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张玉英

合集下载

一种2-肼基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Ag^+荧光探针的研究

一种2-肼基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Ag^+荧光探针的研究

第3期
古雯蕾等: 一种 2-肼基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 Ag+ 荧光探针的研究
25
SHIMADZU) 、核磁共振波谱仪( Varian NMR Systems 400 MHz) 、液 相 色 谱 - 质 谱 联 用 仪 ( LCQ Deca XP MAX 型) .
主要试剂: 2-氰基苯甲醛、2-肼基苯并噻唑、无水 乙醇、无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THF) 、二甲基亚砜 ( DMSO)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 、冰醋酸、去离 子水、FeCl3·6H2 O、AgNO3 、AlCl3 、BaCl2 、CaCl2 、CdCl2· 5H2O、CoCl2·6H2O、CrCl3·6H2O、CuSO4·5H2 O、HgCl2、 KCl、MgCl2、MnSO4·H2O、NaCl、Ni ( NO3 ) 2·6H2O、 Pb( NO3) 2和 Zn( NO3) 2·6H2O 等试剂,皆为分析纯. 1.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1.2.1 TZA 的合成[8-9] 利用 2 -氰基苯甲醛和 2 - 肼基苯并噻唑合成荧光探针 TZA,其合成路线如图 1 所示. 称取0.140 4 g 2-氰基苯甲醛( 1.05 mmol) 加 入到容积为 100 mL 的圆底烧瓶中,加入 20.0 mL 无 水乙醇,搅 拌,使 2 - 氰 基 苯 甲 醛 全 部 溶 解. 称 取 0.208 7 g 2-肼基苯并噻唑( 1.20 mmol) 添加到容积 为 100 mL 的圆底烧瓶中,再加入 10. 0 mL 无水乙 醇,搅拌直至固体基本溶解. 最后加入 5 滴冰醋酸, 在圆底烧瓶上安装氮气保护冷凝回流装置,在反应 温度为 80 ℃ 、搅拌子转速为 500 r / min 条件下反应. 待反应 2 h 后,对产物进行抽滤处理,并用冷的无水 乙醇反复 洗 涤 多 次,洗 涤 后 的 产 物 为 淡 黄 色 固 体. 将产物放入真空烘箱中烘干,得到荧光探针 TZA 为 0.180 1 g,产率为 61.63%.

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铜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铜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v i a t h e t w o d i o n a t e O a t o ms a n d b i n d s a n o t h e r C u ( I I )a t o m v i a t h e p y r i d y l N a t o m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I n i f n i t e c o n n e c — t i o n o பைடு நூலகம் t h e C u ( I I )a t o ms a n d t h e L—l i g a n d s l e a d s t o f o r ma t i o n o f a t w o - d i me n s i o n a l n e t w o r k .
p r e pa r e d.Th e p r o t o n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i mp l i e s t h a t t h e 一 d i o ne mo i e t y o f HL a d o p t s t h e e n o l f o r m.
( I I ) 配位 , 形成二维 网格结构.
关键词 : 吡啶 甲酰基 丙酮酸 乙酯;铜 ;配合 物;晶体结构 ;合成
中图分 类号 : O 6 1 4 . 1 2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4 6 3 ( 2 0 1 5 ) 0 6—0 0 4 8— 0 4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广州 5 1 0 0 0 6 )
摘要: 以3 一 乙酰基 吡啶和草酸二 乙酯 为原 料, 合成得 到 3 - 吡啶 甲酰基丙 酮酸 乙酯( 简称 H L ) , 核磁 共振氢谱表 明该 物质的 卢 一 二酮部分在溶液 中采取烯醇 式结构. 通过 界面扩 散法合 成 了该配 体 的第一个 配合 物 { C u L } , 并用 单 晶 x 一 射线衍射进行 了详细 的结构分析. 该配位聚合物 中 C u ( I I ) 与 4个 L 一 配体形成 拉长 的反 式 C u N ( O O) 八面体 配 位 构型. 2种 晶体学独立 的 L一 配体都是 以 一 二酮基 的 2个 O原 子螯合 1个 c u ( I I ) ,以吡 啶 N原子 与另 一个 c u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张玉英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张玉英

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张玉英)实习学校:清远市佛冈县第一中学实习时间:2009.09.18-2009.11.13学科指导老师:曾玉带老师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曾玉带老师实习生:张玉英实习班级:高一(27)班、高一(25)班实习内容: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班主任工作实习当汽车缓缓从佛冈一中驶出,怀着复杂心情的我知道,难忘的实习生活就在此画上了句号!有很多的不舍,却不得不离开。

甚至连道别的话都不敢对全班同学说出,离别太伤感,怕此次道别会演变成泪别!回到华师,心里却空落落的,很怀念实习的生活。

因为,那里有我忙碌的身影,有我和队友们的欢声笑语以及一张张可爱的脸庞。

在那里的生活是快乐的、充实的。

经历了八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八个星期,不仅是我们初为人师的八个星期,更是作为学生实习的八个星期。

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

在近两个月的实习工作让我体验了做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和辛苦,在那里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自信过,从中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实习工作:总结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实习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科目是《化学1》,一个班每周两节课。

在第一周见习的听课过程中,我基本上了解了课程进度和科组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中的老师都非常的优秀,他们各具特色的教书技巧深深折服了我们。

在第二周至第八周,我开始上课,在我上课期间,指导老师都会来听我的课,课后给我做分析评价总结,同时,我也抓紧时间去听其他队友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

在这期间,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实践知识,也让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远大的帮助。

最后一周,基本不上课,与老师一起做总结工作。

这里详细说说我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吧!我教的是高一(25)班和高一(27)班的化学,经过向老师了解和几天的答疑情况,我发现不论是25班的学生还是27班的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扎实。

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环境学院本科教学大纲2013年秋目录环境科学专业 (5)《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5)《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课程方案 (10)《有机化学》课程方案 (14)《物理化学》课程方案 (19)《自然地理学基础》课程方案 (24)《环境学》课程方案 (29)《生态学导论》课程方案 (35)《环境监测》课程方案 (39)《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方案 (4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方案 (47)《环境工程学》课程方案 (53)《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方案 (57)《环境化学》课程方案 (61)《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方案 (65)《区域环境规划》课程方案 (69)《环境管理学》课程方案 (74)《环境科学专业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78)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 (8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龙湾自然保护区的实习 (83)长春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参观实习 (85)吉林省气象台、地震局实习 (87)河流及人工湖库水环境功能实习 (87)《产业生态学》课程方案 (8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94)《工程制图》课程方案 (98)《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102)《化工原理》课程方案 (105)《环境法规》课程方案 (108)《环境法学》课程方案 (112)《环境教育》课程方案 (115)《环境经济学》课程方案 (119)《环境水力学》课程方案 (128)《环境微生物》课程方案 (132)《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方案 (136)《环境遥感》课程方案 (140)《环境医学》课程方案 (143)《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方案 (147)《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课程方案 (151)《环境灾害学》课程方案 (155)《环境政策分析》课程方案 (160)《景观生态学》课程方案 (165)《绿色化学》课程方案 (170)《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方案 (174)《生态毒理学》课程方案 (179)《生物化学》课程方案 (183)《生物统计学》课程方案 (188)《室内环境学》课程方案 (193)《水环境数学模型》课程方案 (19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203)《污染控制化学》课程方案 (208)《噪声污染与控制》课程方案 (212)《生态工程学》课程方案 (216)生态学专业 (222)《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222)《有机化学》课程方案 (227)《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课程方案 (232)《普通生物学(动物)》课程方案 (236)《普通生物学(植物)》课程方案 (242)《自然地理学基础》课程方案 (247)《环境学》课程方案 (252)《生态学导论》课程方案 (258)《种群与群落生态学》课程方案 (262)《景观生态学》课程方案 (268)《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方案 (273)《生物化学》课程方案 (277)《进化生物学》课程方案 (286)《生物统计学》课程方案 (290)《分子生态学》课程方案 (295)《污染物评定方法》课程方案 (299)《动物生态学》课程方案 (303)《水生生物学》课程方案 (307)《生理生态学(植物)》课程方案 (310)《生理生态学(动物)》课程方案 (314)《生态遗传学》课程方案 (320)《土壤学》课程方案 (322)《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方案 (326)《环境遥感》课程方案 (331)《生态工程学》课程方案 (334)《环境工程学》课程方案 (340)《环境监测》课程方案 (344)《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方案 (348)《城市生态学》课程方案 (354)《人类生态学》课程方案 (359)《保护生物学》课程方案 (364)《产业生态学》课程方案 (369)《生态经济学》课程方案 (374)《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方案 (378)《全球生态学》课程方案 (382)环境科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课程编码CHY361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一、课程设计1、课程性质(属性以及相邻、相近课程间的关系)无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基础课程,3学分,共68学时,其中20学时为实验课。

