E 以上均是
166.对下列哪些患者应每天测量体温4次( E )A.入院后24h B.手术前l天C手术后3天
D.分娩后3天E.以上均是
167.遇有发热患者采取降温措施后( B )需重测体温。
A.15min B.30 min C.45 min D.1h E 4h 168.测量体温前( B )避免进食、冷热饮、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A.15min B.30min C.45 min D.1h E.1.5h
169.对哪种病人需每天测量4次体温(C )A.体温不升B.高热C.入院24 h D,危重病人E.早产儿
170.对哪种病人需要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D ) A.入院后24 h B.手术前1天C.手术后3天D.早产儿E.出院前1天
171.关于护理评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C )
A.评估对象包括患者、家属、操作者、环境、设施、用物等
B.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应进行评估
C.入院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在入院48h内完成
D.评估者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
E.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量表评定法等172.以下( A )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A.腋下有创伤B.精神异常C.心肌梗死D.婴幼儿E.呼吸困难
173.以下( B )的患者不宜测口温。
A.腋下有创伤B.精神异常C.心肌梗死D.手术患者E.极度消瘦
174.以下( C )的患者不宣测肛温。
A.精神异常B.腋下有创伤C.腹泻D.极度消瘦E.婴幼儿
175.测量腋温时,将体温计放在腋窝,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测量( D )
A.3min B.5 min C.8min D.10min E.15 min
176.测量口温时,嘱患者闭唇含住体温计,用鼻呼吸,测量( A )
A.3min B.5min C.8min D.10min E.15min
177.测量口温时,应将口温计水银斜置于患者的( B )处.
A.舌下B.舌下热袋C.口腔前庭D.舌面上E.面颊内侧
178.测量肛温时,应用石蜡油润滑肛表前端缓慢插入肛门内(),测量时间为( C )
A.4——6Cm,3min B 3~4Cm,5min C.3~4Cm,3min
D.5~7Cm,3min E.4~6Cm,5min
179.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后重测的体温,应用( A )在体温单表示。
A.红色”○”B.蓝色“0" C.蓝色“●”
D.红色“●”E红色“×”
180.测量体温的操作要点中,下列哪项不对(D )
A.测量腋温的时问为5~l0min
B.测量肛温时,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插入肛门3~4Cm C.测量口温时,嘱患者闭口用鼻呼吸
D.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15min测量
E.测腋温前避免使用湿毛巾擦拭腋窝
181.测量体温法不正确的是( C )
A.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
B.测腋漏时应当擦于腋下的汗液
C.肥胖患者不宜测腋温
D.测口温前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E.婴幼儿可采取颈部或腹股沟测量体温
182.给病人测体温时,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测量体温的时间是( C )
A.15 min B 20 min C.30 min D.1 h E.2h
183.测量肛温时,应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C )
A.1~4 Cm B.2~4 Cm C.3~4 Cm D.4~5 Cm E 5~6 Cm
184.高热物理降温后重测的体温应(B )
A.画于体温单中降温前体温的同一时间栏内,并用实线连接。
B.画于体温单中降温前体温的同一时间栏内,并用虚线连接。
C 画于体温单中降温前体温的下一格时间栏内,并用虚线连接。
D 画于体温单中降温前体温的下一格时问栏内,并用实线连接。
E.以上都是错误的
185.体温不升时,在( )以下纵格用( D )写体温不升。
A 36℃,红笔B.35℃,红笔C.36℃,黑(蓝)笔
D.35℃,黑(蓝)笔E.空格.黑(蓝)笔
186.消毒体温计时,可选用(B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A.250mg/L,30min B.500mg/L,30min C.250mg/L,60min
D.500mg/L,60min E.500mg/L,45min
187.消毒体温计时可选用(C ) ,
A.95%酒精浸泡30min B.75%酒精浸泡60min C 75%酒精浸泡30min
D.95%酒精浸泡60min E.75%酒精浸泡20min 188.消毒体温计时,可选用(E )
A.500mg/L过氧乙酸浸泡l0~30min B.1000mg/L 过氧乙酸浸泡60min
C.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45min D.500mg/L 过氧乙酸浸泡60min
E.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l0~30min
189.存放体温计时,应晾干放于清洁储物盒备用,储物盒消毒( B )
A.1次/日B.1次/周C.1次/月D.1次/季度E.1次/2周
190.对有敷科包扎或覆盖的伤口,在测量患处皮温时,应打开敷料()后再测量皮
温。
有局部烤灯治疗时,应停止照射( A )后测量皮温.
