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最终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反间计B苦肉计C空城计
3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21、"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2、"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23、"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24、"无中生有:
A树上开花B反客为主C美人计
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这是著名的()
A上屋抽梯B树上开花C反客为主
25、"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的故事。讲述的是关于()的计谋。
A美人计B空城计C反间计
4、三国时期,曹操被袁绍围困于白马城。曹操兵分两路攻打袁绍,最终解白马之围,使用的计谋是()。
A.空城计B.远交近攻C.声东击西
5、古人云: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意思就是要以少量的损失取得很大的胜利,这一计策是()
A.李代桃僵B.偷梁换柱C.隔岸观火
6、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在《三十六计》中被叫做()
17、"下列不属于“混战计”的是()
A.釜底抽薪B.金蝉脱壳C.假痴不癫
18、"抓住敌人的首领,打击敌人的精锐力量,使敌人陷入混乱,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计策是()A.隔岸观火B.擒贼擒王C.釜底抽薪
19、"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十六计”中()计策的最好例子。
A.欲擒故纵B.笑里藏刀C.擒贼擒王
20、"三国时,曹操偷袭袁绍的乌巢,烧掉袁绍军粮,使得袁绍军队军心浮动,无心恋战,最后袁绍打败。
曹操运用的计谋是()
A.隔岸观火B.趁火打劫C.釜底抽薪
21、"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十四月怀胎”的谎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筹划夺嫡大计。他(),以埋蛊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刘据。而曾经自诩英明的武帝,在这场残酷的斗智游戏中彻底失败,在“思子宫”里孤独地度过晚年。
26、"大纵横家苏秦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共同演出一():
由燕国为苏秦公开制造罪名,予以逮捕下狱,苏秦趁机亡命至齐,暗中实施“强燕弱齐”大计。
A苦肉计B反间计C空城计
27、"春秋时代,晋献公宠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众公子相继出亡。公子重耳()走了十九年,终于获得秦穆公的帮助,兵不血刃地回国登位,成为“晋文公”。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25、"《打草惊蛇》:
西晋前秦帝国,皇弟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谋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室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
26、"《借尸还魂》:
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取“晋”室而代之。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14、"下列属于“敌战计”的是()
A.顺手牵羊B.擒贼擒王C.上屋抽梯21
5、"赤壁之战中,周瑜打黄盖,用()计骗得曹操十万兵马一败涂地。
A.连环计B.欲擒故纵C.苦肉计
16、"三国时,司马懿带十几万魏兵攻打蜀国,处于劣势的诸葛亮却打开城门,悠闲地弹琴,看似胸有成竹。司马懿因此不敢进攻,并下令军队撤退。诸葛亮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A.笑里藏刀B.浑水摸鱼C.空城计
29、"《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他利用虞公贪婪的心理弱点,赠送以玉璧、良马与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装。但晋国班师回国途中,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
30、"《偷梁换柱》:
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了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更立胡亥为帝,杀尽秦始皇的子孙,斗垮李斯,一步完成他的“乱秦亡秦”计划。()
27、"《擒贼擒王》:
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
1擒王”。()
28、"《釜底抽薪》:
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
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这就是美人计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三十六计源自阅读考级题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
一。"()
A.假痴不癫B.金蝉蜕壳C.苦肉计
12“三十六计”中,与“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等相同意思的计策是()A.借刀杀人B.偷梁换柱C.反客为主
13、"东汉末年,孙权攻占卢江郡时,用计将保卫卢江郡的敌人骗到别的地方,再攻打卢江郡,轻而易举取得胜利。这一计策是()