2019华南师范化学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2019华南师范化学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黄娅云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43
46.25
57.43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71
105749000016144
宫士超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38
0.0
33.8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72
105749000016210
余学会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35
0.0
全日制
57
105749000016456
黄超君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80
45.38
60.69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58
105749000016202
安洋洋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44
51.75
60.28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59
105749000016134
全日制
50
105749000016434
梁美琪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57
54.0
62.7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51
105749000016170
曾吕红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48
54.38
61.99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
52
105749000016326

天然沸石对水中左氧氟沙星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沸石对水中左氧氟沙星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t of South Chisa Normat Universitp (Naturat Science Edition)2020,52(6):39-44dS : 10.6054/j6scnun.2020092天然沸石对水中左氧氟沙星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杜悦矜,曾丽璇**,黄家全,李美慧收稿日期:2926-20-0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址:http :/.cu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907ZX27292024)* 通信作者:曾丽璇,教授,Emait : zene/@ .cu.(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环境理论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9006)摘要:以天然沸石(NZ )作为去除水中左氧氟沙星(LEV )的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结合XRD 、FT-/和XRF 等 表征手段,针对NZ 的结构及其对LEV 的吸附效果、吸附机理进行探讨,并研究环境因素(包括腐殖酸和氨氮等)对 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XRD 分析揭示了所用的NZ 为斜发沸石;在LEV 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 时,吸附达 到饱和,最佳pH 为6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63.65 my/y ;吸附机理是离子交换和氢键作用;腐殖酸和氨氮的存在均使LEV 的吸附量显著下降,推测主要是位点竞争和静电竞争抑制了 NZ 对LEV 的吸附. 关键词:天然沸石;左氧氟沙星;离子交换;氢键作用;氨氮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63(2020)06-0039-06Natarol ZeelUe ,s Atsophon oO Levofloxccin in Water and the Effect: oO Environmentci FcctorcDU Yuejin , ZENG Lixpan * , HUANG Jiapuan , LI Meihui(Guangdcng Provisciat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t Pollution and Esviroumentat SOetp/MOE Key Laboratom of Theoretical Chemis —- ofEsviroument /School of Edviroument, South Chisa Normat Univenitp , Guangzhou 510006, Chisa)Abstroct : Naturai zeolitvs ( NZ ) were used as as adsordeni to remove /vo —oxacin ( LEV ) in water. Thmuah s —tic adsorptiou expekments combined with th/ XRD , FTIR , and XRF cUaractekzatiou methoUs , th/ stmcturv of NZ , th/ ePec- of NZ Osop/os on LEV and th/ Osop/os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Thu e/ects of enviroumentat f/c- -ns, incluUing humic aciU and ammonia nitmsen , on thv Osop/os ePec- were stu/iur. Thu XRD analysis sPowedthat thv NZ used was c/opti/itv. When thv initiai caucentratiou of LEV was 20 mg/C , thv NZ reached Osop/ossaturation. Thv op/vO pH was 6.6. Thv adsop/ou process was in bccordasca with thv LogmuS isotheunat moUetand thv moinium adsop/ou capoito is 23.65 mg/c. Thv adsoptiou mechanisms were ion exchangv and hypmsen bondCig. Thv presenca of humic sciU and ammonia nitmsen significu/ty reduceU thv adsop/ou capscito of LEV. It is speculated that situ competition and P/tmstOic competition 111/1X16/ thv adsop/ou of LEV.Keyword : naturai zeolitvs : levoSoxacin ; ion exchangv ; hypmsea bonding ; ammonia nitmsen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最成功的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养殖等领域.抗生素进入人体或牲 畜体内很难通过新陈代谢被分解,大部分会以原形 随排泄物排出体外,通过农田施肥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携带等方式被释放到环境中[1].吸附法因操 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成为处理抗生 素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印.自然界已发现40余种 天然沸石,如斜发沸石、方沸石、丝光沸石等⑶.斜 发沸石是我国天然沸石的主要类型,储量大,价格便宜,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优异的吸附、离 子交换等性能.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粘土矿物对抗生素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吸附机理包括:阳离子交 换、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和阳离子桥作用等.LYE等⑷通过天然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研究推测静电相互作用是主要的吸附机理.DE SOUSA 等⑹对天 然沸石吸附阿奇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的研究发现,阿 奇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高度依赖于pH,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两者的去除率较低,吸附机理涉及40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2卷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杨凤等⑷通过对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测定,指出离子交换是LEV在累脱石上吸附的主要机理6多数研究集中于单一抗生素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仅有少量文献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其吸附过程的影响.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体中普遍受到氨氮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研究氨氮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天然矿物对典型抗生素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考察初始浓度、pH、腐殖酸(Humic Acid,HA)和氨氮等环境因素对NZ 吸附LEV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采用天然矿物吸附去除实际水体污染物的情况.1实验部分12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实验材料:LEV(C7H22FN3O0,M-=361.37)的pK“和pK“分别为6.25、8.22,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LEV的结构见图1[7].乙腈和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药物均为分析纯•NZ购自巩义市万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试验前将沸石过筛(筛孔孔径约6.15m叫即106目)、洗净、烘干备用.图1LEV的结构Figure7The structure of LEV主要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LC-12型,日本岛津);可见分光光度计(V-0120B型,上海元析);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Zetasizer Nano ZS型,英国马尔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NVolei6776型,美国热力尼高力);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Panalytical-Axies型,荷兰帕纳科);X射线衍射仪(XRD,Bp0er D8Advance型,日本理学)等.12实验方法将盛有16mL不同初始浓度的LEV溶液和6.60y NZ的锥形瓶放入摇床内,在20C下振荡2h,振速为156r/mim反应前后的溶液采用有机滤膜(孔径为6.45pm)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残留LEV的质量浓度.实验中所有样品均做3个平行实验2个空白实验•计算公式:m其中,2为LEV的吸附量(my/y);P0为LEV的初始质量浓度(my/C);p,为反应后溶液中LEV的质量浓度(my/C);m为NZ的质量;卩为溶液的总体积. 12环境因素对NZ吸附LEV的影响1.3.5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2.1mo/L的NaOH和HCl,得到pH范围为3〜7的LEV溶液.加入6.65e沸石,然后将锥形瓶置于恒温摇床中,在温度为20C、转速为156r/min条件下反应2/吸附达平衡后,取样、过滤、测定.1.e.6腐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参照水环境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设置腐殖酸的质量浓度(6、0、16、26、56、106my/C),调节pH至6.5,其它操作同1.e.1.1.e.e氨氮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参照水环境设置3个氨氮的质量浓度(1、20和44my/C),调节pH至6.6和9.6,其它操作同1.3.1.2结果与讨论221NZ的表征2.1.1NZ的物理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沸石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图2A是NZ样品的XRD图谱,该样品在20=12.1。

