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
B. 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 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详解】A、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合成乙烯,根尖细胞中也含有乙烯,A错误;B、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籽番茄,B错误;
C、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利用较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除去小麦田中 双子叶杂草,C错误;
D、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用赤霉素处理的芦苇,能显著提高其纤维长度,D正确。
D、标记后放回的田鼠更难被再次捕捉,从而导致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被标记的数目偏小,因此会使调查结果偏大,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B.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的协调就可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胰岛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D为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A、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考查对内环境稳态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4.关于如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生长现象,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f,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2f,h)
B.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0,f)
【详解】A、由于受重力影响,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f,近地侧被抑制,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A错误;
B、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f时,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f,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面,B正确;
C、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利用大于h的生长素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正确;
D、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D正确;
故选A。
【点睛】结合生长素的两重性及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分析题图。
【详解】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由于不是在反射弧上完成的,不是反射,A错误;由图可知,只刺激b神经元时,c不兴奋,可推测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抑制作用,B正确;适宜强度刺激b神经元,b神经元兴奋,会产生电位变化,C错误;若c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刺激能够分泌促激素,则c为垂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及动作电位的发生。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抑制,不产生动作电位。
B、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
D、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C. 两种活动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也都受大脑皮层控制
D. 两种活动的过程中都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是最简单的反射活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故选A。
【点睛】
6.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下实验:①只刺激a神经元,②只刺激b神经元,③先刺激a立即再刺激b。结果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பைடு நூலகம்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属于反射
B.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抑制作用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主要分布于未成熟的种子、幼芽、幼根等幼嫩组织和器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②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③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细胞分裂素
根尖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①促进细胞分裂;②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③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④促进气孔的开放
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渗透压的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内环境稳态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但是也离不开其他系统的参与,如运动、消化、呼吸等系统,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但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D错误.
【详解】A、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t=N0· ,其中 为1.015,此时田鼠种群表现为“J”型增长,A错误;
B、当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此时田鼠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因此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防止鼠害的最佳时期是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的某时期,而且越早防治越好,B错误;
C、通常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错误;
D、两种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故都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D正确。
D. 标记后放回的田鼠更难被再次捕捉,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C. 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C点对应的g浓度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小于g,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大于g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D点生长素的促进效应相同,E点生长素浓度为h时促进作用降低至0。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要求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分布部位及功能,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列有关人体膝跳反射与“憋尿”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种行为的反射弧都包括五个基本结构组成部分
B. 相应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仅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C.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D.传出神经可以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详解】A、两种行为的反射弧都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结构组成部分,A正确;
B、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B正确;
C、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憋尿”行为受大脑皮层控制,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C.适宜强度刺激b神经元,b神经元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D.若c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刺激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则c为垂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只刺激a神经元,甲出现动作电位,说明突触1释放的递质起兴奋作用,②只刺激b神经元,乙不出现动作电位,③先刺激a立即再刺激b,动作电位减弱,说明突触2产生抑制作用。
故选B。
2.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t=N0· ,其中 为1.15
B. 当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C. 标志重捕法还可用于调查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不含乙烯
B. 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正常的番茄种子
C. 利用较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除去小麦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D.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其纤维长度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正确;
B、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主要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但是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也就是说脑神经也对内脏器官有支配能力,B错误;
C、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正确;
D、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D正确。
脱落酸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
是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①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②促进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③引起气孔关闭,增加抗逆性
乙烯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
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③促进气孔关闭,促进侧芽、块茎休眠;④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分认定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及生理功能: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生理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嫩叶、发育中的种子
在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①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②促进子房发育;③促进生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