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把握逻辑要义第2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参与:运用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设疑激趣|情景导入
逻辑思维能力在当下社会是人和人沟通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我们有清晰的头脑去面对。
探究: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提示:同一律(确定性要求)、矛盾律(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明确性 要求)。
矛盾判断 和反对判 断
一致性(“A”和“ “自相 非A”不能同真,矛盾” 必有一假)
在同一思维过 排中律 程中,两个互 A或者
相矛盾的思想 非A 不能同假
矛盾 判断
明确性(“A”和“ “两不 非A”不能同假,可” 必有一真)
【探究总结】 1.同一律 (1)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 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 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3)注意: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
规律 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 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每一思 A是 同一律 想必须保持自 A 身同一性
概念或 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 概念 ”“偷 换论题 ”
规律 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 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 矛盾律 程中,两个互 A不是
相矛盾的思想 非A 不能同真
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 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3)注意: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 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总结: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其中被拘审。四人的口供 如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描述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 课标 要求 2.解释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要求。
3.正确区分三大逻辑思维规律。
政治认同: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核心 科学精神:理解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与科学思维的关系;结合
素养 实例区分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
【方法技巧】三大规律的区分方法
规律
范围
要求
同一律
概念或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矛盾律 矛盾判断、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排中律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真假混在一起,落在这样
境界的人实际不能说出也不会说出任何可以令人明了的事物。”他实际
上强调了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如果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A.甲是罪犯 B.乙是罪犯 C.丙或丁是罪犯 D.已知条件下,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答案】D 【解析】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由 “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假话。由 甲说假话,可得丙不是罪犯;由丙说假话,可得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 犯,二者矛盾,D正确。故选D。
小张买了一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
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
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小张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时
的。下列选项中对小张推断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小张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三分钟,挂钟比
标准时一天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判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 错误。( × )
提示: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 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
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
言以对。这表明
【判断】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 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 )
提示: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 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 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
3.三大规律的意义 (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 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 _正__确__思__维__活__动___的总 结。 (2)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 ___科__学___的 思维。
【辨析】逻辑矛盾等同于辩证矛盾。 提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根本区别是: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即 自相矛盾的判断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既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事 物不具有该属性;而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 反相成的属性。在日常思维中区分自相矛盾和辩证矛盾,要特别注意把 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相区别。“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 点”,如果其所表达的是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 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则其所表达的是辩证矛盾思想;若理解成物 体运动“既有连续性,又没有连续性”,那就是逻辑上自相矛盾的思想。
3.排中律 (1)基本内容: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 “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 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 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 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2.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 __同__一__性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 “____偷__换__概__念____”或“偷换论题”。
【知识拓展】转移论题 所谓转移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所要论证的论题抛在一边, 而用似是而非的论题取代了原论题。 3.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 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 __同__一____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 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B.小张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小张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
接和标准时比
D.小张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
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解析】本题考查同一律。材料中提及的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 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相对照的结果,因而是不准 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标准时间相对照的结果,是准确的 三分钟。小张的推断违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D正确。故 选C。
问题: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评论不同学生发言的对错。 提示:甲的话是正确的。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 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 的。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话 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自主论证】
【答案】B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_A__或__者__非__A___”来表示。这个公 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 逻辑错误叫作 “__两__不__可__”。
2.矛盾律 (1)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 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 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自相矛盾”。 (3)注意: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 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遵循矛盾律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怎样理解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 【情景讨论】
物理老师问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铁块若化 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说:“增加1/33。” 学生乙说:“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 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说:“你俩说的都对。” 学生丁说:“你俩说的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如果C是真的,则说明这个婴儿的体重低于同龄其他婴儿 的体重的原因是他出生时体重较轻,不一定是他的体重增长速度较慢, C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平均体重”,结论中被偷换成了“体重 增长率”,A、D排除;材料结论中的“期间”指的是从出生到3个月期 间,而B说的是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话题范围扩大了,排除。故选C。
()
①理发师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 ②理发师的说法不违背逻辑规律
③无论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 ④根据招牌所言,
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律。上述逻辑推理中,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 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也就是说,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 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里不给自己 理发的人理发,即他不能给自己理发。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 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故 选B。
自主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疑解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同一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A__是__A__”来表示。这个公式的意 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 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知识拓展】同一律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维对象的统一。 (2)概念的同一。 (3)判断的同一。
框题小结|知识体系
对点精炼|素养达成
考点 同一律 1.我国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在5-6千克。因此,如果一
个3个月的婴儿体重只有4千克,则说明期间他的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如果下列选项中是真的,最能够说明上述论证存在漏洞的是
() A.婴儿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发育不正常 B.上述婴儿在6个月时的体重高于平均水平 C.上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低于平均水平 D.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
【答案】D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矛盾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__A_不___是_非___A____”来表示。这个 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 辑错误叫作 “_____自__相__矛__盾_____”。 3.矛盾律与自相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 映。
考点 矛盾律 2.犯罪分子王某参与了一起抢劫案,在抢劫中致使银行工作人员
重伤。说王某是重伤罪是对的,说王某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这一说法
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矛盾律 C.不违反逻辑规律 D.违反了排中律 【答案】B
()
【解析】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 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 必有一假。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在本题中,王某要么是重伤罪,要么不是重伤罪,不能出现既是重伤罪, 也不是重伤罪的说法,B符合题意。故选B。