市政污水污泥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市政污水污泥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摘要 : C O、n 1、 O 3种 物质作为催化剂 , 比热重法 ( G) 以 a Z C: K C , 对 T 和差热分析法( S 研究干化污泥 的催 化热解过 D C) 程及 其动力学 , 同时对热解污泥进行 了 S M 分析. E 结果表 明, 与原始污泥样 品相比, 添加催化剂的污泥在 固定碳 燃尽 阶段热解速 率有较大提 高. 添加催化剂后污泥样品的活化能 E和频 率因子 A都下降 , C O的催化效果 最好. 以 a 添加 催化剂后可提 高热解污泥颗 粒的分散 性.
够缩 短 热解 时 间, 降低 所需 温 度, 减少 剩余 残 渣 量 . J有研究表 明, 解过程 中催化剂 的使 用可 以 热 提高液体燃料的产率和质量 .H E等 以钠化合 JS I 物和钾化合物作为催化剂 , 不仅提高了热解转化率 ,
而且 提高 了液 态产 品 的 产量 和 热 解 油 的质 量 . 健 喻
匀, 得到几种不 同的产品, 密封保存待用.
1 2 热解 分析 方法 .
良等 也开展 了污泥低温催化热解制 油技 术的相 关研 究 . 然而 , 目前 采用 的催化 剂种类 较少 , 因此 , 研 究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效催化剂 , 可为污泥热解 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本实验选用了 3 种催化剂 , 考察 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 的催化热解特性 ,
文章编号 :10 5 6 (0 1 0 0 9 0 0 0— 43 2 1 )4— 04— 4
市 政 污 水 污 泥催 化 热解 特 性 研 究
张立国 , 蕾 , 刘 张秋 云 成 文 , , 陈翠莹 , 吴宏海
(. 1 华南 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广州 5 0 3 ; .东莞理 工学 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6 1 2 广东东莞 5 30 ) 2 88

