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用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2.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葆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该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在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4.[2018·河北邢台质检]《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未成立也。

”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 )
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
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
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
5.洪秀全说:“上帝划分世上各国,以海洋为界,犹如父亲分家产于儿辈。

各人当尊重父亲之遗嘱而各自保管其所得之产业。

奈何满洲人以暴力侵入中国而强夺其兄弟之产耶!”材料意在说明洪秀全( )
A.已摆脱中国传统尊华贱夷观念
B.较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世界局势
C.斗争矛头指向了中外反动势力
D.借助宗教思想反对清王朝统治
6.“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
A.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了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斗志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7.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8.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
A.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1840—1849年)(指数:1840年=100)
——摘编自汪敬虞《关于鸦片战后十年间银贵钱贱
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商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课时作业(十)
1.B [解析]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
故选B。

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A项错误;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起到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的作用,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
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D项错误。

2.D [解析]两国都认为自己获得了好处,表明双方对条约本质认识角度不同,故选D。

《南
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并未从此停止战争,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南京条约》后开放通商口
岸事宜,B项错误;英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使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
错误。

3.B [解析]材料未体现中国人的“华夷”观念正在改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的方式,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在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
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清朝官员以全免关税的方式来解决中外冲突,说明他们并不了解国际法,更不具有国际法的意识,故C项错误;清朝官员主张全免关税的目的在于制止中外冲突,不是求自强,故D项错误。

4.C [解析]由“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可知,英国人在租界并未受到完全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租界的所有权问题,并未体现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从材料“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中可以看出,当时租界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D项错误。

5.D [解析]“上帝划分世上各国”“各人当尊重父亲”“奈何满洲人”体现洪秀全借上帝权威反对清政府,故选D。

“中国”一词在古代意为“中央之国”,材料中“以暴力侵入中国”表明洪秀全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华夷”观念,A项错误;依据材料“各国……各自保管其所得之产业”表明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开辟世界市场的局势,B项错误;根据
材料“奈何满洲人以暴力侵入”说明洪秀全仅仅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王朝的统治,C项错误。

6.B [解析]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它体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故选B。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严重脱离实际,不能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西方列强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反帝也与材料中“消灭清朝”“种族排满主义”不符,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项错误。

7.D [解析]“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选D。

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B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了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C项错误。

8.C [解析]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说明当时社会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获得胜利,故选C。

材料并未对太平天国的纲领进行评价,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力量,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并未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不是农
民的阶级局限性,D项错误。

9.示例一:
论题: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民购买力的影响。

阐述: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战后几年内,农民所得物价指数有升有降,长期趋势基本上是稳定的,但由于“银贵钱贱”现象日益加剧,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在几年内下降了将约三分之一。

因此,尽管进口英国棉纺织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它在中国的销售量,并没有增加,
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银贵钱贱”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阐述: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加之鸦片大量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农民的负担日益加重,致使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指数在战后几年内下降了约三分之一。

农民购买力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

示例一,据材料中“农民所得物价指数”“农民对洋货购买力指数”,得出论题: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民购买力的影响。

阐述:据材料中时间,结合所学,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据材料“农民所得物价指数”得出战后几年内,农民所得物价指数有升有降,基本上维持稳定,据材料“农民对洋货购买力指数”得出由于“银贵钱贱”日益加剧,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在这几年内下降了约三分之一。

因此,尽管进口英国棉纺织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它在中国的销售量,并没有增加,而且呈现下降的趋势。

示例二,据材料“银一两合制钱数”“银钱比价指数”“农民对洋货购买力指数”得出论题:“银贵钱贱”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阐述时对时代大背景的分析与示例一相同,另外据材料“银钱比价指数”变化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加之鸦片大量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问题更加突出。

据材料“农民对洋货购买力指数”得出中国农民的负担日益加重,致使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指数几年内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农民购买力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