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试卷分类汇编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九年级化学试卷分类汇编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及答案)
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这个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为()
A.B.
C.
D.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5.4碱的性质3
【答案】C
【解析】
【详解】
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开始表现为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中性,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则pH值小于7。

故选C。

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3的稀盐酸的是
A.B.
C.
D.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故选项错误;
B、未加水稀释的稀盐酸pH=3,小于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
C、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但无限接近7;故选项正确;
D、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人铁粉至过量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将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来源】【万唯】山东省东营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白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向H 2SO 4、MgSO 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先发生的反应是
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pH 由小变大;后发生反应
42242NaOH+MgSO =Mg OH +Na SO (),溶液的pH 为7且保持不变,当滴入的NaOH 溶液过量时,溶液的pH 将逐渐增大,A 正确;
B.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由方程式Fe+2AgNO 3=Fe(NO 3)2+2Ag 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增大;待硝酸银反应完,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减小,直至硝酸铜消耗完,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B 正确;
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比不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C 正确;
D.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D 错误。

故选:D 。

【点睛】
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类型的题目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4.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Cl 2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来源】2019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沉淀质量随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钡完全反应后,硫酸钡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pH>7,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加,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不符合题意;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一开始无沉淀生成,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随碳酸钠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待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水
B.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来源】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的pH小于7,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的接近于7,不会大于7,A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的量逐渐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氧气的质量0,反应过程中氧气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图像从原点开始,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C选项图像变化正确,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硝酸钡与硫酸或硫酸钾反应均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一开始就会生成沉淀,D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等质量块状或粉末状的CaCO3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探究加MnO2与不加MnO2对等质量、质量分数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
【来源】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B、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水是中性液体,溶液中的酸性不断减弱,pH增大,但溶液始终是呈酸性,图中的pH曲线无限接近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溶液
中的溶剂不断减少,氢氧化钙不断析出,溶液中的溶质不断减少,曲线不断降低,不符合题意;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根据方程式22Mg+2HCl=MgCl +H 和22MgO+2HCl=MgCl +H O 对比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与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比都是73:95,也就是说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相同,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也相同,曲线在同一线上。

设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质量为M ,则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95M 24 ,氧化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95M 40 ,因为95M 24>95M 40
,所以镁的曲线要比氧化镁的曲线高,符合题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曲线是水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装有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 (OH )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时练习: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沉淀随Ba(OH)2溶液的加入逐渐变大,稀硫酸反应完后不再增加,选项A 正确;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钡溶液中也含水,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即使反应结束水的质量也应该不断增加,选项B 不正确;
C 、溶液的pH 随Ba(OH)2溶液的加入逐渐变大,选项C 正确;
D 、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恰好反应时为零,Ba(OH)2溶
液过量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选项D正确。

故选B。

9.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加足量水B.加足量锌
C.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来源】2013届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对酸用水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值不会超过7,故A错误,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错误,
C、硫酸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不能从零开始,故C错误,
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来源】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1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 2 和图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图 2 中 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B.图 2 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C.图 3 中e → f 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图 2 中c → 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来源】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合肥四十五中芙蓉路分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
A、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A正确;
B、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B正确;
C、图3中e→f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D不正确。

故选D。

1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实验过程向一定量NaOH溶
液中加水稀释, pH
的变化
一定压强下,CO2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时,在密闭容
器中压强的变化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
Mg和Zn中加入等质
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氢气质量的变化
A.A B.B C.C D.D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其pH值会无限接近7,不会低于7,不符合题意;
B、一定压强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符合题意;
C、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消耗氧气,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初始值,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图像横坐标为时间,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故先反应,金属足量,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C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13.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2
CaCl溶液.NaCl溶液均为中性)。则X可能是
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2
()
CaCO固体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3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撷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则有:
A、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水,酸性溶液不断稀释,pH值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和大于7,A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时pH值等于7,继续加入,立即大于7,并逐渐增加,B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C、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反应完之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过程中维持等于7,氯化钙完全反应后,pH大于7,C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对应,符合题意;
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1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 =2的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时,向一
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
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盐酸和氯化镁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
氧化钠溶液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 =2的稀盐酸至过量,最终溶液的pH>2,错
误;B、氧化钙能与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有氢
氧化钙析出,故溶质减少,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也会减少,
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溶质质量增多,但少于原溶液中的溶质,正确;C、滴加的氢氧化钠溶
液先与盐酸反应,待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错误;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错误。

故选B。

16.下列实验操作与图象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操NaOH溶液中不断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用等质量、等质量分
作加水稀释气足量的镁、铝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


A.A B.B C.C D.D
【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宏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
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故B不正确;
C、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镁、铝过量,按稀硫酸的质量算,稀硫酸质量相
等,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催化剂反应较快,无催化剂反应较慢,催化剂不改变
生成物质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变化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向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
C.向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来源】2019年6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沙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向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B.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A点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来源】2020年河南省公益线上大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A→B的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到大于7,反应过程中酸性消失,盐酸被消耗,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A正确;
B、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开始溶液呈酸性,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点溶液的pH小于7,溶质为HCl和NaCl,故C错误;
D、B点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向B点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A。

19.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钾
C.b点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来源】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罗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起点处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a点pH值小于7,硫酸有剩余,故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钾和硫酸,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硫酸钾溶液呈中性,b点pH值等于7,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c点pH值大于7,氢氧化钾过量,溶液呈碱性,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来源】2019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共同体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Fe+2HCl=FeCl+H↑,镁与稀盐酸反应:
C、铁与稀盐酸反应:
22
Mg+2HCl=MgCl+H↑,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22
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