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

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51(1):56-62doi :10.6054/j.jscnun.2019010收稿日期:2017-11-28《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址:http :∥journal.scnu.edu.cn /n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10010006)*通信作者:曾丽璇,教授,Email :zenglx@scnu.edu.cn.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杨凤,曾丽璇*,罗继文,张秋云,康园(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摘要:利用累托石良好的吸附特性,以其为吸附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累托石对水体中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机理;采用BET 、XRF 、FT -IR等表征手段对累托石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累托石主要成分为SiO 2和Al 2O 3,比表面积为7.54m 2/g ,孔径为3.62nm ,层间距为2.50nm ,其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 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在pH =6时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达到63.38mg /g ;主要吸附机理是离子交换.关键词:累托石;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吸附;离子交换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63(2019)01-0056-07The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 onto RectoriteYANG Feng ,ZENG Lixuan *,LUO Jiwen ,ZHANG Qiuyun ,KANG Yua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rectorite adsorbing levofloxacin in solution is studied with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The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ctorite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BET ,XRF and FT -IR.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diameter and the basal spacing of rectorite were 7.54m 2/g ,3.62nm and 2.50nm ,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s of rectorite were SiO 2and Al 2O 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it the Langmuir isothermal model and 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well.The maximum removal rate occurred at pH 6,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63.38mg /g.The main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ion exchange.Keywords :rectorite ;antibiotics ;levofloxacin ;adsorption ;ion exchange近年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和畜牧养殖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部分抗生素以原形随排泄物排出体外,以生活、养殖以及工业废水等方式进入到环境中,对水体造成污染[1].目前,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的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都检测出存在抗生素,抗生素带来的生态环境危害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其在人畜体内的难降解性,使大部分抗生素进入到环境中,改变了微生物群落,促使某些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形成,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2-3].吸附处理因成本低、工艺操作简单且能有效地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去除而被广泛应用.据报道,对抗生素的吸附剂有分子筛、活性炭、树脂等[4-5],但是这些材料制备过程复杂,制作成本高.累托石(Rectorite ,REC )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层状硅酸盐,经济易得,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吸附性能等[6-7].本文采用天然黏土累托石为吸附材料,以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EV )水溶液为模拟污染水,研究了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吸附的影响因素,并以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动力学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累托石(Rectorite ,REC )购于湖北名流累托石科技有限公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EV )购于上海麦克林试剂公司;乙腈和甲醇均为高效液相色谱纯;盐酸及氢氧化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主要仪器:SHIMADUZ LC-16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ZSX Primus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Bruker 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XRD);培英HZQ-F100型全温振荡培养箱;分析天平;pH计等.1.2吸附试验采用静态吸附批处理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累托石添加量、pH、左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累托石吸附左氧氟沙星效果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束后,用注射器吸取1.5mL样品溶液过0.45μm有机滤膜,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品中残留的左氧氟沙星质量浓度,计算累托石的吸附量(qe)和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P),计算公式如下:q e =ρ0-ρe ()Vm,P% ()=(ρ-ρe)ρ0ˑ100,其中,q e为累托石的吸附量(mg/g),P为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ρ0和ρe分别为左氧氟沙星的初始质量浓度和平衡质量浓度(mg/L),V为反应溶液体积(L),m为累托石的投加量(g).1.2.1左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取250mL不同质量浓度(20 100mg/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于锥形瓶中,累托石的质量浓度为0.5g/L,在25ħ、180r/min的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取样检测,直到吸附平衡.1.2.2累托石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取50mL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于锥形瓶中,累托石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0.4、0.5、0.6、0.7、0.8、0.9、1.0g/L,在25ħ、180r/min的条件下进行振荡吸附至平衡,研究累托石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1.2.3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取50mL不同pH 值(2 10)、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于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5g/L的累托石,在25ħ、180r/min的条件下进行振荡吸附至平衡.1.3表征及检测累托石的BET测试采用N2的吸附与脱附曲线的方法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比表面测定仪和孔径分布分析仪(ASAP20,美国)测定其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和孔容.累托石的XRD表征采用德国BRUKERAXS公司出产的型号为Advance的X射线衍射仪,在20ħ、40kV和50mA的条件下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1ʎ 10ʎ,扫描速度为2ʎ/min.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采用ZSX Primus X射线荧光光谱仪,利用X射线荧光原理检测材料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红外光谱分析采用Nicolet6700型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仪(THERMO NICOLET,美国),测试样品为累托石,基片为分析纯的溴化钾,波长扫描范围为4000 400cm-1.溶液中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调节pH=3,80%)与乙腈(20%)的混合液,检测波长为293nm[8].2结果与讨论2.1累托石的表征2.1.1累托石的物理特性累托石的N2吸脱附等温线属于IUPAC分类中的Ⅰ型(图1B),因此累托石属于微孔型材料.由表1和图1A可知,累托石的比表面积为7.54m2/g,平均孔径为3.62nm.由图2可知,图1累脱石的孔径分布及其对N2的吸/脱附等温线Figure1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rectorite75第1期杨凤等: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表1累托石的比表面积及空隙参数Table 1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for rec-torite 样品BET /(m 2·g -1)平均孔径/nm 孔容/(cm 3·g -1)累托石7.543.620.03图2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吸附前后的XRD 图Figure 2The X -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REC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吸附前累托石d001晶面在2θ=3.53ʎ处有一个强的特征峰,吸附后累托石d001晶面特征峰发生红移,且2θ=3.24ʎ.根据Bragg 方程2d sin θ=!计算出吸附前累托石的层间距为2.50nm ,吸附后层间距为2.75nm.实验结果显示:吸附左氧氟沙星后,累托石的层间距被扩大,说明左氧氟沙星分子进入到累托石分子层间,使累托石的层间距扩大,表明累托石可以有效地吸附左氧氟沙星,将其从水体中去除.2.1.2XRF 测试累托石是含水铝硅酸盐类黏土矿物,主要是由云母层和蒙脱土层(1ʒ1)交替堆积而成的间层矿物[9].对发生吸附前后的材料进行了成分测定,其主要成分为SiO 2和Al 2O 3(表2),此外还含有Na +、Mg 2+、Ca 2+等可交换水合阳离子,这些阳离子比较活跃,与累托石层状结构单元的结合力较弱,在溶液中容易与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左氧氟沙星分子结构中有2个易电离的官能团(图3),即一个哌嗪基团和一个羧酸基团.在不同的pH 条件下,这2个基团会质子化或者电离,使得左氧氟沙星带有不同的电荷.左氧氟沙星的p K a 1和p K a 2分别为5.59和7.94[10].左氧氟沙星(LEV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哌嗪基团质子化使得LEV 带正电成为LEV +.由表2可知,吸附后累托石成分中Na +、Mg 2+、Ca 2+的比例比吸附前都相应地减少了,这可能是因为在吸附作用的过程中,累托石与LEV +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在水溶液中离子交换是吸附LEV 的一个重要机理,ZHAO 等[11]研究了蒙脱石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证实了蒙脱石对四环素的主要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原理.图3左氧氟沙星(LEV )的分子结构Figure 3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levofloxacin8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1卷表2累托石吸附左氧氟沙星前后的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Table2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ectorite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成分吸附前吸附后Na2O1.2640.966CaO4.5503.604MgO0.4700.359SiO245.48850.345Al2O335.87934.931Fe2O32.7502.6982.1.3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左氧氟沙星在1719 cm-1和1618cm-1有对应的特征吸收峰(图4a),查阅文献[12]可知其分别是LEV上羧基(—COOH)和酮羰基(C O)的伸缩振动峰.在3630cm-1出现了特征吸收峰(图4b),此处的峰对应为Si—OH中的羟基伸缩振动,在3382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为累托石中水的羟基伸缩振动,1050cm-1为Si—O—Si 骨架伸缩振动峰,有研究[13]报道:1429cm-1处的吸收可能是云母层的吸收峰.由图4c可知,在发生吸附作用后,累托石在1524cm-1对应的峰是上苯环骨架弯曲震动峰,说明左氧氟沙星与累托石发生了吸附作用.吸附反应后,累托石在1275cm-1处产生的峰是左氧氟沙星分子中去质子化,羧基中C—OH的伸缩振动峰[14],这可能是由于羧基基团上的氢与矿物表面反应形成了新的氢键[15].因此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机理除了前文提到的离子交换,可能还有这种氢键机制.(a)左氧氟沙星;(b)累托石;(c)反应后的累托石图4左氧氟沙星、累托石及反应后累托石的红外光谱图Figure4The FTIRspectra of levofloxacin,rectorite and the re-ctorite after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2.2吸附性能试验2.2.1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由图5可知,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速率分为2个阶段:突发式和平缓式阶段.0 10min为突发式阶段,该阶段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速率大幅度增加,且呈直线上升趋势;10 80min为平缓阶段,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吸附速率逐渐减小,且在80min接近平衡.这可能是因为在吸附开始时,累托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吸附位点,且溶液中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浓度较高,吸附的传质推动力大,使累脱石能快速地吸附溶液中的左氧氟沙星;随着吸附的进行,累托石的活性吸附位点逐渐减少,溶液中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浓度逐渐减低,吸附速率不断降低,最后接近平衡.左氧氟沙星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时,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去除率接近100%,平衡吸附量q e 为39.33mg/g.随着左氧氟沙星ρ0增加,累托石的吸附量增加,ρ0为40mg/L时,平衡吸附量q e为58.67 mg/g;ρ为60mg/L时,累托石接近吸附饱和,其平衡吸附量q e为63.38mg/g.为了更好地研究吸附过程,后续实验中左氧氟沙星的初始质量浓度设定为40mg/L.图5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Figure5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removal rate 2.2.2累托石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累托石的质量浓度在0.3 0.8g/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去除率显著升高(图6);质量浓度在0.8 1.0g/L时,对左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达到99%.这是因为吸附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增加了吸附活性位点,从而使得去除率升高.为了研究方便,后期的实验过程中累托石质量浓度选用0.5g/L.图6累托石的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Figure6The influence of adsorbent dosage on removal rate 2.2.3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左氧氟沙星(LEV)95第1期杨凤等: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是离子型的化合物,在不同的pH 下,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低pH 下(图7),大多数的LEV 带正电以阳离子LEV +的形式存在;在中性pH 条件下,两性的LEV 分子种类居多;在高pH 条件下,LEV 分子主要以阴离子LEV -的形式存在[8].当pH<p K a 1时,由于很强的质子化作用使得累托石黏土表面呈正极性,LEV 分子中带正电的氨基基团和累托石正极表面存在静电斥力,累托石对LEV 的吸附量相对较少,去除率为65.8%;随着溶液pH 的增加,累托石与LEV 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减小,对LEV 的去除率增加;在pH =6时,LEV 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4.4%,此时左氧氟沙星主要以阳离子LEV +和两性离子LEV 0的形态存在,虽然LEV 0呈中性,但是分子中质子化的氨基也可以与累托石层间阳离子进行交换反应[16];当pH >6时,累托石对LEV 的去除率逐渐呈下降的趋势,累托石表面呈负极性,溶液中阴离子LEV -的比例增加,阳离子交换作用减弱,且阴离子和粘土表面负电荷存在排斥作用,吸附受到抑制[11].图7不同pH 下累托石对LEV 的去除率及LEV 的分子形态分布比例Figure 7The relation of removal efficiency and pH -dependent speciation of levofloxacin2.2.4吸附动力学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粒内扩散模型是研究吸附动力学的经典模型[17],其模型公式如下: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log (q e -q t )=log q e -k 1t ;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tq t =1k 2q 2e +t q e ;粒内扩散模型方程:q t =k P t 12+C ,其中,q e 和q t 分别为平衡时间和t 时间的吸附量(mg /g ),k 1为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min -1),k 2为二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g /(mg·h )).k p 为内扩散速率常数(mg /(g ·min 1/2)),C 为厚度边界常数(mg /g ).