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十五章分式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
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
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
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 :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n
m 时,水高为多少?
问题2: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
问题1求水面的高是n
m ab v ⋅ ,(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
(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2、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435⨯ (2)5275
÷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板书)分式的乘除法则是: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
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字母式子表示为:
a c a c
b d b d ⋅⋅=⋅ a
c b
d ÷a d b c =⋅a d b c
⋅=⋅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故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3、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例1 计算:
(1)3432x y y x ⋅; (2) 2
322524ab a b c cd -÷.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刚学习了法则,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抽2名同学上黑板演算,老师巡查,予以辅导。

反复提醒学生像分数乘除法一样去做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例2 计算 222441214
a a a a a a -+-⋅-+-. 设计意图:这道例题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培养能力
课堂练习:分式的乘法: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x y x •3)1( m
n a b •)2( 21)3(y x y • ()n m m n 242• ()22215a
a a a +•+ ()111162-•+-x x x
分式的除法:根绝除以一个式子等于乘以这个式子的倒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行计算。

()m n a b ÷7 ()y x y x 428÷ ()a b ab 2239÷ ()x y x
y 22102÷
()a a x x 1)(112
-÷- ())(2122222b a b a b ab a -÷++-
师生活动:出示问题,参与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让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这几道练习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和结果。

5、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结果让学生作为反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布置作业
1.教科书P13 第2、3题.(必做).
2. 补充题:
22
222
35684
2143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选做)
3.思考题:
2
a
b
⎛⎫

⎝⎭
=?
3
a
b
⎛⎫

⎝⎭
=?
n
a
b
⎛⎫

⎝⎭
=?
我设计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思考题是为下节课做准备。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因此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四版:第一版是概念的讲解,第二版是例1,第三版是练习,第四版作副版使用,用于旧知识的复习,这样的排版使学生一目了然。

再借助小黑板展现引入新课的两个问题,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六、教学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所
提倡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老师力求在数学活动中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数学的自信。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对本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