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8分) (共6题;共18分)
1. (3分)选出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A . 嫣红(yān)惩罚(chéng)哽住(gěng)领结(jié)
B . 紫藤(téng)祈祷(qǐ)膝头(qī)赚钱(qiàn)
C . 字帖(tiè)诧异(chà)机械(xiè)蹊跷(qī qiāo)
D . 殷切(yīn)枣核(hé)懊悔(ào)核潜艇(qián)
2. (3分) (2017八上·徐州月考)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踌躇(chú)颓(tuí)唐狼籍(jí)纵横决荡
B . 滞(zhì)留蹒(pán)跚遏(è)制坦荡如砥(dī)
C . 秀颀(qí)炽(chì)热倔(jué)强恹恹欲睡
D . 濒(bīng)临俯瞰(kàn)鲜腴(yú)潜滋暗长
3. (3分)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非机动车闯灯屡见不鲜,不少机动车驾驶人表示,交通事故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非机动车闯灯所致。

B . 据交警介绍,非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首先对自身安全威胁很大,但不少非机动车驾驶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有能力信心百倍地穿行人流。

C . 据观察,该路口等灯行人寥寥无几,一男士看到红灯时停下脚步,而其妻子斥责道:“磨蹭什么?你等嘛!”
D . 盐城市公安局在人流如织的解放路路口举办了“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日活动。

在活动现场,许多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参与互动,气氛十分热闹。

4. (3分)(2017·襄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 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 .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 .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的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中。

5. (3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交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作何感想?
B . 银月似地月亮挂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C . “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儿子的房门。

D . 张鹏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

6. (3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冰心的四首诗,前两首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B . 《伟人细胞》情节安排巧妙。

三次失败的经过、结局以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

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不愧为儿童作家秦文君的作品。

C .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惯,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D .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撰写的论文集。

“一字千金”就是形容该书的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二、阅读理解(12分) (共5题;共65分)
7. (12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草木有本心
丁立梅
①喜欢一切的花草树木。

②我以为,所有的草木,都长着一颗玲珑心,天真无邪,纯洁善良。

③没有草木是丑陋的。

如同青春美少女,不用梳妆打扮,一颦一笑,散发的都是年轻的气息,清新迷人,无可匹敌。

④草木从不化妆。

所以花红草绿,都是本色。

我们常说亲近自然,其实就是亲近草木。

我们噼里啪啦跑过去,看见一棵几百年的老树要惊叫,看见满田的油菜花要惊叫,看见芳草茵茵要惊叫。

草木却不惊不乍,活着它们本来的样子。

⑤草木也从不背叛远离。

你走,草木不走。

你遗忘的,草木都给你记着呢。

废弃的断壁残垣上,草在长。

游子归家,昔日的村庄已成陌生,他找不到曾经的家了。

一转身,却望见从前的那棵老槐树,还长在河畔。

还是满树的青绿,树丫上,依旧蹲着一只大大的喜鹊窝。

天蓝云白,都是昔日啊。

他的泪,在那一刻落下。

走远的记忆,都走了回来,他童年的笑声,仿佛还在树下回荡,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甲)
⑥每一棵草都会说话。

它说给大地听。

说给昆虫听。

说给露珠听。

说给小鸟听。

说给阳光听。

喁喁,喁喁。

季节的轮转,原是听了草的话。

草绿,春来。

草枯,冬至。

⑦每一朵花都在微笑。

一瓣一瓣,都是它笑的纹,眉睫飞扬。

对着一朵花看久了,你会不自觉微笑起来,心中再多的阴霾,也消失殆尽。

这世上,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去呢?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