表3和图8是累托石动力学方程拟合的结果,二级动力学相关系数R2为0.9965,相关性很显著,拟合度高.拟合算出的平衡吸附量(q e )为62.42mg /g ,与实验值(q )61.68mg /g 非常接近;一级动力学相关系数R2为0.9507,也可以描述整个吸附过程,但拟合算出平衡吸附量q e =34.67mg /g 与实验值相差太大.因此,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也说明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主要是由化学反应控制的.利用粒内扩散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吸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粒子内扩散速率随着吸附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k P1>k P2>k P3,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线性较好.经过计算得出C ≠0,即直线没有过原点,表明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的唯一步骤,整个吸附过程还受其它吸附阶段共同控制[18].图8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吸附动力学模型Figure 8The kinetic model of rectorite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0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1卷表3累托石吸附左氧氟沙星的动力学拟合模型参数Table3The pseudo-first-order,pseudo-second-order and intra-particle model adsorption parameters,calculated qe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R2)for rectorite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粒内扩散k1/ min-1qe/(mg·g-1)R2k2/(g·mg-1·min-1)qe/(mg·g-1)R2kp1/(mg·g-1·min-1/2)kp2/(mg·g-1·min-1/2)kp3/(mg·g-1·min-1/2)0.009434.670.95070.002862.420.996539.046328.1280.9491 2.2.5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吸附等温线是在一定温度下,探究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平衡浓度关系的模型[19],本实验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来探究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等温特性,Langmuir模型是对单分子层有效的吸附理论.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ρe q e =1qmkL+ρeqm,RL =11+kLρ0,其中,k L为Langmuir等温平衡常数(L/mg),与吸附自由能有关;q m为材料的单层饱和吸附量(mg/g);qe为平衡吸附量(mg/g);ρe为吸附平衡质量浓度(mg/L);RL为特征分离系数,根据RL可以判断是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ln qe =ln kF+1nlnρe,其中,k F为Freundlich吸附速率常数(mg/g),与吸附容量相关,值越大说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越大;1/n 是与吸附强度有关的常数[20].在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等温吸附实验中设置了15、25、35ħ等3个温度,将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进行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其结果见图9和表4.由表4可知:用Langmuir模型来拟合累托石吸附左氧氟沙星的相关系数R2>0.99,比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要好.用Langmuir模型拟合得出(表4),温度越高,累托石的吸附量越大,这可能是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化学吸附作用或者扩散作用增强的原因[21].计算得出该吸附过程的RL值为0 1,表明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是一个易于发生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8],这个结果与文献[15]报道的一致.图9累脱石对LEV的吸附等温线拟合Figure9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al of rectorite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表4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参数Table4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 adsorption parameters for rectorite adsorption of levofloxacin温度/ħ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qm/(mg·g-1)KL/(L·mg-1)R2KF/(mg·g-1)1/nR21573.530.45330.999951.070.08010.8744 2575.760.68390.994357.240.06280.6759 3577.460.79690.998966.480.03360.77213结论本文围绕累托石这种天然黏土矿物材料表征及其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性能开展一系列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累托石是一种层间矿物,其层间距为2.50nm,比表面积为7.54m2/g,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间层16第1期杨凤等: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研究含有Na+、Mg2+、Ca2+等水合阳离子.(2)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速率在前10min内迅速增加,在2h内达到吸附平衡.(3)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在pH=6时达到最佳,且最大吸附量可达到63.38mg/g;累托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R2分别为0.9999(表4)和0.9965(表3),拟合性非常显著.(4)吸附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累托石层间阳离子与左氧氟沙星发生离子交换,左氧氟沙星分子进入累托石层间,使得层间距扩大,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氢键的吸附机理.参考文献:[1]QIN X P,LIU F,WANG G C,et al.Modeling of levoflox-acin adsorption to goethite and the competition with phos-phate[J].Chemosphere,2014,111:283-290.[2]BRIONESRM,SARMAH A K,PADHYE L P.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use,occurrence,fate and effects of anti-diabetic drug metformin in natural and engineered ecosys-tem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6,219:1007-1020.[3]ZHANGR,TANG J,LI J.Antibiotic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in China:occur-rence,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s[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13,174:71-77.[4]YANG W,LU Y,ZHENG F.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s of norfloxacin onto porous resins and carbonnanotube[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179:112-118.[5]CHEN W,LI X,PAN Z,et al.Efficient adsorption of Nor-floxacin by Fe-MCM-41molecular sieves:kinetic,iso-therm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5,281:397-403.[6]YANG L L,MA X Y,GUO N N.Sodium alginate/Na+-rectorite composite microspheres: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dye adsorp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90:853-858.[7]ZHAO Y,SHAO Z,CHEN C,et al.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Sr(II)by Na-rec-torite[J].Applied Clay Science,2014,87:1-6.[8]YI S Z,GAO B,SUN Y Y,et al.Removal of levofloxacin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rice-husk and wood-chipbiochars[J].Chemosphere,2016,150:694-701.[9]TAN X L,CHANG P P,FAN Q H,et al.Sorption of Pb (II)on Na-rectorite:effects of pH,ionic strength,tem-perature,soil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J].Colloids and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8,328(1/2/3):8-14.[10]SOUSA I,CLARO V,PEREIRA J L,et 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studies of a copper(II)levofloxacin ternary complex[J].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2012,110:64-71.[11]ZHAO Y P,GU X Y,GAO S X,et al.Adsorption of tetra-cycline(TC)onto montmorillonite:cations and humicacid effects[J].Geoderma,2012,183/184:12-18.[12]GU C,KARTHIKEYAN K G.Sorp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ciprofloxacin to aluminum and iron hydrous oxide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5,39(23):9166-9179.[13]常朋朋.重金属离子在累托石上的吸附性能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CHANG P P.Study on sorption behavior of heavy meta-lions on rectorite[D].Hefei: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14]TRIVEDI P,VASUDEVAN D.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ciprofloxacin speciation at the goethite-water interface[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7,41(9):3153-3160.[15]WANG C J,LI Z,JIANG W T.Adsorption of ciprofloxacin on2ʒ1dioctahedral clay minerals[J].Applied Clay Sci-ence,2011,53(4):723-728.[16]CHANG P H,JEAN J S,JIANG W T,et al.Mechanism of tetracycline sorption on rectorite[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9,339(1/2/3):94-99.[17]KHENIFI A,DERRICHE Z,MOUSTY C,et al.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and glufosinate by Ni2AlNO3layered double hydroxide[J].Applied Clay Science,2010,47(3/4):362-371.[18]XIE M J,ZENG L X,ZHANG Q Y,et al.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agnetic microspheres based onchitosan/organic rectorite for low-concentration heavymetal removal[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5,647:892-905.[19]欧陶莎,黄华颖,邓培雁,等.改性活性炭负载铁氧化物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2):94-101.OU T S,HUANG H Y,DENG P Y,et al.Magnetic adsor-bent of activated carbon/Fe3O4magnetic composite for the adsorption of Pb(Ⅱ)[J].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14(2):94-101.[20]张圆,曾丽璇,李伟杰.利用蒸汽加压混凝土废料去除废水中的Cd(Ⅱ)[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0(2):47-53.ZHANG Y,ZENG L X,LI W J.Using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waste to remove low concentration of Cd2+ionsin wastewater[J].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8,50(2):47-53.[21]MANE V S,DEO M I,CHANDRA S V.Kinetic and equi-librium isotherm studies for the adsorptive removal of Bril-liant Green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rice husk as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4(4):390-400.【责任编辑:成文责任校对:成文英文审校:程杰】2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1卷。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2019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2019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034|环境研究院(盖章)制表日期:2019-04-0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考生编号 105589310108946 102889500014572 104879000102621 144309040000075 102949210002201 144309070000177 105749000011635 105599210003565 105589330106148 103849214315229 105619200012797 105619200013380 105589330110025 144309042000284 105749000012212 105749000012279 105749000012272 105749000012274 105749000012227 105749000012273 105749000012224 105749000012256 105749000012283 105749000012264 105749000012241 105749000012228 100279218220152 102139030001564 105619200012790 102869121305541 姓名 张金阁 钟瑞霖 张娟娟 崔清海 蔡雅雅 烟晓婷 刘洪宋 陈慧敏 丘舒晴 杨纪琛 黄玉琪 何晓峰 韦铃文 黄艺 王雨晴 刘悦弘 游文丹 刘婧 吴丹 段连鑫 王晓楠 池文婷 葛小君 李焕垲 江杉杉 张卉珂 刘铮 李偲琳 李正 任凯 考试方式 志愿类别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第一志愿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校外调剂 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初试 成绩 311 333 333 310 325 312 297 329 364 341 300 348 361 300 366 337 340 360 310 328 329 322 308 292 293 290 336 339 303 342 复试 成绩 83.1 65.2 66.3 60.4 85.7 72.9 73.4 82.0 74.4 77.5 80.0 68.0 0.0 0.0 75.5 77.5 76.5 70.6 77.9 74.2 71.9 70.1 71.5 72.5 65.7 62.6 72.5 69.6 61.0 0.0 最终 是否 成绩 拟录取 72.65 是 65.9 否 66.45 是 61.2 否 75.35 是 67.65 否 66.4 是 73.9 是 73.6 是 72.85 是 70.0 是 68.8 否 36.1 否 30.0 否 74.35 是 72.45 是 72.25 是 71.3 是 69.95 是 69.9 是 68.85 是 67.25 是 66.55 是 65.45 是 62.15 是 60.3 是 69.85 是 68.7 是 60.8 否 34.2 否 拟录取专业 (070302)分析化学 (070302)分析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71300)生态学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习方式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录取类别 非定向就业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作者:郑育英王铁军方岩雄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23期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文章介绍理工科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以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专业课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化工专业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193-04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By design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m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methods, we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from "teaching" to "education", and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Realiz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reform in educ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内涵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入学率逐年攀升,现在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碳化钼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

