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学年:2-3-2+气体摩尔体积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为2 g
B.标准状况下,1 mol水蒸气的体积大约为22.4 L
C.273 ℃,1.01×105 Pa状态下,1 mol气体体积大于22.4 L
D.0.5 mol O2和0.5 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
解析:1 mol H2的质量为2 g,与温度、压强无关,A错;标准状况下水蒸气凝结为液体或固体,不是气体,B错;273 ℃高于0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气体的体积增大,C正确;无论是混合气体还是纯净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1 mol的体积约为22.4 L,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22.4 L,D错。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10 mL O2与10 mL 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0.5 mol H2O与0.5 mol C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同温同压下,10 mL N2和10 mL NO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1 mol Fe和1 mol Cu在常温下所含的原子数相同,但体积不同
解析:A项,虽然气体体积相同,但没有指明二者是否处在相同条件下,故无法确定分子数是否相同。

B项,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其分子数相同。

C项,该条件下两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且每个分子都含有2个原子,则原子数也相同。

D项,构成Fe、Cu的粒子大小不同,粒子间距也不同,故1 mol Fe和1 mol Cu的体积不同。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
B.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20 mL NH3与60 mL O2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1∶3
D.质量比为16∶1的O2和H2体积相同
解析:A项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mol,单位错误;B项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体积大约是18 mL,错误;C项在标准状况下,20 mL NH3与60 mL O2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1∶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正确;D项质量比为16∶1的O2和H2物质的量相同,同温同压下体积才相同,D项错误。

4.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g·L-1,则该混合气体中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D)
A.2∶1 B.1∶2 C.2∶3 D.3∶2
解析: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为22.4。

设CH 4和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16x +32y x +y
=22.4,可得x ∶y =3∶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该混合气体中CH 4和O 2的体积比为3∶2,D 项正确。

5.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D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 2H 4
B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和
C 2H 4
C .等温、等压、等体积的O 2和N 2
D .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NO 和CO
解析:A 项,二者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 -
1,由n =m /M 可知,质量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所含分子数相等;B 项,根据m =ρV 可知,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 和C 2H 4的质量相等,又因二者的摩尔质量相同,则由n =m /M 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分子数相等;C 项,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分子数相等;D 项,相同质量的NO 和CO ,二者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0 g·mol -1、28 g·mol -1,根据n =m /M 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含有的分子数不相等。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 .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
C .14 g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20 g 氧气的体积小
D .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
解析:A 项,“物质”改为气体才正确;B 项,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同,与外界条件无关;C 项,虽然14 g CO 比20 g O 2的物质的量小,但若在不同条件下,无法判断体积的大小;D 项,相同条件下的不同气体,若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正确。

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 3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O 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量
D .电子数
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和分子数;由于NH 3、H 2、O 2含有原子数不等,故原子数不可能相同;NH 3、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2、32,H 2、O 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为17 g·mol -1,故气体的质量可能相同;NH 3、H 2、O 2含有电子数分别为10、2、16,H 2、O 2混合气体中分子含有电子数平均数可能为10,故气体可能具有相同电子数。

8.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以任意比混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1 L 汽油(分子式为
C 8H 18)完全燃烧后,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
8N A /22.4
C .标准状况下,1 L SO 3所含分子数为N A /22.4
D .标准状况下,8.96 L 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4N A
解析: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 ,A 项正确;B 、C 项,标准状况下汽油是液体,SO 3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B 、
C 项错误;由2H 2+O 2=====点燃2H 2O 、2CO +O 2=====点燃2CO 2知,H 2、CO 不管怎样混合,参
加反应的O 2的体积均是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为4.48 L ,则O 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 ,分子数为0.2 N A ,D 项错误。

9.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 个N 2分子和m 个H 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近似表示为( A )
A .22.4(m +n )
B .22.4×6.02×1023(m +n )
C .m +n
D .22.4(m +n )/(6.02×1023)
解析:1 L 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为n +m ,又知标准状况下,22.4 L 容器中所含气体分
子数为N A ,则可得1n +m =22.4N A ,解得N A =22.4(m +n )。

10.已知m g A 和n g B 所含分子数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 、
B 的质量比为m ∶n
B .25 ℃下,同质量的气体A 、B 的分子数比为n ∶m
C .同温同压下,气体A 、B 的密度比为n ∶m
D .相同状况下,同质量的气体A 、B 的体积比为n ∶m
解析:由A 、B 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知,两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时M A M B =m A m B
=m n ,A 项正确;同质量的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n A n B =M B M A =n m
,即分子数之比为n ∶m ,相同状况下,体积比为n ∶m ,B 、D 项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
量之比,即ρA ρB =M A M B =m n
,C 项不正确。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2 mol 氢原子 ②1 mol Al 3+ ③常温常压下,V m =22.4 L·mol -
1
④NH 3的摩尔质量是17 g ⑤c (Na 2SO 4)=2.0 mol·L -1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掌握不同物理量单位的使用。

③标准状况下,V m =22.4 L·mol -1。

④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
1。

①②⑤表述正确。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 和1 L H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 2和14 g N 2的体积相同
③28 g CO 的体积为22.4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解析:①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 g H 2和14 g N 2的物质的量都为0.5 mol ,故体积相同,正确;③非标准状况下,28 g CO 的体积可能不是22.4 L ,错误;④只有两种物质在标准状况下都是气体时,才能满足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该物质的状态不一定是气体,错误;⑤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正确;⑥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9分)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 、b 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0.4 mol HCl ,甲室中充入NH 3、H 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隔板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差为7.0 g 。