A.30min,30min B.60min,60min C.60min,30min
D.30min,60min E 。
30min,45min
191.测量皮温时,室温要求为(B )
A.20~30℃ B 20~32℃C.22~32℃D.26~33℃E.25~36℃
192.测量皮温时.皮温计的测温探头以自然重力置被测部位,测量( B ),读出皮温值
A.3min B.5min C.8min D.10min E.15min
193.测量皮温时,对照皮肤部位选择患肢对侧对应位置或同侧皮肤( D )内。
A.5Cm B.10cm C.15Cm D.20Cm E.30Cm 194.测量皮温时,对照皮肤的肢体如行功能锻炼/行皮肤清洁需( E )后测量.
A.10min B.15min C.20min D.25min E 30min
195.测量皮温值时,应作好( E )
A.定人员、定量程、定时间、定部位、定力量
B.定仪器、定量程、定规格、定部位、定力量
C.定仪器、定时间、定部位、定力量
D.定仪器、定量程、定时问、定力量
E.定仪器、定量程、定时间、定部位、定力量196.正常皮温值是(),皮温差(B )
A 30~35℃,1~2℃
B.33~35℃,1~2℃
C.32~36℃,1~2℃
D.30~35℃,3~4℃
E.32~36℃,3~4℃
197.皮温差( B )时,提示局部肢体血运差,有血管危象发生。
A.>l℃B.>2~3℃C.〈2~3℃
D.≤2~3℃E.〉4℃
198.测量患者的脉搏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避免(E )等部位测量。
A偏瘫侧B.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C.术肢或伤口
D.脉管炎E.以上均是
199.测量患者的脉搏时,测量时间为(),心率失常、危重患者测()。
脉搏细弱
触摸不清时,听心率(A )
A.30s.1min,lmin B.30s,lmin,30s C.15s,Imin,Imin
D.15s,30s,1min E,15s,30s,30s
200.为下列哪种病人数脉搏要数足l min( C )
A.婴幼儿B.老人C.心律失常D.高血压E.昏迷患者
201.发现患者脉搏短绌时必需(B )
A.1名护士边听心率边测脉率,计时lmin
B.2名护士同时测量,1人听心率、1人测脉率。
计时min
C.2名护士同时测量,1人听心率、1人测脉率,计时30s D.1名护士边听心率边测脉率,计时30s
E.以上都不是
202.测量呼吸时,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测(), 危重患
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 A )
A.30s,1min B.1min,1min C 30s,30s D.Imin,30s
E.15s,30S
203.测量呼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D )对呼吸造成的影响.