碳化钼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

碳化钼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
曾丽珍;李伟善
【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30)001
【摘要】以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考察Mo2C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行为,并采用Mo2C作为阴阳极催化剂构建MFC.结果表明,Mo2C对氧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且其催化效果随负载量增加而增强;当以肺炎克雷伯氏菌(L17)为产电微生物、质量浓度为2g/L的葡萄糖为燃料,阴阳极催化剂Mo2C的载量均为6.0 mg/cm2时,该MFC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95 W/m3,为之前报道所对应的Pt阴极材料的Mo2C基MFC最大输出功率的81.5%,Pt为阴阳极催化剂的MFC的56.3%.
【总页数】5页(P110-114)
【作者】曾丽珍;李伟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1.45
【相关文献】
1.MnO2@graphene为阴极催化剂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 [J], 张蕊;何则强;万祖杨;谢彪;熊利芝
2.基于碳化钼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 [J], 章冬云;吴曦;马紫峰;Levi T. THAMPSON
3.氮氟共掺杂多孔碳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J], 麻媛媛;邹金龙
4.氮氟共掺杂多孔碳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J], 麻媛媛;邹金龙;
5.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J], 代莹; 张敏; 梁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进化学实验减少污染

改进化学实验减少污染

改进化学实验减少污染
张文敏;刘惠玲
【期刊名称】《教学仪器与实验》
【年(卷),期】2004(020)011
【摘要】在人教社新修订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不难看出,对化学实验污染问题已
有所重视,在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都把有毒尾气的处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并出现了一些封闭实验装置和方案。

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也出现了以实验为载体的环保试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和试题大都涉及的是废气处理,而环境污染的另外两个方面——废液、废渣则很少涉及,而且在实验中,处
理废气又增加了废液的排放。

实验室排放出的废液、废渣恰好是实验室污染的主要方面。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张文敏;刘惠玲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117000;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11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减少污染的尝试 [J], 王瑰丽
2.如何减少化学实验中的环境污染 [J], 胡立军
3.改进化学实验减少化学污染 [J], 苏国光
4.浅谈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减少环境污染 [J], 韩亭亭;赵仑;
5.优化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和污染 [J], 李桂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务实基础 开拓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务实基础 开拓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务实基础开拓创新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
【年(卷),期】2005(21)8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夯实;创新;广州大学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X-4
【相关文献】
1.求真务实夯基础开拓创新竞一流——南京市审计局档案工作成绩斐然 [J], 葛宏
2.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理事、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储能与动力电源及其关键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外铅酸蓄电池领域的著名专家、我国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头人博士生导师陈红雨教授 [J], 杨亲民
3.“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会成员单位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J], 无
4.创新务实求卓越除醛净气惠于民——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化学教研所所长张彭义 [J], 王涵
5.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对孔雀绿废水的脱色研究

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对孔雀绿废水的脱色研究

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对孔雀绿废水的脱色研究
成文;侯艺;李振明;章伟光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研究了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对孔雀绿溶液的脱色效果,实验表明:在pH=7、温度为45 ℃时,0.2 g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经过8 h对孔雀绿溶液的脱色处理,脱色率可达97%,接近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而且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在外加磁场下易于分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粉末脱色材料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固液难以分离的问题,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染料废水吸附剂.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成文;侯艺;李振明;章伟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广东深圳,518032;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Fenton试剂对孔雀绿废水的脱色处理研究 [J], 何颖霞;李天鹤;李宇堂;庄会荣
2.酞菁功能化纳米纤维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J], 陈世良;黄亦军
3.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厌氧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 [J], 杨云霞;方治华
4.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的制备及选择性吸附稀土离子 [J], 贺晓静;章伟光;范军;成文;徐政和;殷霞
5.反应型纳米级磁核聚烯烃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Ⅲ.纳米级Cr_xFe_3-
_xO_4磁性载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J], 韩志萍;王立;谢涛;封麟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性能

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性能

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性能刘聪;杨嘉健;罗海媛;张崧;石光;池振国【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对具有明显聚集诱导发光性能(AIE)的化合物4,4′-双(2,2′-双(4-(6-(9H-咔唑基)己氧基)苯基)乙烯基)联苯( p2bc6)以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发光薄膜。

该聚合薄膜的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形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UV)、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结果表明:聚合前体通过分子中咔唑基团聚合形成聚合物薄膜;薄膜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制得的电化学聚合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可达到3 nm以下,有望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PLED 器件中。

