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
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
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
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
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4.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
”乃酬①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
王,经宿②而鸟死。
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⑤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
②宿:一夜。
③遑:忧虑。
④帐:遗鴨。
⑤直:同“值”,价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国人道之 ________
②得一人之使 ________
③咸以为真凤而贵 ________
④遂闻于楚王 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我闻有风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下面是两位同学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________”,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小涵:(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
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________”(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________(不引用原文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涵: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B.场主积薪其中
C.一狼洞其中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
③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
④意暇甚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诚子书》)(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年与时驰 ________
③遂成枯落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
(3)(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与“________”都指出了“不静”的危害;(乙)文中,
表明了孔子立志勤学的句子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分别简要说说诸葛亮和孔子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友人惭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⑤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B.恐去母而死也/去后乃至
C.恐他人又见/恐前后受其敌
D.吾闻有阴德者/不若无闻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B
解析:(1)振奋;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达到
(2)①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②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3)B
(4)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5)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用人唯贤。
2.C
解析:(1)C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作为领导不仅要有好的管理能力,还要体贴,关心百姓,部下,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人;作为辅佐领导的人,要做到时刻提醒领导,明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话。
3.A
解析:(1)A
(2)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4.C
解析:(1)fǒu;shí
(2)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
(3)C
(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5.D
解析:(1)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从容,悠闲;大腿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D
6.(1)国都;使唤;都;知道,听说(使……知道)
(2)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
(3)①听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
②路人正想将山鸡献给楚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4)省(节省、节约);“令人问之于丁氏”;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不要
盲目信从,一定要去认真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有求证精神。
7.C
解析:(1)聊斋志异;聊斋先生
(2)C
(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4)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狼的贪婪。
(5)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②像狼一样的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③面对危险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
④不要被貌似强大、凶恶的事物吓倒,首先要在心理上战胜对手。
⑤不要被貌似凶恶的事物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⑥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将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8.B
解析:(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两个牧童进入山中,来到一个狼洞,发现洞中有两头小狼。
(3)D
(4)乙文中两个牧童在并没有受到狼的攻击的情况下,仅仅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就生生累死了一头母狼,表现出人性中恶的一面。
(合乎情理即可)
9.(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10.(1)增长;疾行;于是、就;越过
(2)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②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
(3)险躁则不能治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孔子强调要立志勤学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11.(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
(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
(3)诚信;礼貌;真诚
(4)这是一道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
元方批评友人
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12.A
解析:(1)A
(2)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3)“见两头蛇,杀而埋之”表现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表现出他的孝顺;“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表现出他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