不如向一朵花学习,日子笑着过。

(乙)
⑧新扩建的路旁,秋天移来一排的樟树。

可能是为了好运输,所有的树,一律给削去了头。

看过去,都光秃秃的一截站着,像断臂的人,叫人心疼。

春天,那些树干顶上,却冒出一枚一枚的绿来,团团的,像歇着一群翠绿的小鸟,叽叽喳喳,无限生机。

(丙)
⑨草木的顽强,人学不来。

所以,我敬畏一切草木。

⑩出门旅游,异乡的天空下,意外重逢到一片蓝色的小花。

那是一种叫婆婆纳的草,在我的故乡最常见。

相隔千万里,它居然也来了。

天地有多大,草木就走多远。

海的胸怀天空的胸怀,都不及草木的胸怀,它把所有有泥土的地方,都当作故乡。

(丁)
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是啊,草木不伪不装,自然天成,大美不言。

(1)根据文本,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草木的本色,A________;B________,让人感念;C________,让人敬畏;D________,让人敬仰。

(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①它说给大地听。

说给昆虫听。

说给露珠听。

说给小鸟听。

说给阳光听。

②春天,那些树干顶上,却冒出一枚一枚的绿来,团团的,像歇着一群翠绿的小鸟,叽叽喳喳,无限生机。

(3)下面是文章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感谢草木!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4)文中第5段说“草木也从不背叛远离。

你走,草木不走”,第10段却说“天地有多大,草木就走多远”。

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8. (16分) (2019八下·新泰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傲骨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言直接透过人的表相,深入骨髓。

②“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

盛气凌人是傲气,自命不凡是傲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当然是傲气的极致表现,如果没有实力做内在支撑,便不免透着一种浅薄,一丝内荏。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性格里一种土豪式的张扬,是人格中低级别的傲态。

而傲骨是不露声色、虚怀若谷的内敛,是有志向、有自信、有定力的品质,是力量和尊严的内蕴,也是对人“貌相”还是“斗量”的依凭。

傲骨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是高写的人格姿态,是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

有傲气的人,常人觉得难以接近,更难相容,或让人敬而远之,视而疏之,及至因为走不近、看不惯而生反感,见不得、受不了而感压抑。

而有傲骨的人,表面和蔼而沉稳,使人深感有亲和力,有愿与其交往的欲望,发散出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气度,流露着从善如流、天高地广但绝不苟同流俗的开阔与坚守。

与有傲骨者相处,便似与善良、正直与真谛相行,不觉难堪而备生尊重,不觉偏狭而可以被他带向高处望远。

③傲气看似趾高气杨,一口吐完,若无内里氤氲,顿化作空虚;傲骨不卑不亢,却有定海神针在,是风里浪里屹立不倒的大写人格。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仙李白此句,把酷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一身傲骨展露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是酒后。

⑤李太白一生怀有远大抱负,毫不掩饰地追求浪漫和自由,黄河决堤似地挥洒着诗情诗意和诗才。

当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内心是挺立的,是傲慢的,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藏在怀袖和笔墨中,支撑着他不但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有时也让皇帝难堪。

傲骨在内,被人生放逐到哪里,也都是自由。

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大半生过着流浪的生活。

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屈的性格相映照,斗酒留诗,留下的是大量仰怀古人、壮思欲飞的佳篇佳句,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情无拘地书写逆境中的心路历程,苦闷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久渴后的解放,今人读来,却感受得到李白那愁怀难遣本色不改的铮铮傲骨。

他是放浪形骸的,但那是他的表情;他的诗歌境界是瑰丽多彩的,内里却是超拔人格之孤高,傲视世俗之痛彻。

⑥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怀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

⑦人因为有骨架,才能直立不倒;因为有傲骨,才能在精神上昂首挺胸,才能在文化上有不弯的脊梁。

⑧齐国饥荒严重,有一位衣袖遮脸、饥肠辘辘者过市,尽管走路已东倒西歪,但拒绝别人的吆喝,不去低三下四接受施舍的食物,最后饿死路边。

宁可舍弃性命,不吃“嗟来之食”,这种保持尊严、升华人格的方式,可能在当下有些人看来觉得可笑。

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鄴里派督邮视察,做派了得,有人提醒道:来头不小,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吧。

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我才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去低声下气献殷勤。

