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成药应用:六经辨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太阳经证与太阳腑证
1.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指太阳经受外邪侵袭、邪在肌表,经气不
利而出现的临床证候。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
(1)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于肌表,卫气不固,营阴不能 内守而外泄出现的一种临床证候。临床上亦称之为表虚证。 临床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有时可 见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证·腑证·蓄水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 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 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辨证要点】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 辨证依据。
(2)太阳蓄血证 太阳蓄血证,是指外邪入里化热,随经深入下焦,邪热 与瘀血相互搏结于膀胱少腹部位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为少腹急结,硬满疼痛,如狂或发狂,小便自 利或不利,或大便色黑,舌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沉结。 桃核承气汤主之。
少阴病证·热化证
【概念】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表现 的虚热证候。
【辨证要点】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 脉细数。
黄连阿胶汤
☞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是指病至厥阴,机体阴阳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所表现出的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临床证候。为六经病证 的较后阶段。
临床表现为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 则吐蛔。乌梅丸主之。
白虎汤
【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 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2.阳明腑证 阳明腑证,是指阳明经邪热不解,由经入腑,或热自内 发,与肠中糟粕互结,阻塞肠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又 称阳明腑实证。临床是症以“痞、满、燥、实”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为日晡发热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 大便秘结,或腹中转失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 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 或滑数。大承气汤主之。
1.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水火不济,病邪从水化寒,阴寒 内盛而阳气衰弱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 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脉微欲绝,反不恶寒, 甚至面赤。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证·寒化证
【概念】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 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太阴病证【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 Nhomakorabea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 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
【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 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附子理中汤
【辨证要点】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 辨证要点。
☞ (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指少阴心肾阳虚,虚寒内盛所表现出的全 身性虚弱的一类临床证候。少阴病证为六经病变发展过程 中最危险的阶段。病至少阴,心肾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 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
(2)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卫阳被束, 营阴郁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 脉浮紧。麻黄汤主之。
桂枝汤
太阳中风证:外感风寒,营卫失和。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卫阳被遏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
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汤
2.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邪不解,内传入腑所表现出的
临床证候。包括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
(1)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水证,是指外邪不解,内舍于太阳膀胱之腑, 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蓄水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为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发热烦渴、渴欲饮 水,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五苓散主之。
小柴胡汤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辨证要点】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
☞ (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是指邪犯太阴,脾胃机能衰弱所表现出的临 床证候。太阴病中之“太阴”主要是指脾胃而言。
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 痛。或舌苔白腻,脉沉缓而弱。理中汤主之。
【表现】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脉微细,下利 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 面赤。 【辨证要点】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辨证依据。
麻黄附子细辛汤
2.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病邪从火化热而伤阴,致阴虚 阳亢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口燥咽干,小便短赤、舌红, 脉细数。黄连阿胶汤主之。
阳明病证·腑证
【概念】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 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 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 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 数。 【辨证要点】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 黄燥,脉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中成药应用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主要方法 六经证的临床表现 六经证的病机
☞ 小柴胡颗粒
小柴胡颗粒:组成为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 草、生姜、大枣。主要功效为解表散热,疏肝和胃。适 用病证为少阳证。主要针对症状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小柴胡颗粒主治少阳证。什么是“少阳证” ?这就 涉及到中医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大承气汤
☞ (三)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邪正分争于半表 半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其病 变的机转上属于半表半里的热证。
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小柴 胡汤主之。
少阳病证
【概念】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 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
☞ 六经辨证概述
创立者: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适应范围:外感寒邪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三阳经:太阳经 阳明经 少阳经 三阴经:太阴经 少阴经 厥阴经
☞ (-)太阳病证
太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抗御外 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厥阴病证
【概念】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 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 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
【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乌梅丸
☞总结
❖谢谢!
太阳病证·腑证·蓄血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 所表现的证侯。
【表现】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辨证要点】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 审证依据
☞ (二)阳明病证
阳明病证,是指太阳病未愈,病邪逐渐亢盛入里,内 传阳明或本经自病而起邪热炽盛,伤津成实所表现出的 临床证候。为外感病的极期阶段,以身热汗出,不恶寒, 反恶热为基本特征。病位主要在肠胃,病性属里、热、 实。根据邪热入里是否与肠中积滞互结,而分为阳明经 证和阳明腑证。
1.阳明经证 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 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又称阳明热证。 临床表现为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 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白虎 汤主之。
阳明病证·经证
【概念】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
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