A.调虎离山B.关门捉贼C.瞒天过海
二、选择题:
1、战国时,孙膑围困()国来解救赵国之困,这一国家是()
A.秦国B.魏国C.齐国
2、三国时,刘备怕曹操收降吕布来增强实力,于是用()计使得曹操怀疑吕布,最后处死吕布。
A.借刀杀人B.美人计C.连环计
3、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用()计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大军。
A.隔岸观火B.趁火打劫C.以逸待劳
A.趁火打劫B.隔岸观火C.笑里藏刀
7、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号召天下,比如刘备自称“刘皇叔”,这一计谋叫做()
A.李代桃僵B.借尸还魂C.浑水摸鱼
8、三国时,蜀国诸葛亮病死军中,临终前让姜维做出他并未死的假象,使得魏国司马懿不敢进攻,最后蜀军成功撤退。诸葛亮用的计策是()
A无中生有B暗渡陈仓C隔岸观火
22、"赵构在前往金邦当人质的路上,一个臣子提醒他,要乘机观望,勿去送死。赵构观望不前,终于等到了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掠去,而捡到了皇位。此经典案例运用了()策略。
A反客为主B败战计C美人计
23、"明朝在经历了“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三大宫廷奇案之后,由十万名太监组成的宫廷势力,左右了大局,他们借傀儡皇帝这棵树,来开自己的花。这就是()
A走为上B反间计C苦肉计
28、"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A李代桃僵B顺手牵羊C打草惊蛇
29、"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A顺手牵羊B反间计C打草惊蛇
30、"在宋、金长期对峙中,金人采取“用敌制敌”策略,扶立刘豫为皇帝,来治理占领区。岳飞为了颠覆刘豫政权,巧施(),并利用金兀术仇视刘豫的心理,废黜了刘豫。最后,金兀术又利用宋高宗对岳飞既爱又恨的矛盾情结,与秦桧联手,导演了另一出反间计。
A.偷梁换柱B.浑水摸鱼C.金蝉脱壳
9、战国时,秦赵交战,秦国大将白起将赵国军队引入自己的埋伏圈,将其全部击败。这一计策是()A.釜底抽薪B.关门捉贼C.反客为主
10、"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假书信骗曹操,使曹操误会并处决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周瑜用的这一计是()
A.反间计B.隔岸观火C.浑水摸鱼
1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装被雷声吓得掉了筷子,曹操见状以为刘备胆小怕事,从而放松了警惕。刘备用的计策是()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
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
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
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3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21、"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2、"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23、"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24、"无中生有:
A树上开花B反客为主C美人计
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这是著名的()
A上屋抽梯B树上开花C反客为主
25、"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的故事。讲述的是关于()的计谋。
A美人计B空城计C反间计
4、三国时期,曹操被袁绍围困于白马城。曹操兵分两路攻打袁绍,最终解白马之围,使用的计谋是()。
A.空城计B.远交近攻C.声东击西
5、古人云: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意思就是要以少量的损失取得很大的胜利,这一计策是()
A.李代桃僵B.偷梁换柱C.隔岸观火
6、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在《三十六计》中被叫做()
17、"下列不属于“混战计”的是()
A.釜底抽薪B.金蝉脱壳C.假痴不癫
18、"抓住敌人的首领,打击敌人的精锐力量,使敌人陷入混乱,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计策是()A.隔岸观火B.擒贼擒王C.釜底抽薪
19、"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十六计”中()计策的最好例子。
A.欲擒故纵B.笑里藏刀C.擒贼擒王
20、"三国时,曹操偷袭袁绍的乌巢,烧掉袁绍军粮,使得袁绍军队军心浮动,无心恋战,最后袁绍打败。
曹操运用的计谋是()
A.隔岸观火B.趁火打劫C.釜底抽薪
21、"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十四月怀胎”的谎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筹划夺嫡大计。他(),以埋蛊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刘据。而曾经自诩英明的武帝,在这场残酷的斗智游戏中彻底失败,在“思子宫”里孤独地度过晚年。
26、"大纵横家苏秦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共同演出一():
由燕国为苏秦公开制造罪名,予以逮捕下狱,苏秦趁机亡命至齐,暗中实施“强燕弱齐”大计。
A苦肉计B反间计C空城计
27、"春秋时代,晋献公宠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众公子相继出亡。公子重耳()走了十九年,终于获得秦穆公的帮助,兵不血刃地回国登位,成为“晋文公”。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25、"《打草惊蛇》:
西晋前秦帝国,皇弟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谋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室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
26、"《借尸还魂》:
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取“晋”室而代之。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14、"下列属于“敌战计”的是()
A.顺手牵羊B.擒贼擒王C.上屋抽梯21
5、"赤壁之战中,周瑜打黄盖,用()计骗得曹操十万兵马一败涂地。
A.连环计B.欲擒故纵C.苦肉计
16、"三国时,司马懿带十几万魏兵攻打蜀国,处于劣势的诸葛亮却打开城门,悠闲地弹琴,看似胸有成竹。司马懿因此不敢进攻,并下令军队撤退。诸葛亮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A.笑里藏刀B.浑水摸鱼C.空城计
29、"《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他利用虞公贪婪的心理弱点,赠送以玉璧、良马与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装。但晋国班师回国途中,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
30、"《偷梁换柱》:
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了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更立胡亥为帝,杀尽秦始皇的子孙,斗垮李斯,一步完成他的“乱秦亡秦”计划。()
27、"《擒贼擒王》:
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
1擒王”。()
28、"《釜底抽薪》:
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
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这就是美人计24李渊采取韬晦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三十六计源自阅读考级题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
一。"()
A.假痴不癫B.金蝉蜕壳C.苦肉计
12“三十六计”中,与“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等相同意思的计策是()A.借刀杀人B.偷梁换柱C.反客为主
13、"东汉末年,孙权攻占卢江郡时,用计将保卫卢江郡的敌人骗到别的地方,再攻打卢江郡,轻而易举取得胜利。这一计策是()
A.调虎离山B.关门捉贼C.瞒天过海
二、选择题:
1、战国时,孙膑围困()国来解救赵国之困,这一国家是()
A.秦国B.魏国C.齐国
2、三国时,刘备怕曹操收降吕布来增强实力,于是用()计使得曹操怀疑吕布,最后处死吕布。
A.借刀杀人B.美人计C.连环计
3、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用()计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大军。
A.隔岸观火B.趁火打劫C.以逸待劳
A.趁火打劫B.隔岸观火C.笑里藏刀
7、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号召天下,比如刘备自称“刘皇叔”,这一计谋叫做()
A.李代桃僵B.借尸还魂C.浑水摸鱼
8、三国时,蜀国诸葛亮病死军中,临终前让姜维做出他并未死的假象,使得魏国司马懿不敢进攻,最后蜀军成功撤退。诸葛亮用的计策是()
A无中生有B暗渡陈仓C隔岸观火
22、"赵构在前往金邦当人质的路上,一个臣子提醒他,要乘机观望,勿去送死。赵构观望不前,终于等到了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掠去,而捡到了皇位。此经典案例运用了()策略。
A反客为主B败战计C美人计
23、"明朝在经历了“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三大宫廷奇案之后,由十万名太监组成的宫廷势力,左右了大局,他们借傀儡皇帝这棵树,来开自己的花。这就是()
A走为上B反间计C苦肉计
28、"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A李代桃僵B顺手牵羊C打草惊蛇
29、"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A顺手牵羊B反间计C打草惊蛇
30、"在宋、金长期对峙中,金人采取“用敌制敌”策略,扶立刘豫为皇帝,来治理占领区。岳飞为了颠覆刘豫政权,巧施(),并利用金兀术仇视刘豫的心理,废黜了刘豫。最后,金兀术又利用宋高宗对岳飞既爱又恨的矛盾情结,与秦桧联手,导演了另一出反间计。
A.偷梁换柱B.浑水摸鱼C.金蝉脱壳
9、战国时,秦赵交战,秦国大将白起将赵国军队引入自己的埋伏圈,将其全部击败。这一计策是()A.釜底抽薪B.关门捉贼C.反客为主
10、"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假书信骗曹操,使曹操误会并处决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周瑜用的这一计是()
A.反间计B.隔岸观火C.浑水摸鱼
1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装被雷声吓得掉了筷子,曹操见状以为刘备胆小怕事,从而放松了警惕。刘备用的计策是()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
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
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
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