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粒型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大粒型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了高产大粒型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豆;青海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宁夏六盘山
青海9号系青海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拉萨1号作母本、英国17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8年由隆德县种子管理站引入宁夏南部山区,经过多年引种观察、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于2005年由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适宜于六盘山两侧海拔1 900~2 300 m的隆德、泾源及原州区阴湿、二阴区塬台地及半干旱水地种植。

现将高产大粒型豆新品种青海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特征
幼苗直立,幼茎浅绿色,方型;株高155~165 cm,茎节数24节,单株有效分枝3.5个。

叶深绿色,长椭圆形,复叶平均小叶数4.3片。

叶姿上举,株型紧凑[1]。

主茎始花节第3.6节,始花高14.4 cm,终花节第17.5节终花高122.6 cm,总花节数34.2节,每节最多小花数6朵,花淡紫色,主茎有效荚数12.5个,单株有效荚数18.2个[2];种皮白色,籽粒中厚,百粒重175~195 g。

1.2特性
属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30~140 d。

该品种耐寒、抗旱、抗倒伏、不易裂荚。

高抗根腐病和锈病,中抗轮纹病、褐斑病。

1.3营养品质
经宁夏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化验,籽粒粗蛋白27.29%、粗淀粉39.86%、赖氨酸1.87%、粗纤维69%。

1.4产量表现
1.4.1引种观察试验。

1998年参加宁夏隆德县种子公司豆类引种观察试验,平均产量4 312 kg/hm2;较对照青海3号增产13.2%,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1999年参加宁夏隆德县种子公司豆类引种观察试验,平均产量4 389 kg/hm2,较对照临蚕2号增产9.7%,居10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

1.4.2品比试验。

2000年参加隆德县种子管理站蚕豆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 479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15.6%,居6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2001年参加隆德县种子管理站蚕豆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 413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11.8%,居6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

1.4.3区域试验。

2002—2003年参加宁南山区蚕豆区域试验。

2年区试平均产量2 416.5 kg/hm2,比对照增产15.8%,居5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

其中2002年区试平均产量 2 157 kg/hm2,比对照增产9.7%;2003年区试平均产量 2 676 kg/hm2,比对照增产15.8%;2年均居5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

1.4.4生产试验与示范。

2004年参加宁南山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015.5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的平均产量3 109.9 kg/hm2,增产29.12%;2004年在原州区张易镇示范种植8.6 hm2,平均产量 3 82
2.4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22.82%;2004年在隆德县陈靳乡示范种植24.6 hm2,平均产量4 082.2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19.64%。

2005年在原州区张易镇示范种植1
3.2 hm2,平均产量3 841.6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21.44%;2005年隆德县陈靳乡示范种植38.8 hm2,平均产量4 142.2 kg/hm2,比对照青海3号增产21.11%;2005年在泾源县泾河源镇示范种植11.3 hm2,平均产量3 877.6 kg/hm2,比对照临蚕2号增产20.33%。

2年生产试验与示范产量水平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

2栽培技术
2.1轮作倒茬,深耕整地
蚕豆不宜连作,否则会病害加重、产量降低,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3]。

蚕豆根系发达,入土深,整地必须深耕细作。

伏、秋耕翻地20~25 cm,春季顶凌耙耱保墒,然后播种。

2.2重肥基肥,适时追肥
蚕豆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增施磷肥,看苗施氮,分次追肥”的原则[4]。

施用优质农家肥45~60 t/hm2、二铵150 kg/hm2。

蚕豆为喜钾作物,有条件的地方可施氯化钾或硫酸钾200 kg/hm2。

幼苗期至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50 kg/hm2。

2.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六盘山阴湿冷凉区栽培中宜在4月上旬播种,河谷川道区在3月下旬播种。

采用等行或宽窄行条播,等行行距40~50 cm;宽窄行行距为宽行50 cm,窄行30 cm,株距15~20 cm。

保苗16.5~21.0万株/hm2(播种量约为337.5 kg/hm2)。

2.4加强田间管理
2.4.1中耕培土。

播后出苗前遇雨应及时破除土壤板结,以利幼苗出土。

早中耕、深中耕可促进根系和根瘤的繁殖,早发棵可使分枝效果增加明显。

一般在苗
高6~8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5~7 cm,苗株附近宜浅,以免伤根。

株高15~20 cm 时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

2.4.2灌水。

蚕豆忌旱涝,盛花期需水较多,其需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0%。

蚕豆对灌水很敏感,有苗期“蹲苗水”,即出苗至初花不浇水,通过中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壮苗。

河谷川道区有灌溉条件的可在结荚期浇水,保证蚕豆营(下转第122页)
(上接第120页)
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鼓粒期灌好鼓粒水,保证籽粒灌浆充实[5]。

灌水要速灌速排。

2.4.3打顶摘心。

蚕豆分枝能力很强,但生育后期的分枝多为无效分枝,造成田间郁闭,消耗养分多,并影响有效茎的开花结荚。

因此,应结合中耕培土去除过多的分枝芽,促进养分集中运输给有效分枝[6]。

蚕豆分枝顶端的花大部分是不育花,往往不能结荚或结荚不饱满,浪费养分。

打顶的时间应根据蚕豆长势、水肥条件和栽培密度灵活掌握,一般可在花开至10~12层时打顶为宜。

2.5病虫害防治
蚜虫发生期用乐果3 kg/hm2对水750 kg/hm2防治。

赤斑、褐班病、轮纹病和锈病可用粉锈宁75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

2.6适时收获
2.6.1采收。

由于蚕豆植株上下部位的豆荚成熟不一致,一般适宜的收获期是当叶片凋落、中下部豆荚已经充分成熟且荚色变为黑褐色时收获。

菜用型蚕豆可以分期摘收鲜嫩的豆荚,一般自下而上采收3~4次。

采收时应避免茎杆受伤,以免影响植株生长。

2.6.2贮藏。

蚕豆收后要带荚晒干或风干,待豆粒含水量在13%以下时入库贮藏,脱粒后一般不要在强光下曝晒。

存放环境应尽量保持干燥、密闭,以防止种皮变色,并保持种子的生活力。

3参考文献
[1] 王志远.蚕豆青海9号丰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6(1):62-64.
[2] 刘洋.蚕豆(Vica faba)品种青海9号茎段[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2):214.
[3] 袁名宜,孙海宁.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1996(3):23.
[4]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5] 张佩兰,袁名宜.春蚕豆青海9号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7(3):23.
[6] 葛琴,徐月华,陈蓉,等.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