(1)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7.6 g 。

(2)甲室中NH 3、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将隔板a 去掉,当HCl 与NH 3充分反应生成NH 4Cl 固体后,隔板b 将位于刻度“2”处(填数字,不考虑固体物质产生的压强)。

解析:根据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分隔成甲、乙两室,故两室中可视为同温、同压状况,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甲室中气体物质的量为n (NH 3)+n (H 2)=2n (HCl)=0.8 mol 。

(1)甲室中气体的质量m =36.5 g·mol -1×0.4 mol -7.0 g =7.6 g 。

(2)设甲室中含有x mol NH 3,y mol H 2。

⎩⎪⎨⎪⎧ x +y =0.817x +2y =7.6⇒⎩⎪⎨⎪⎧
x =0.4y =0.4⇒x ∶y =1∶1。

(3)隔板a 去掉后,0.4 mol NH 3和0.4 mol HC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 4Cl 固体,此时容
器中气体只有0.4 mol H 2。

活动隔板b 所处位置即气体体积数,由n 1n 2=V 1V 2,0.41.2=V 6
,V =2。

14.(9分)(1)相同条件下,某容器共收集到1体积CO 2、3体积H 2,该容器中CO 2、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若该容器收集的CO 2、H 2两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等,则CO 2、H 2的质量之比是22∶1。

(2)44 g M 和49 g N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6 g B 和一定量的气体F 。

若F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则标准状况下F 的体积为11.2 L 。

(3)已知A 是二价金属,82 g 该金属的硝酸盐中含有6.02×1023个硝酸根离子,则该硝酸盐的摩尔质量为164 g·mol -1。

解析:(1)相同条件下,CO 2和H 2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即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44∶2=22∶1。

(2)根据质量守恒可求出m (F)=44 g +49 g -76 g =17 g ,n (F)=
17 g 34 g·mol -1=0.5 mol ,在标准状况下V (F)=0.5 mol×22.4 L·mol -1=11.2 L 。

(3)该硝酸盐的化学式为A(NO 3)2,n (NO -3)=1 mol ,即82 g
A(NO 3)2为0.5 mol ,则M [A(NO 3)2]=82 g 0.5 mol
=164 g·mol -1。

15.(9分)根据下列数据确定元素X 的相对原子质量。

(1)1.01×105 Pa 、0 ℃时气态单质X n 的密度为d g/L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d n。

(2)相同状况下,一定体积的X 的气态氢化物H m X 的质量是等体积NH 3的2倍。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m 。

(3)a 个X 原子的总质量为b g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b a
N A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1)根据公式:M =d g/L×V m 可知,标准状况下X n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4d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d n。

(2)H m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34,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m )。

(3)一个X 原子的质量为b a g,1 mol X 的质量为b a g·N A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a
N A 。

16.(9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 2,在一定量的O 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 2(l)+3O 2(g)点燃,XO 2(g)+2YO 2(g)。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 ,密度是2.56 g·L -
1。

(1)反应前O 2的体积是672 mL(标准状况下)。

(2)化合物XY 2的摩尔质量是76 g·mol -1。

(3)若XY 2分子中X 、Y 两元素质量比是3∶16,则X 、Y 两元素分别是C 和S(填元素符号)。

解析:(1)观察反应方程式,因XY 2为液态,由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知V (O 2)=672 mL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m(XY2)=0.672 L×2.56 g·L-1-32 g·mol-1×0.672 L
22.4 L·mol-1
≈0.76 g。

故M(XY2)=0.76 g
0.01 mol=76 g·mol
-1。

(3)由A r X
2A r Y=
3
16及A r(X)+2A r(Y)=76,解得:A r(X)=12,A r(Y)=32。

故X为C元
素,Y为S元素。

17.(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室温下(25 ℃、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该小组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100 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配制100 mL、1.0 mol·L-1的盐酸;
②量取10.0 mL 1.0 mol·L-1的盐酸加入锥形瓶中;
③称取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HCl全部参加反应,a的数值至少为0.12;
④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果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步骤⑤中应选用B的量筒。

A.100 mL B.200 mL C.500 mL
读数时除恢复到室温外,还要注意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内液面相平。

(3)若忽略水蒸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测得气体摩尔体积V m=0.2V L·mol-1;若未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则测量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①容量瓶的选用要注意标明规格,故应用100 mL容量瓶;③因HCl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由反应Mg+2HCl===MgCl2+H2↑知,HCl可与0.005 mol Mg完全反应,为保证HCl完全反应,故镁应不少于0.005 mol×24 g·mol-1=0.12 g。

(1)本装置可与制氢气的装置联系,用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05 mol×22.4 L·mol-1=0.112 L=112 mL,考虑到室温时气体的体积大于此值,且仪器规格越接近实际测量值,误差越小,故选B。

读数时注意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保证气
压相等。

(3)V m是气体的体积(排出水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若未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导致氧化膜消耗盐酸且使镁的质量减小,从而放出H2的体积变小,则V m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