A.呼吸频率、节律、声音、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位改变、有无情绪改变
B.呼吸频率、幅度、声音、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位改变、有无情绪改变
C.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位改变、有无情绪改变
D.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声音、类型、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位改变
E.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声音、类型、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位改变
204.血气分析结果:PH<7 35,PaC02升高,BE正常,提示患者有( B )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205.血气分析结果:pH〉7 45,PaCO2降低,BE正常,提示患者有( D )
A代谢性酸中毒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206.血气分析结果:PH<7 35,PaCO2正常,BE负值升高,提示患者有( A )
A代谢性酸中毒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
207.血气分析结果:pH>7.45,PaC02正常,BE正值升高,提示患者有( A )
A代谢性碱中毒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
208.血气分析结果:pH<7.35,PaC02升高,BE负值升高,提示患者有( B )
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
209.血气分析结果:pH>7.45,PaC02降低,BE正值升高,提示患者有( B )
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十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
210.许女士,52岁,安眠药中毒,意识模糊不清,呼吸微弱,浅而慢,不易观察,护
士应采取的呼吸测量方法是( E )
A.以l/4的脉率计数B.测脉率后观察胸部起伏次数C.听呼吸音响计数D.用手感觉呼吸气流计数E.用少许棉花置患者鼻孔前棉花飘动次数计数
211.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哪项不正确( C )
A被测肢体与心脏、血压计“0"点在同一水平
B.运动后须休息30 min方可测量
C.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立即重新测量
D.偏瘫病人必须测量健侧肢体
E.住院患者每周测压1次
212.血压测量的时机是( E )
A.住院患者每周测量血压1次B.基础血压早上测量
C.调整升压药时服药前后测量D.调整降压药时服药前后测量
E.以上均是
213.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应测双上肢血压,以( A )为准。
A.较高一例B.较低一侧C.双侧平均血压D.任意一侧
E.以上均不对
214.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应做到的“四定”为( D )A.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人测量
B.定时间、定部位、定人测量、定血压计
C.定时间、定人测量、定体位、定血压计
D.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E.定人测量、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15.选择肱动脉测量血压时,正确的做法是( E )
A.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体位B.测量肢体与心脏、血压计“0”点在同一水平
C.袖带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D.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E.以上均是
216.血压测量时,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以( D )左右的速度放气。
A.5Cm,533.29Pa/s(4mmHg/s) B.10Cm,533。
29Pa/s(4mmHg/s)
C.10Cm,666。
6Pa/s〈5mmHg/s) D 20~30Cm,533.29Pa/s(4mmHg/s)
E.20~30Cm,666.61Pa/s(5mmHg/s)
217.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D )
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C袖带过宽D 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
218.测量血压时,应注意(A )
A.血压计袖带不能过宽、过窄B.袖带要绑紧
C.被测手臂位置应高于心脏水平D.被测手臂应低于正常水平
E.应进食后测量
219.发现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重新测量时应(C )
A.水银柱降至“1”点,间隔1~2min测量
B.水银柱降至“1”点,间隔15min测量
C.水银柱降至“0”点,间隔l~2min测量
D.水银柱降至“0"点,间隔15min测量
E.水银柱降至“0”点,间隔20min测量
220.选择腘动脉测量血压时,应将下肢袖带缠于大腿下部.其下缘距腘窝( B )
A.2~3Cm B.3~5 Cm C 6~10Cm D.10~15Cm E.20Cm
221.主动脉夹层动脉病患者测量血压应( A )
A.测四肢血压,以较高一侧为准B.测双上肢血压,以较高一侧为准
C.测双下肢血压,咀较低一侧为准D.测四肢血压,以较低一侧为准
E.测四肢血压,以平均血压为准
222.有关动脉血压测量最常选择的穿刺部位为(C )A.腋动脉B.颈内动脉C.桡动脉D.股动脉E.锁骨下动脉
223.进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时,应( A ),确保动脉导管的位置正确.
A.正确校准监护仪上的“0”点.压力抉能器保持与心脏同一水平
B.校准监护仪上的起始点,压力换能器与床头同一水平C.正确校准监护仪上的“0”点,压力换能器应高于心脏约lCm
D.校准监护仪上的起始点,压力换能器应高于心脏约lCm E 校准监护仪上的起始点,压力换能器应高于床头约1Cm
224.进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时,应避免在(E )者进行穿刺.
A.外伤B.脉管炎C.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D.桡动脉穿刺侧支循环试验阳性者E.以上均有225.进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时,应用( A ),防止血液凝固导致阻塞.
