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
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超过 400 字。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1、陈述事件
我校高二学生在升旗仪式演讲时偷换发言稿当众抨击教育现状一事在学校甚至社会各界
都引发不小争议。
2、分析事件
学生演说言辞激烈举众哗然,但校方坚持让其讲完,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对
学生抒发言论态度宽容。
升旗仪式中激烈抨击教育行为有些激进,言论不当。
一方面,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虽不完善,但整体在进步中,且为目前普适的人才选拔方式,一味地否定教育制度现状既不客观,也不理智。
另一方面,树立理想对学生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理想与父母的期望有出入应加强沟通与协调,
而非直接反抗,可适当参考老师家长的建议。
此外,升旗仪式是严肃庄重的场合,在此抒发个人
情绪抨击制度并不合适,对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3、总结陈词
学校理解学生们对于教育现状的不满和合理诉求,呼吁老师、家长及时与学生多多沟通。
学
生的成长需要保护,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支撑,适应制度充实提升自己才更助于实现自我。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 300 字。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问题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一是父母虐待儿童。
法律中,父母与孩子利益一致,无法有效阻止家庭暴力。
二是留守儿童数量大,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
学校:一是校车事故多发。
农村学生乘坐黑车、拼车上、放学;机动车手续不全,驾驶员无驾驶证或准驾不符,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违法普遍。
二是幼儿园虐童。
幼儿园师资紧缺,幼师持证率低,职业素养差,教育管理部门无法负责;法律可操作性弱,缺少虐童的相关规定。
三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社会:一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不足,存在拐卖未成年犯罪现象。
二是未成年犯罪严重,一些农民工子女易产生偏激观念和过激行为;法律没有规定明确的负责部门和有效的措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三、根据“给定材料 6—7”,就我国政府应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25 分)
要求:
2.条理清楚,有可行性;
3.不超过 400 字。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更好地发挥
社会组织的作用。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和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研究和制定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授权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权,放权给相关社会组织,使其成为相关行政部门力量的有
效补充,保障其法律地位。
三是设立专门的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由相关部门直接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责任,并派专人
从事其行政管理工作。
四是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
社工这一职业面临门槛高、人数少的难题,因此应
从资金抓起,提高劳动报酬,提高社工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对提供帮助服务的社工的专业训练,以保证社工的专业性。
社工职业对个人能力
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此类人员的专业训练,以保证社工的数量和能力。
六是加强对购买服务项目的对象的审核,保障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并强化其教育保护功能。
同时加强对其监管,要求其定时向政府汇报相关数据。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准确;
2.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4.字数 1000—1200 字。
【写作思路】
【参考例文】
关注身体更要呵护心灵
――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校车事故、留守儿童遭到不法侵害、幼师虐童、流浪儿命丧垃圾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受到不法侵害的恶劣事件从来没有中断过,让人感到无比痛心。
可是,每次事件发生后,新闻媒
体关注的通常都是未成年人“身”的保护,而忽视了“心”的关怀。
实际上,中国青少年更大的
问题在于“心”。
身体受伤,是看得见的短痛,容易康复;“心”变坏了,关系的则是孩子的人生、家庭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在注重保护未成人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呵护他们的心灵。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法治、政治、社会、教育等领域
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不公平的现象大量曝光。
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孩子在应试教育
的重压下备受摧残,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却不太完善,加上生存处境的恶劣,未成年人易产生偏激
观念和过激行为。
为此,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
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最重要的武器。
当前,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父母与孩子利益一致,无法有效制裁父母虐待孩子的家庭暴力。
并且,它的
可操作性较弱,始终处于倡导层面。
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部门及措施规定不明确,无法及时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为此,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区分父母及孩子,合理界定虐童行为,建立保护和监督机制,提升可操作性;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负
责部门和措施,加强教育和保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加快应试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
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这为解决
应试教育体制下一考定终身、学生创造力不足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意志、品格,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及回报社会,让孩
子快乐受教育、快乐成长。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体
制仍然牢不可破,很多农民工进城后,无法享受到与城里人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孩子也
无法在当地接受教育。
而未成年打工者不愿回到农村,但又没能力融入城市。
另一方面,贪污腐
败现象极为严重,而靠权力寻租等不正当手段暴富者众多,加上网络对拼爹、炫富等现象的曝光,
未成年人很容易心态失衡,仇视社会。
为此,要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废除城乡二元体制,保障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参加高考;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所有民众。
孟子说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保护未成年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的共同责任。
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积极保护未成年人,并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