设疑激趣|情景导入
逻辑思维能力在当下社会是人和人沟通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我们有清晰的头脑去面对。
探究: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提示:同一律(确定性要求)、矛盾律(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明确性 要求)。
矛盾判断 和反对判 断
一致性(“A”和“ “自相 非A”不能同真,矛盾” 必有一假)
在同一思维过 排中律 程中,两个互 A或者
相矛盾的思想 非A 不能同假
矛盾 判断
明确性(“A”和“ “两不 非A”不能同假,可” 必有一真)
【探究总结】 1.同一律 (1)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 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 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3)注意: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
规律 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 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每一思 A是 同一律 想必须保持自 A 身同一性
概念或 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 概念 ”“偷 换论题 ”
规律 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 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 矛盾律 程中,两个互 A不是
相矛盾的思想 非A 不能同真
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 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3)注意: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 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总结: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其中被拘审。四人的口供 如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描述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 课标 要求 2.解释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要求。
3.正确区分三大逻辑思维规律。
政治认同: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核心 科学精神:理解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与科学思维的关系;结合
素养 实例区分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
【方法技巧】三大规律的区分方法
规律
范围
要求
同一律
概念或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矛盾律 矛盾判断、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排中律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真假混在一起,落在这样
境界的人实际不能说出也不会说出任何可以令人明了的事物。”他实际
上强调了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如果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A.甲是罪犯 B.乙是罪犯 C.丙或丁是罪犯 D.已知条件下,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答案】D 【解析】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由 “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假话。由 甲说假话,可得丙不是罪犯;由丙说假话,可得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 犯,二者矛盾,D正确。故选D。
小张买了一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
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
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小张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时
的。下列选项中对小张推断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小张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三分钟,挂钟比
标准时一天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判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 错误。( × )
提示: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 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
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
言以对。这表明
【判断】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 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 )
提示: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 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 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
3.三大规律的意义 (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 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 _正__确__思__维__活__动___的总 结。 (2)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 ___科__学___的 思维。
【辨析】逻辑矛盾等同于辩证矛盾。 提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根本区别是: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即 自相矛盾的判断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既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事 物不具有该属性;而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 反相成的属性。在日常思维中区分自相矛盾和辩证矛盾,要特别注意把 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思想相区别。“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 点”,如果其所表达的是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 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则其所表达的是辩证矛盾思想;若理解成物 体运动“既有连续性,又没有连续性”,那就是逻辑上自相矛盾的思想。
3.排中律 (1)基本内容: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 “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 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 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 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2.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 __同__一__性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 “____偷__换__概__念____”或“偷换论题”。
【知识拓展】转移论题 所谓转移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所要论证的论题抛在一边, 而用似是而非的论题取代了原论题。 3.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 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 __同__一____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 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B.小张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小张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
接和标准时比
D.小张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
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解析】本题考查同一律。材料中提及的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 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相对照的结果,因而是不准 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标准时间相对照的结果,是准确的 三分钟。小张的推断违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D正确。故 选C。
问题: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评论不同学生发言的对错。 提示:甲的话是正确的。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 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 的。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话 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自主论证】
【答案】B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_A__或__者__非__A___”来表示。这个公 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 逻辑错误叫作 “__两__不__可__”。
2.矛盾律 (1)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 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 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自相矛盾”。 (3)注意: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 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遵循矛盾律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怎样理解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 【情景讨论】
物理老师问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铁块若化 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说:“增加1/33。” 学生乙说:“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 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说:“你俩说的都对。” 学生丁说:“你俩说的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如果C是真的,则说明这个婴儿的体重低于同龄其他婴儿 的体重的原因是他出生时体重较轻,不一定是他的体重增长速度较慢, C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平均体重”,结论中被偷换成了“体重 增长率”,A、D排除;材料结论中的“期间”指的是从出生到3个月期 间,而B说的是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话题范围扩大了,排除。故选C。
()
①理发师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 ②理发师的说法不违背逻辑规律
③无论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 ④根据招牌所言,
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律。上述逻辑推理中,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 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也就是说,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 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里不给自己 理发的人理发,即他不能给自己理发。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 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故 选B。
自主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疑解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同一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A__是__A__”来表示。这个公式的意 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 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知识拓展】同一律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维对象的统一。 (2)概念的同一。 (3)判断的同一。
框题小结|知识体系
对点精炼|素养达成
考点 同一律 1.我国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在5-6千克。因此,如果一
个3个月的婴儿体重只有4千克,则说明期间他的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如果下列选项中是真的,最能够说明上述论证存在漏洞的是
() A.婴儿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发育不正常 B.上述婴儿在6个月时的体重高于平均水平 C.上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低于平均水平 D.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
【答案】D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矛盾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 “____A_不___是_非___A____”来表示。这个 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 辑错误叫作 “_____自__相__矛__盾_____”。 3.矛盾律与自相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 映。
考点 矛盾律 2.犯罪分子王某参与了一起抢劫案,在抢劫中致使银行工作人员
重伤。说王某是重伤罪是对的,说王某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这一说法
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矛盾律 C.不违反逻辑规律 D.违反了排中律 【答案】B
()
【解析】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 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 必有一假。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在本题中,王某要么是重伤罪,要么不是重伤罪,不能出现既是重伤罪, 也不是重伤罪的说法,B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