A.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动脉点滴(2ml/h)
B.生理盐水持续动脉点滴(5ml/h)
C.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动脉点滴(5ml/h)
D.枸缘酸钠生理盐水持续动脉点滴(2ml/h)
E.枸缘酸钠生理盐水持续动脉点滴(3ml/h)
226.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过程中应严守无菌原则,置管部位换药( B )
A.每班1次B.每天1次C.每周1次D.每14天1次E.无须更换
227.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目的下列哪一项错误( A ) A了解病人的出入量B了解有效血容量C.了
解心功能
D了解血管张力E.为诊断提供依据
228.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时,标尺零点应对准(C ) A.第2肋间腋中线水平B第4肋问锁骨中线水平C.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
D第2肋问锁骨中线水平E第4肋问水平229.中心静脉压测定时,应进行问断冲管.防止血液回流导致中心静脉管阻塞,凝血机
制障碍患者谨慎使用(A )冲管.
A.肝素盐水B生理盐水C灭菌注射用水D枸缘酸生理盐水E尿激酶盐水
230.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A )
A.5~10cmH2O B.8~10 cmH2O C.10~15 cmH2O D.10~20 cmH2O
E 。
15~20 cmH2O
231.测量中心静脉压常用的置管部位是( D )
A.股静脉B.头颈脉C贵要静脉D.颈内静脉E.桡动脉
232.中心静脉压由以下()组成(E )
A右心室充盈压B静脉内壁压C.静脉收缩压和张力
D.静脉毛细血管压E以上均是
233.CVP降低,血压正常,提示( A )
A.心缩力良好,血容量不足,应给予适当补液,注意改善心功能.
B.有效血容量不足,应给予充分补液.
C 容量血管过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应扩张血管.
D.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较多,应给予强心剂、纠酸、扩血管。
E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应进行补液试验。
234.进行补液试验时,应在()内快速输液(A ) A.5~l0min,100~200ml B 2~3min,100ml C.2~5min,200m1
D.5~8min,100~200ml E 2~5min,100~200ml 235.脑卒中(内科)GCS记分,错误的是( E )A.≥13为轻度脑损伤B.9~12为中度损伤
C.≤8为严重损伤D.11为中度损伤
E.≤10为严重损伤
236.颅脑外伤GCS记分正确的是( A )
A.满分15分B.最低分5分C.≤10分为浅昏迷
D.<5分为深昏迷E.总分越高,说明意识障碍越重237.某患者无意识、无自主活动,对光、声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疼痛刺激有痛
苦表情,肢体退缩。
该患者属于( C )
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深昏迷E.意识模糊
238.某患者呼之能应答,刺激能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很
快入睡。
该患者属于( A )
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深昏迷E.谵妄
239.谵妄状态不存在哪种表现(A )
A.语言反应接近消失B.感知觉过敏C.感觉异常
D,丰富的错觉E.丰富的幻觉
240.下列哪项不是GCS记分的评估项目( B )
A.睁眼反应B.吞咽反应C.语言反应D.运动反应 E A+B+C均不是
241.颅脑外伤(外科)GCs记分,总分越(),表明意识障碍越( A )
A低,重B.高,重C.低,轻D.高,轻E.低,少
242.颅脑外伤(外科)GCS记分,()分为浅昏迷,(A )分为深昏迷。
A.≤8,〈3 B.≤7,<4 C≤8,<4
D.≤7,〈3 E≤8,〈4
243.对哪种病人尤其应随时评估意识状态( D )A.昏迷B.年老衰弱C.失血D.中毒E.妊娠
244.脑疝形成时,瞳孔的表现为(C )
A.双侧瞳孔缩小B.双侧瞳孔散大
C.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D.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
E.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245.双侧瞳孔缩小,不可能发生在哪种病人( A )A.阿托品中毒B.蛛网膜下腔出血C.有机磷农药中毒
D.使用吗啡类药物后E.脑疝
246.发现突然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呕吐、呼吸深慢、脉搏慢、
血压高,提示有(A )形成,需要立即降颅压处理。
A.脑疝B.高血压脑病C.脑出血
D.颅内压增高E.蛛网膜下腔出血
247.双侧瞳孔缩小,考虑为( A )
A.蛛网膜下腔出血B.颅内压升高C动眼神经损害
D.脑干肿瘤E.二氧化碳潴留
248.双瞳缩小考虑有( E )
A.蛛网膜下腔出血B.有机磷农药中毒C.使
用吗啡类药物
