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论据的选用与分析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学案一
议论文论据的选用与分析
【训练目标】
1、学习概括事例的方法
2、掌握分析事例的技巧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

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会述例,会析例。

一、会述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题、点题。

因为人物的经历和人物性格都是多元的,表述事例时要始终指向中心话题、或文题、或段落分论点。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高考满分作文《价值与位置》)
文中点了一句“站在诗人的位置上”,段落结尾又反问了一句“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指向非常明确,扣题很紧。

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
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去庞杂,留其所需。

有三个办法。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

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所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

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
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经剪裁舍弃可变为: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

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它。

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

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遇。

经过剪裁舍弃,材料保留了原材料的时间轮廓,但在概括的同时,更加突出了“机遇”这一主题词,使材料表述信息明确,语意集中。

第二是挖掘增补法。

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

因此,“叙
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一考生以英国记者卡特自杀为例进行了挖掘增补:
原材料: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

照片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将她吃掉。

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挖掘增补后可变为: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

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德与人性。

(以上述例简洁)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赶走了秃鹰,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

“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

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

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

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位考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掘出自己需要的三层论据含义:一是卡特的陨落是因为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二是惋惜之余,我们还应唤起心灵的坚强与无畏,不要让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三是要成就勇敢,必须握紧拳头跨过这道坎!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跨越时空的名人典例进行荟萃,并辅以整句句式进行排比表述。

这种表述模式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

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句形式。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

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

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注意:述例表述要强调事例的有序排列,或是时空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视其所需而定。

句式结构可以是连用条件句,或是连用因果句,或是连用反问句,或是连用转折句,等等。

二、会析例
议论文写作不能“以例代议,例而不议”,即使是事例语段,也不能仅只“摆事实”,还得要结合论点或分论点,进行分析或概括说理。

一般而言,常用的析例方法有:例后解说、假设分析、因果分析、归纳分析等。

第一是例后解说法。

表述一个比较长的例子,如果觉得这个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时你就要把它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有什么关系。

例:《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

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

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
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高考陕西满分议论文《感情不是保险绳》)
【牛刀小试】
下面的事例如果用来论述感激,引用完事例后,你将如何例后解说?
有一年,一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城行医,他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的病,没有向他收一分钱。

那山人回到家,砍了一捆柴,步行了整整三天,把这捆柴送到了医生的面前。

这位山地人不知道,在现代生活里,几乎已经没有了烧柴的项目。

从这一点来说,他的礼物、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每当那位医生想起这件事时,总是动情地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没收过这么贵重的礼物。


【分析示例】一捆柴,只是荒山中一些枯死的树枝,然而因为感激,干柴变成了无价,只要有感激,有感激就足够了。

你可以没有贵重的礼物,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你可以没有感谢的只言片语,只要有感激的至诚,就足以让人珍藏一生。

第二是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举出事例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这样做,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

进行假设性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如果所举事例是正面的,那么你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事例是反面的,那么你应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例:纣王由于宠爱妲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谏,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有色镜”,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2003年高考陕西一考生满分议论文《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牛刀小试】
下面的事例如果用来论述选择的,叙述完事例后,请你用假设性的语言对其进行分析,以突出它所作出的选择的正确性。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分析示例】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就不会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不朽巨著。

几十年后,世界上也许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第三是因果分析法。

就是叙述完事例论据之后,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片段)
【牛刀小试】
针对下面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请你用设问的方式进行分析。

艾萨克·牛顿,1642年出生,他活了85岁,他的成就很多:通过万有引力的研究,创立科学天文学,通过对光的分解的研究创立了科学光学;借助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丰富了高等数学;借助对立的本性的认识,确立了科学力学。

可他这些成就,是在青壮年时期取得的。

他在后半生干了些什么呢?《数学原理》未竟,他就跻身政界,托亲求友,于1696年谋得铸币大臣之职。

让真正的艾萨克·牛顿一闪即逝。

【分析示例】为什么艾萨克·牛顿34岁以前成就斐然,而之后却一无所获呢?原因在于他改变了自己,丢掉了自己的优势转而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政务。

虽然他年轻时写过“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可他并没有“从一而终”。

可见,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盲目地追随别人改变自己就不会有所成就。

第四是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要证明的论点,对事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归纳总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回扣凸现其论点。

例:“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论据一)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

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论据二)
无论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是唐明皇善始不能善终,历史都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

(归纳分析)(高考优秀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在前面三个事例紧扣文题叙述后,最后一段结合中心话题进行共同点归纳,既再次明确了事例的指向和指向,又深入揭示了事例的共性特点:人情的亲疏足以令人令人昏聩。

【牛刀小试】
下面是一篇文章中的片断,两个事例已叙述清楚,请你在两个事例之后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事例进行分析,透过不同挖掘相同点。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分析示例】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作文训练题】
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会更广阔。

你看过东方喷薄的日出么?你仰望过头上灿烂的星空么?你有没有注视过辽阔的地平线?……自然界无时无刻都在给我们美得的享受,自然界无时无刻都在给我们以启示,自然界给予我们太多,或者说我们索取了太多!所以自然有时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惩罚!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