%A compound ( p2bc6) which shows a significant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enomenon was used to make polymers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The structures,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ed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near ultra violet( UV) ,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eded from carbazole groups, the film emitted fluorescence and had flat surface which the root mean square ( rms) of surface roughnesses was less than 3 nm.It is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potential materials for fabrica-tion in PLED devices.【总页数】6页(P57-62)【作者】刘聪;杨嘉健;罗海媛;张崧;石光;池振国【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结合示范基地,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结合示范基地,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结合示范基地,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结合示范基地,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结合示范基地,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13【相关文献】1.两种含强供电基的三苯胺均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J], 杜立波;李亚明;郝歆愚;张红兵;靳焜2.外围带咔唑基的联苯桥联二聚对苯乙烯撑的双光子吸收性能 [J], 金佳科;宋学良;李寒莹;汪茫;孙景志3.含N-己基吩噻嗪和N-己基咔唑基团的联苯乙烯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J], 张锡奇;杨志涌;陈美娜;许炳佳;张艺;池振国;许家瑞4.一种咔唑基二苯乙烯诱导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J], 何文;石光;刘聪5.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单体及聚合物 [J], 杨志涌;于涛;陈美娜;张锡奇;王程程;许炳佳;周勰;刘四委;张艺;池振国;许家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化介孔磁性载体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