言罢,毅然辞官,永远离开多少人向往的街门。

“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是一时的负气,而是长期价值判断后的郑重选择。

陶渊明用“宁可失去”来作为维护人格尊严的代价。

⑨是的,有人失去的是虚浮的光环,光鲜的车马,有人失去的是身体的自由乃至生命。

是傲骨,让他们对崇高情操、对正直不阿、对道德修为、对大义和气节,用决绝的方式执守。

如果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一把“骨头”,又有什么资格去嘲哂故人?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9. (12分)(2018·秀洲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江左风流唯谢安心①
(一)永王东巡歌·其二
【唐】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②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二)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三)安石定国
归有光
谢安石高卧东山,本无处世之意,而诸人每恨其不出,为苍生忧。

及见登用,镇以和静,御以长算。

苻氏率众百万,次于淮淝③ ,京师震恐。

夷然无惧色,指授将帅,大致克捷,劲寇土崩,中州席卷,江左莫安,岂非实之能副其名者乎?
【注释】①谢安:字安石,别称谢太傅、谢东山,东晋著名政治家。

②永嘉:永嘉五年,前汉刘匿攻陷晋都洛阳。

③东晋太元八年,秦苻坚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秦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但用东山谢安石________
②舟人以公貌意说________
③公徐云________
④而诸人每恨其不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②岂非实之能副其名者乎?
(3)有人以周瑜比谢安,出了一个上联“周瑜赤壁之举,笑谈而成”,请根据《谢公泛海》或《安石定国》,写出下联。

上联:周瑜赤壁之举,笑谈而成。

下联:________。

(4)结合材料中谢安的故事,说说李白诗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用典的妙处。

(5)“江左风流唯谢安”,在这里用“风流”一词来评价谢安是否合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0. (19.0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 ,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yī,通“一”。

偾:fèn,偾事,坏事。

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 . 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 . 一国兴仁(兴起)
D . 踊人贪戾(暴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后特征为洛阳令
B . 由是搏击豪强
C . 生财有大道
D .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威不能行/一令乎
B . 以/宣尝为二千石
C . 则/财恒足矣
D . 仁者/以财发身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 . 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 . 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 . 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 . 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 . 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 . 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________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________
(7)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11.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指蟋蟀。

(1)诗歌中“沉沉”和“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

(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三、语言表达(32分) (共3题;共17分)
12. (7分) (2017·江西)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

《雁门太守行》李贺
(2) 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3)中庭生旅谷,________。

《十五从军行》乐府诗集
(4)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5)年少万兜鍪,_____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7)鲲之大,________。

《逍遥游》庄子
(8) ________,与我如浮云。

《论语七则》
13. (5分)(2014·绍兴) 探究与发现。

近年来绍兴楼盘激增,而楼盘的名字也各有特色,如:
第一组:瓜渚绿洲、山水人家、大城小院;
第二组:富润屋、盛世名苑、聚银时代;
第三组:清华园、状元名园、书香名城。

这些名字折射出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尚。

请你选择其中一组,写下你的发现,并结合具体名字稍作分析。

14. (5分) (2019八上·阜阳月考) 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剪纸、风筝”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展、山水花木、人物鸟善、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根据上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征。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其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3)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任务。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为使句式协调,请你改写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4)对下列一首七言绝句进行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A . 草长风
B . 长草烟
C . 草长烟
D . 长草风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5. (50分) (2019七上·阳江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席慕蓉《槭树下的家》
酸楚就是“辛酸苦楚”。

席慕蓉这番话会勾起了你对哪些人或事的回忆,当你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与悲伤”,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思想健康,有真情实感。

中心明确,材料具体。

写事要写清来龙去脉,写人物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8分) (共6题;共18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12分) (共5题;共65分)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答案:9-3、答案:9-4、
答案:9-5、
考点: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答案:10-5、答案:10-6、答案:10-7、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32分) (共3题;共17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答案:12-5、
答案:12-6、
答案:12-7、
答案:12-8、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
答案:14-4、考点:
解析: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答案:15-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