D.使用冬眠类药物E以上均是
249.发现针尖样瞳孔考虑有( A )
A.脑桥损伤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疝D.脑梗死E.颅内压增高
250.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损害时出现(B )
A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问接光反射存在B.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C.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D.瞳孔散大
E.辐辏反射消失
251.视神经完全性损害时出现(A )
A.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B.直接光反射存在,间接光反射存在
C.直接光反射存在,间接光反射消失D.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消失
E.瞳孔散大,反射消失
252.评估肠蠕动的频率及程度,在脐部听诊(A ),了解肠鸣音是否活跃、亢进、减弱
或消失。
A.1min B.2min C.3min D.5min E. l0rain
253.肠蠕动减弱见于以下方面,但除了( C )
A.便秘B.胃肠功能低下C.甲亢D低血钾E.不完全性肠梗阻
254.肠蠕动增强见于( C )患者。
A.肠梗阻B.急性腹膜炎C.甲亢D.便秘E.低血钾
255.肠蠕动减弱见于( B )患者。
A.上消化道出血B.低血钾C.腹泻D.甲亢E.肠炎
256.肠蠕动消失见于(D )
A.急性腹膜炎B.腹部大手术后C.各种原因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257.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见于( A )
A.幽门梗阻B.胃十二指肠溃疡C低位性肠梗阻
D.急性胃肠炎E.消化道出血
258.低位性肠梗阻患者呕吐常有(D )
A.腐臭味B.酸臭味C.腥臭味D.粪臭味E.血腥味
259.下列哪项提示肠呜音活跃( E )
A>5次/mi n B>6次/min C.>7次/min D.>8次/min E.〉10次/min
260.下列哪项提示肠呜音减弱( A )
A.<4次/min B〈5次/min C.<6次/min D<8次/min E.<10次/min
261.下(E )是测量体重的时机。
A 新入院、术前I天患者应常规测量体重
B 妊娠妇女、住院患者每周测1次体重
C 新生儿、透析患者每日测1次体重
D.腹水、水肿患者每日测1次体重
E.以上均是
262.掌握测量体重的时机,一般在患者(A )测量,排空大小便。
A早餐前(或空腹) B午餐后C.晚餐前后D.午睡后E.晚睡前
263.哪种病人不需要每日测量体重( A )
A.妊娠B.新生儿C.水肿D.透析E、腹水
264.晨起眼脸浮肿午后减轻,常见于( D )的患者.
A.肝性水肿B.心源性水肿C.粘液性水肿
D.肾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
265.以腹水为主,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饭后明显,常见于( A )
A.肝性水肿B.心源性水肿C.粘液性水肿
D.肾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
266.以下垂部位水肿明显,下午较上午明显,常见于( C ) A.肝性水肿B.粘液性水肿C.心源性水肿
D.肾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
A.垂体疾病B.甲状腺功能减退C.心功能不全 B
D.肾功能不全E结缔组织疾病
268.评估患者皮肤情况不包括( E )
A.弹性B颜色C.温度、湿度D.清洁度E.皮肤厚度
A.粘液性水肿B心源性水肿C肝性水肿D.肾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 A
A.以腹水为主B眼睑浮肿午后减退 D
C.下垂部位水肿明显D.手足背部皮肤非凹陷性水肿
271 评估患者皮肤列,室内光线充足,室温( B ),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A.22~24℃ B 24~26℃ C 26~28℃D.26~30℃E.28~30℃
272.酮症酸中毒病人,口腔可出现( C )
A大蒜味B.氨臭味C.烂苹果味D.酸臭味E.腐臭味
273 进行口腔黏膜评估时,以下( E )是评估的内容。
A口腔气味B口唇色泽C口腔黏膜D.舌及咽喉E以上均是
274 评估口腔异味时,闻到患者口腔有大蒜味,可考虑为( A )
A 有机磷中毒
B 酮症酸中毒、C.肝昏迷,B.乳酸硅中毒
275.口唇里樱桃红色见于( D ) ,
A.二氧化碳中毒B有机磷中毒C酮症酸中毒D.一氧化碳中毒E.心肺功能不全276.Barthet指数评定评价标准错误的是( B )
A.lD0分标明可以完全自理B.80分以上提示可以基本自理
C.60~40分需要帮助D.20分以下生活完全需要照顾
277.半坐卧位通常把床头摇高(C )
A.15。
B25。
C.30。
~60. D 45。
E.45。
~70。
278.保证患者端坐卧位的正常位置,有利于(D )
A 改善左心衰竭患者的呼吸状况B.改善心包积液患者的呼吸状况
C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状况。
D 以上均是279.端坐卧位时,床头支架应抬高或床头摇高(E )
A l5。
B 30.
