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课件(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4
6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汉武帝尊儒: (1)起用儒生。 (2)把 五经 规定为国家教科书,儒学垄断教育。 (3)中央兴办 太学 提高儒学地位。 (4)地方郡县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独尊。 3.结果: 使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 ,逐 渐成为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C. 其经济主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该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蔚然大宗
• 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 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 因素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 C.现实统治需要
2020/5/14
8
1.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 启示。如孔子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 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 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我们可以也应该借 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 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 情怀;
2020/5/14
10
例题: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 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 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 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
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 B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解读史料
孔子提出“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 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 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
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
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
的。
2020/5/14
24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
2020/5/14
1
一、“百家争鸣” 1.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 (1)经济上 井田制 瓦解, 封建经济 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 (3)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崛起。 (4)文化上 私学 兴起。 2.概念: 春秋战国 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术 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彼此学习、吸收,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
思想被剔除出去
2020/5/14
21
答案解释: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 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 的思想后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在汉代时统治者采取外儒内法的方式进行管理, 所以选D。
2020/5/14
14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 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 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
人物是( C)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2020/5/14
15
答案解释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 论。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 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 而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 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2020/5/14
7
1.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诸子学说也是政治学派的总称,这是因为 其各家的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 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 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 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 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 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 的主要是儒、道、法。
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
“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B)
A.“仁”
B.“礼”
C.“德”
D.“孝”
答案解释: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 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020/5/14
25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后练习题
• 1.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 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该思想家主张( )
2020/5/14
5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条件: (1)汉初的“ 无为而治 ”政策引发了社会危 机;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政策。
(2) 董仲舒 改造儒学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最 主要)。董仲舒把 道 家、 法 家和阴阳五行家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其主张包括: 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②宣扬“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③提倡“ 三纲五常 ”。
2020/5/14
2
一、“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 时间 地位 孔子 春秋 儒家 创始 人
儒家 孟子 战国 亚圣
荀子 战国 集大 成者
主张
核心:“ 仁 ”;政治: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教 育: 有教无类 ;性相 近
“ 仁政 ”;提出民贵 君轻;性本善
仁义、王道;“ 君舟民 水 ”论;性本恶
2020/5/14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加强君权
D.兼爱尚贤
• 2.《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 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
•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 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 3.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 群也,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以 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 )
2020/5/14
22
解读史料
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孔子阐释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 间应该有的社会关系。如果各人都按自己身份行事, 家庭就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时,国家就会安宁, 天帝治下的一切就能和谐共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020/5/14
23
解读:
2020/5/14
13
2.汉代儒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汉王朝加强了对思 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 步。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皆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 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光大了儒学的精神。但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 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 思想界探索的精神,有消极之处。
3
一、“百家争鸣”
派 别 道 家
法 家 墨 家
2020/5/14
代表 时间 地位
老子 春秋 道家 创始 人
庄子
战国
韩非 战国 子
墨子 战国
主张
世界本原是“ 道 ”; 政治:“ 无为而 治 ”;朴素辩证思想 世界万物是 相对的 ; 消极主义 “ 以法治国 ”;君主 专制 兼爱、非攻、尚贤
4
一、“百家争鸣” 4.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潮流。 (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 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020/5/14
16
知识链接
早在古代,儒家就提出了包括人与自然和谐、 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政治和谐等方面在内的和谐 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儒家的和 谐思想有很多相通、相融之处,这就决定了中国古 代儒家的和谐思想有可供我们借鉴的重要价值。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在今天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孔子“仁”的思想、 以德治民的主张,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 荀子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的思想, 都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0/5/14
26
• 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 达了手工业者( )
•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2020/5/14
17
例题: 下列儒学主张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
有借鉴意义的有( ) D
①“为政以德” ②以道德理性指导行为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孝为“天经”“地义” ⑤仁、义、礼、智、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20/5/14
18
答案解释: 此题结合热点问题从儒学的 思想入手,考查儒学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要 注意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儒学思想的优秀成分和消 极因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 5.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对这一学派的描 述正确的是( )
• A. 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
B. 其学说最符合当时的时代趋势
2020/5/14
20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
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
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
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D)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 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1
答案解释: B。A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不能 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与题 意不相符,C是墨家的“兼爱”观点,D是法家的 观点。
2020/5/14
12
2.汉代儒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董仲舒通过对《春秋》的解释,将先秦的儒学 思想与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起来,改 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有为” 政策的时代需要,因而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 秩序,有利于节约民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 生产的发展,总之有利于扭转汉武帝时代内外松弛 的局势,因此,汉代儒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因为 汉武帝的赏识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政策的 实施,儒学获得统治地位,进而使儒家思想逐渐成 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20/5/14
19
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思想
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 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 礼治和仁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暴 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三 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我国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实 践中往往兼采三种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不是只用其一。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20/5/14
27
2020/5/14
9
• 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 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 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 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 立人格。我们还可以借鉴墨家的“兼爱”、 “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 、“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