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隐学习”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内隐学习”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建立作者:金小树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0年第09期
提到学习,人们便认为它是学生在有意识状态下实现的一种有步骤、有计划、有逻辑性的活动。

其实这只是外显的学习状态,与此相对的还存在着一种内隐学习方式。

教师通过构建内隐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无意识情况下进行学习,而且随着环境中意外因素的添加,学生也能够在无计划的状态下实现仅靠直觉和感悟的学习。

另外,学习空间是广阔的,这意味着内隐学习环境具有扩展性,一旦时空的拓展实现,学生的学习便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他们会在极为放松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做出内隐学习的反应,语文素养便在这种毫无察觉的状态中形成。

功利心太强的学习环境往往是狭隘的,它不仅存在限定因素,还使人丧失投入其中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创造一种“内隐学习”环境氛围,它的主要特点是“无为”。

所谓“无为”即“无所不为”,它的无目的性反而使它自身形成宽泛的目的性。

这种宽泛的目的性却不被察觉,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任务变量中会予以实现。

所以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显然更值得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它能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力,并在毫无察觉的状态下实现知识的积累及能力的形成。

这表现出内隐学习的本质,即学生得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内隐学习的过程中,同时通过内隐学习而获得的知识也是不被学生所意识到的。

而与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协同而来的便是兴趣。

这更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

教师在教学之前设置教学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受到启发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并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思想。

但是随着具有目的性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会因为对所要进行的以创造为目的的活动缺乏经验而感到焦虑。

因此,教师要创造一种内隐学习环境氛围,削减学习环境的目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无意识性,能够自然而然且心甘情愿、毫无觉察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

例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我来班级之前,坐在我对面的老师给我六根小棍,让我想想能组成什么?可以是字,可以是图形,我还没来得及想。

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一想吗?”这一问题看起来是其他教师给另一位教师出的题,但实际上是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制造的内隐学习环境。

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希望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已经无意识地参与到内隐学习过程中,而通过思考获得的领悟也是不被学生所意识的。

学生纷纷给出答案:可以组成田、米、旧、旦、只、共等字,还有学生发挥创造摆出各种图画,如山、栅栏等等。

当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创造的兴趣,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便相对容易很多。

《六韬》中有言“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说明周密计划的重要性。

可以说,计划在前实施在后是很多人做事或学习的信条。

他们按照计划总结的框架指挥自己的行为,一旦有意外事件发生,则会产生计划被打乱的焦虑,或大失所望,或一蹶不振。

因此,有计划地做事学习并非唯一准确而能够抵达目的地的途径。

相反,可能因为计划的框架而限制多种可能性,可能会使
人忽略计划实施过程中某个灵感瞬间萌发的神来之笔。

因此,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学生灵活变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在无计划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这是内隐学习的另一展现途径。

在这里,教师可以在内隐学习环境中制造一些意外情况,让学生在无计划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受用自己的直觉和感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

教师确定了教学难点,即理解并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有计划的且按部就班的认知方式并不能起到高效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在课堂建立内隐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毫无准备、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实现关于事实论据的认识及应用训练。

并利用意外情况的添加,训练学生阅读与写作灵活变通的能力,为其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中奠定基础。

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提出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作者应用的论证方式,并对事实论据有一定的理解。

然后教师再进行课文阅读,并在合理的地方适当加入事实论据,学生在没有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接受到教师传递的意外信息。

面对这种意外情況,学生灵活变通,将教师的论据融入文章,并提炼与之对应的观点及其作用。

如,在文章第十二段和第十三段之间插入牛顿被熟透的苹果砸到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以及阿基米德洗澡看到水溢出水盆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

通过对论据的总结,学生得知教师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保持好奇,留意细小的想法,创造力才会来敲门。

在这里,学生完全通过直觉和感悟,在无计划的状态下,对论据的作用产生深刻的认识,另外又在无意间对论据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整个过程中,内隐学习的音律绵延不绝。

人们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无限宽广地扩展世界;二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在语文课堂内隐学习中,教师不断关注学生对内心世界的扩展,而忽略内隐学习环境时空的外延。

从语文内隐学习的概念来看,语文知识的获得及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都是学生不知不觉中,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实现的。

而语文环境创设的空间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社会生活,甚至是世界国家,因此,教师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由向内的内心世界的扩展过渡到向外对无限宽广世界的探索。

随着内隐学习环境时空的拓展,学生定能获得知识能力更高效的发展。

还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

为了避免学生将课本学习的感悟与生活分离开来,教师可进行内隐学习环境时空的拓展,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将从课文中提炼的观点融入生活实际。

这可避免学生在得知任务目的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为谨慎这一问题。

那么如何做到不知不觉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勇于应用创造性思维”这一主题进行生活见闻实录。

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看待事物的思维方法实现对自己的反观,这样一来课本的观点便不知不觉间融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当中了。

这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在毫无认识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了课本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内隐学习是一种很独特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力地避免思维在有意识、有框架的学习状态下受到拘囿。

内隐学习环境的创设,不对学生的思考、想法设限,所以不仅会
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意外收获,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注: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内隐学习理论’引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语文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