C 45。
D.60.E.70。
~90。
280.观察颅脑外科患者时,应评估(E )
A 患者临床表现B.患者生命体征C.患者脑室引流情况
D.颅脑部术后伤口及引流的情况E.以上均需
281.颅内压增高患者应抬高床头( A )
A15。
~25. B 30。
C 45。
D 60. E 70~90。
282 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应取位是(A )
A.平卧头侧向一侧或侧卧B.抬高床头15。
~25。
C.头低脚高位
D.头高脚低位8.半坐卧位
283.脑脊液漏的患者应抬高床头( A )
A.15.~25。
C.30。
B.45。
D.60。
E.90。
284.垂体腺瘤术后应抬高床头(D )
A.15。
B.20。
C.15.~25。
D.30。
~60。
E.60。
以上
285.耳漏患者禁止采取(C )
A.仰卧B.患侧卧位C.健侧卧位D.半卧位E.平卧位
286.颅脑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常采用体位(C )
A.抬高床头30。
~60。
B.抬高床头15。
~25。
C.仰卧、头偏向健侧
D.侧卧位E.头低脚高位
287.体积较大的脑肿瘤切除后,( C )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
干移位。
A.8h B.12 h C.24 h D.36 h E.48 h 288.偏瘫患者健侧卧位时的功能体位不包括(B )
A.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
B.健手屈曲内收,健肢伸直,背部垫软枕
C 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
D 患肢置于软枕上
E.伸直位或膝关节稍屈位(20。
~30.)
289.所有不同卧位时足底都需要垫软枕,或用足托使踝背屈( E ),防止足下垂。
A 20。
B.30。
C.45。
D.60。
E.90.
290 评估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功能位,错误的是( E )
A 患侧肢体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过度屈曲和伸直
B 穿丁字鞋或羊角石膏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
C 用防旋箱防患肢内旋,髋部伸展
D 避免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
E 保持臀部弯曲>90.
291 偏瘫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应( A )
A.背部垫软枕,身体60。
~80。
倾斜B患侧手平伸180。
于枕边
C.健侧下肢伸直D.患侧下肢屈曲 E 忠侧手腕关节屈曲位
292.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体位,应是( E )
A床头抬高15~20Cm B.屈曲型骨折者保持颈部过伸位
C伸展型骨折者保持颈部中立位D头部及枕部垫枕垫,头部两侧置沙袋固定
E以上均是
293.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尤其要注意头部躯干及下胺协同动作,采用( A )的方式。
A.轴式翻身B先下后上翻身C,同侧翻身
D先上后下翻身E.以上均不对
294.颈椎病患者睡眠时头颈躯干处于水平位,平卧时枕高约( A ),侧卧时枕高同肩高。
A 10Cm B.20Cm C.30Cm D.40Cm E 50Cm
295_ 腰椎疾病患者的功能体位评估:患者睡( B ).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轴式翻
身.
A—软床B.硬板床C,牵引床D.气垫床E.弹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