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理解“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那么这篇文章讲的什么匆匆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感受作者用词的魅力
1、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你们一定会发现这篇课文读起来郎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其实它是有原因的。

因为文中的词语有个特点,大家发现了吗?没错,就是使用大量叠词。

2、相信大家在课前已经预习过生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叠词吧,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来,请你说说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哦,你从头涔涔、泪潸潸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作者认为自己在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里虚度了光阴,作者为虚度光阴而感到惋惜和自责。

从茫茫然、赤裸裸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作者面对时光流逝感到怅然失措和无奈。

我们一起将这样的感受带进句子去读一读吧。

3、如果说刚才那组叠词作者是说自己的,那么这一组叠词又是说什么呢?你从这组词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渐渐默默匆匆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好,请你来。

这组词是描写时间的,描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和毫无痕迹。

你想来补充,好请你说——从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两个词,让你感觉到时间像个小精灵一样,很轻巧,好像看到了时光流失时的身影和姿态。

原来叠词中蕴含着这么丰富的滋味和情感呢。

来,我们把这组叠词带进句子去读一读吧。

4、同学们,这篇文章除了这些叠词以外,还有6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

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的中间。

书写“蒸”字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这一笔不要写得过短。

三、品读感悟,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篇文章在句子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问句特别多,现在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些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好,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

(1)哦,你找到的是第1自然段。

请你来说说,从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来说,对!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嗯,作者用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3)你还想说呀?好,请你说一说。

对,用一连串的问句,可以更畅快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且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发读者思考。

(4)好,同学们,这一段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无比留恋不舍、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我们一起把这种情感送进去问一问吧。

问出你心中的不舍和无奈。

燕子去了,读——
3、谁找到了第二处一连串的问句?
好,你的手举得高高的,那就请你来说吧。

嗯,你找的是第4自然段。

他找的对不对?嗯,非常棒。

咱班同学都是非常会读书的孩子。

我们来看第4自然段。

请你来说一说这些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请你来说。

请你来说。

嗯,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直击心灵的追问,表达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无比留恋不舍、对时光逝去的无奈。

但是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不甘心于沉沦、不愿意虚度时光的的真实感情。

4、同学们,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使用了连串的问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小结:对,这样写,畅快、直接、能够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地力量。

5、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八千多个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试着从内容情感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一说。

嗯,同学们都讲的非常好。

作者把无形的时间化作有形,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同学们,请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无奈和惋惜。

注意轻重音,读出散文的节奏和韵律。

6、1922年,正值五四运动低潮时期,24岁的朱自清先生苦闷无奈、感叹八千多日子匆匆过去。

具体到每一天又是怎么过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八千多日子,具体到每一天,作者都写了哪些事情?
对,作者写了洗手、吃饭、默默、遮挽、躺在床上、叹息,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叙事更加清楚,增强了语气。

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读出这份强烈的感情。

作者把时间拟人化,灵活多变的运用动词,“跨过、飞走、溜走、闪过”,作者笔下的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有了人的灵性。

就让我们读出时间的灵性活动。

读——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不同的动词,赋予时间灵性,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这就是文学大家呀!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7、请同学们齐读第2——3自然段。

8、同学们,我们来看,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作者都运用了一个问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

这样的写法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使情感更加强烈,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

四、探究课文,感受写法
同学们,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呢?
请你来说。

对,作者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情感。

请你来说。

是呀,我们写文章,就要像说话一样,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同学们,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抒发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直接抒情法。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五、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时光匆匆,24岁的朱自清感叹八千多个日子匆匆而过,12岁的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上悄悄溜走。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
()时,日子();
()时,日子();
……
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了。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此外给大家推荐《毛毛》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读完它,相信你们会对时间有更深地理解。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

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
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本课的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1、汇报你所收集到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

2、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描写时间的文章,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你特别喜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2、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3、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4、师生品味重点句子:
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⑵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一个“溜”字、一个“针尖上一滴水”的比喻,让我们感悟到
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算算作者当时几岁,简介写作背景。

⑶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了排比拟人方法,通过最不经意的日常生活的枚举,让我们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走了。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⑷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日子就这样去得无痕。


⑸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当时作者还是个青年,他却从对时间流逝的体验中产生紧迫感,强烈地意识到要抓紧时间做事。


介绍朱自清的创作业绩。

请同学们算算自己过去的日子,我们同样要反躬自问,如何才能做到不白白走这一遭呢?
5、我的座右铭。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五、课后延伸
1、阅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优美散文。

2、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交流。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4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
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

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

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
深,写得更是美。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

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

”──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

(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

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

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
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____,我还能做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