功能化介孔磁性载体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

功能化介孔磁性载体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黄桂华;殷霞;章伟光;贺晓静;成文;范军;徐政和【摘要】具有纳米结构的介孔磁性载体在分离、生物医药、重金属离子的回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合成了以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为核外包有介孔二氧化硅膜(简称硅膜)的核壳式介孔磁性纳米复合物,并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PTES)为表面功能化基团、连接到磁性Fe3O4粒子表面.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比表面积等测试手段对磁性载体进行了表征.应用结果表明这种表面包硅功能化的介孔磁性载体对铜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00)004【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介孔磁性载体;硅烷化;铜离子【作者】黄桂华;殷霞;章伟光;贺晓静;成文;范军;徐政和【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阿尔伯特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加拿大,阿尔伯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自从1992年介孔分子筛MCM-41[1]问世以来,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径使得其在催化[2]、分离[3]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大量文献报道了其合成机理[4]、修饰路线[5]和合成后的潜在应用范围.然而MCM-41材料在吸附和分离等领域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工业废液或生物系统中的污染、目标物的吸附分离有其根本的缺陷,往往需要花费复杂的过程和昂贵的代价才能有效的将负载物质从多相系统中分离出来且不使孔被堵塞,分离不便是MCM-41材料的一大缺点.磁性载体技术(以下简称MCT)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研究小组均有报道这方面的工作[6-8],通常在磁性粒子(30 nm~25 μm)的表面修饰对目标分子、生物大分子、生物细胞等有亲和能力的功能性配体.MCT技术的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通过外加磁场能够方便的将载体从复杂多相系统中分离出来(图1),而磁性载体较小的比表面积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在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如纳米级的Fe2O3(30 nm)其比表面积也只有40m2.g-1,继续减少其尺寸可以提高比表面积,同时也将降低磁饱和强度,对后面的分离带来不便,因此提高磁性载体的比表面积是MCT技术的一个很大的挑战.近年来,磁性载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在蛋白质的固定[9]、生物酶的固定[10]、污水的处理[11]、基因载体[12]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图1 磁性分离技术示意图目前国外的一些研究小组已经在该领域研究[13]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通过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一介孔硅层,极大的提高了磁性载体的比表面积,完美的结合了介孔材料和MCT技术各自的优势. 本文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改良工艺,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了一层介孔二氧化硅膜,这种硅介孔磁性载体(mesoporousmagnetic carrier 以下简称MMC)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磁饱和强度,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PTES)为表面功能化基团,连接到MMC表面,形成表面含氨基的功能化的介孔磁性载体(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magnetic carrier 以下简称FMMC),这种新型载体对铜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快速方便的从复杂多相系统中分离出来且可以重复利用. 是处理工业废水废液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1 实验部分1.1 原料磁性粒子(98%Fe3O4,<5 μm)、原硅酸乙酯(TEOS)、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PTES)均来自丰特斯公司进口分装. 硅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氨水、甲苯、乙醇、硫酸、硫酸铜、盐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2 介孔磁性载体的制备参照文献[13]的方法,制备的步骤如下:1.2.1 一步包硅 3 g Fe3O4分散到180 mL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并超声分散30 min,缓慢加入浓度为0.5 mol/L的硅酸钠溶液,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12左右,保持温度在95℃左右3 h,磁铁分离,去离子水洗3次,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产物1.1.2.2 分子模板化将产物1加入到100 mL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并超声分散20 min,加入一定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搅拌30 min后,用磁铁将其从溶液中分离得产物2.1.2.3 二步包硅将上述产物2洗涤后加入到100 mL 95%的乙醇溶液中,加入2.5 mLTEOS,适量氨水做催化剂.机械搅拌4 h,乙醇洗涤3次后室温下真空干燥得产物3.1.2.4 煅烧脱模将产物3氮气保护下540℃煅烧得MMC.1.2.5 表面功能化将3 g MMC加入到含90 mL甲苯的三颈烧瓶中,机械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10mL3-APTES,加入少量的水做为催化剂,回流反应4 h,冷却到室温,磁铁分离,用甲苯、水、乙醇各洗涤2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表面功能化的磁性载体FMMC.1.3 性能表征红外光谱在Perkin-Elmer 17300 FT-IR红外光谱仪上完成,在400~4 000 cm-1范围内、KBr压片法记录样品的红外光谱数据;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测量在原子吸收光谱仪(M6MK2 AA system,Thermo Electron-corporation)上完成,采用火焰法自动进样,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热重分析在德国Netzsch DSC1049上完成,氮气氛下、以10℃/min的升温速率完成样品的热重分析;透射电镜采用日本JEM100-CXII (日本电子公司产);比表面测试在美国Micromeritics ASAP2020上完成, 250℃真空脱气12 h ,-196℃下氮气吸附法测试比表面积,通过BJH模式计算孔径;粒度分析在英国 Malvern Mastersize 2000上完成,以水为分散介质超声分散2 min;煅烧实验在SK2-6-12管式电阻炉完成,氮气保护下540℃煅烧;pH值的控制用PHS-3C数显酸度计;超声分散在超声波清洗机中完成.2 结果和讨论2.1 酸渗实验为了检验样品的包硅情况和产品的耐酸性,我们进行了酸渗实验.实验方法:将15 mg样品放置于25 mL 1 mol/L的盐酸溶液振荡反应12 h,吸取上层清液稀释,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溶液中铁的浓度.测试的结果如表1,从中可以发现,一步包硅后样品的铁的渗出值相对未包硅时有明显的降低,二次包硅后溶液中基本上没有铁的存在,表明载体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这对磁性粒子的应用范围有很大的意义,可在不同酸性条件下进行各种应用.硅层的存在有效阻止酸的侵蚀同时也阻止了粒子的团聚,使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表1 各阶段样品的耐酸性能样品酸渗值/(mg.g-1)Fe3O4(未包硅磁性粒子)35产物1(一步包硅后)6.5产物3(二步包硅后)0.752.2 红外光谱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粒子表面是否包有硅膜和功能基团的引入,我们做了红外光谱的分析(见图2). 为了便于比较,分别做了几个处于不同阶段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以下各峰的归属均参考文献[13].图2 各阶段样品的红外光谱图a是未经包硅的四氧化三铁的红外光谱图,560 cm-1左右的吸收峰是Fe-O键的特征吸收峰,b是产物3(二次包硅后)的红外谱图,红外谱图显示在563 cm-1处仍然有一峰存在,而在1 000~1 200 cm-1左右出现了一强和弱的吸收峰,这是Si-O-Si键的伸缩振动造成的吸收峰,说明在Fe3O4粒子表面有硅的存在,结合前面的酸渗实验以及后面的电镜分析我们认为在Fe3O4粒子的表面包有一层硅膜. c为表面功能化后样品的红外谱图,除了在563 cm-1、1 000~1 200 cm-1处出现了吸收峰外,1 600 cm-1亦出现了吸收峰,归属为-NH2的弯曲振动吸收峰,3 419 cm-1的峰为-NH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以上峰的出现说明在粒子表面成功引入了氨基.图3 透射电镜图2.3 透射电镜图3为样品的透射电镜图,未包硅粒子的电镜图的边缘很清晰、明显,而包硅后可以发现在粒子的周围有了一层模糊的边界,结合前面的酸渗实验、红外光谱分析,我们推测这是包硅的结果.电镜图中粒子的尺寸大约在3~5 μm.2.4 热重分析图4分别是纯四氧化三铁和二步包硅后未煅烧前样品的热重分析图. 样品在大量氮气的吹扫保护下(防止高温下样品被氧化引起质量增重),以10℃ min-1的升温速率,一直加热到850℃.纯的四氧化三铁的热重图如a所示,为一直线因为纯四氧化三铁高温下无分解不会有质量的损失. 而二次包硅后样品的热重图如b所示,失重大约在5%左右,失重的原因是有机模板剂在高温下脱去造成的,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嵌入在粒子表面硅层里,750℃以后样品几乎没有失重为一直线,表明CTAB在750℃以前已经全部分解.2.5 比表面积分析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的测试结果显示MMC的比表面积为83.98 m2. g-1,平均孔径为2.5 nm左右.纯Fe3O4的比表面积大约为6 m2. g-1,MMC比表面积大幅提高的原因是因为Fe3O4表面被改性成为介孔硅表面. 从图5可以看出,氮气吸附线和脱附线基本重合没有滞后环,说明样品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同时孔道的形成极大的增大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对后续的硅烷化非常有利.图4 热重分析图图5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图图6 各阶段样品的粒度分析图2.6 粒径分布图6是各阶段样品的粒径分布图,a为一步包硅后Fe3O4的粒径分布图,其平均粒径大约在2 μm左右,b是二次包硅后样品的粒径分布图,平均粒径大约在5 μm左右,c是FMMC的粒径分布图,粒径主要集中分布在10 μm左右,由于在该尺寸左右的粒子可以在溶液中保持一定的悬浮时间,因此对工业处理废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7 磁性载体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将50 mg的FMMC材料投入到25 mLpH=5.2左右一定浓度的含铜离子的溶液中,振荡反应1 h,取上层清液稀释,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反应前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用金属离子在载体和溶液中的的效率分配系数Kd来表征铜离子吸附效果,其定义如下[14]:Kd= (ml·g-1)Ci表示溶液中铜离子的起始浓度,Ce表示平衡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投入的FMMC的质量,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二步包硅后的粒子对铜离子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与铜离子的结合主要通过正负电的吸引,因为静电能力比较弱所以吸附效果不是很好. 而FMMC处理铜离子的效率分配系数则大大提高达到了6 083 mL·g-1,吸附量达到了30.8 mg·g-1,二步包硅的吸附量则只有6.6 mg·g-1,氨基与铜离子形成稳定化学键是效率分配系数和吸附量大大提高的原因.表2 载体吸附铜离子效果样品Ci×10-6Ce×10-6效率分配系数/(ml·g-1)吸附量/(mg·g-1)产物3(二步包硅后)20161256.6FMMC201.5608330.83 结论(1)本文通过二步包二氧化硅膜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表面包硅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较好的耐酸性能的介孔磁性载体.(2)用3-APTES进一步表面功能化的含氨基的FMMC对铜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同等条件下FMMC吸附铜离子的性能远远超过未功能化的载体.由于其分离非常便利,因此是提取回收废液中铜的很有前景的磁性分离材料.参考文献:[1] KRESGE C T,LEO NOWICZ M E,ROTH W J,et al.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synthesized by a liquid-crystal template mechanism[J].Nature, 1992, 359:710-712.[2] OKAMURA J,NISHIYAMA S,TSURUYA S H,et al.Formation of Cu-supported mesoporous silicates and aluminosilicates and liquid-phaseoxidation of benzene catalyzed by the Cu-mesoporous silicates and aluminosilicates [J].J Mol Catal. A,1998,135:133-142.[3] LEE B,KIM Y,LEE H,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orous silicas via templating method as heavy metal ion adsorb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surface hydrophilicity onto the surface of adsorbents [J].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2001,50:77-90.[4] BECK J S,VARTALI J C,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J].Curr Opin Solid State Mater Sci,1996,1:76-87.[5] ECHCHABED B,MOEN A ,NICHOLSON D,et al.Iron-modified MCM-48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J].Chem Mater,1997,9:1716-1719.[6] FENG X,FRYXELL G E,WANG L Q,et al.Functionalized monolayers on ordered mesoporous supports [J].Science,1997,276:923-926.[7] NUEZ L,KAMINSKI M D,Separating metals using coated magnetic particles [J].Chem Tech, 1998,28(9):41-46.[8] XU Z H,LIU Q,FINCH J A,et al.Silanation and stability of 3-aminopropyl triethoxy silane on nanosized superparamagnetic particles:I Direct silanation [J].Appl Surf Sci,1997,120:269-278.[9] LIU X Q,XING J M,GUAN Y P,et al.Synthesis of amino-silane modified supermagnetic silica supports and their use for protein immobilization [J].Coll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 Chem. Eng Aspecs,2004,238:127-131.[10] KONERACKA M,KOPCANSKY P,ANTALIK M,et al.Immobilizationof proteins and enzymes to fine magnetic paticles[J].J Magn Magn Mater,1999,201:427-430.[11] TAKAFUJI M,IDE S h,IHARA H,et al.Preparation of Poly(1-vinylimidazole)-graf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metal ions[J].Chem Mater,2004, 16:1977-1983.[12] 向娟娟,朱诗国,吕红斌等,用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J].癌症,2001,20(10):1009-1014.[13] WU P G,ZHU J H,XU Z H.Template-assisted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magnetic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J].Adv Funct Mater,2004,14:345-351.[14] WU P G, XU Z H. Silanation of nanostructured mesoporous magnetic particles for heavy metal recovery[J]. Ind Eng Chem Res, 2005, 44: 816-824.。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张淑英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1)004
【摘要】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己主宰自己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成功运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即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以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上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页数】2页(P112,114)
【作者】张淑英
【作者单位】赤峰市松山区第三中学,内蒙古赤峰0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J], 曹萍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J], 蔡晓熔;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J], 曾萍
4.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J], 潘劲草
5.浅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J], 邓少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磁性载体固定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磁性载体固定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磁性载体固定微生物含量的研究李振明;成文;贺晓静;章伟光;殷霞;范军;徐政和【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00)004【摘要】研究利用磁性载体固定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效果,首先必须测定载体表面固定微生物的含量.通过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来间接测定微生物的含量,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吸收波长、最佳消解时间和冷却时间、缓冲溶液的最佳pH值.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细菌裂解液显色反应的吸光值与细菌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页数】6页(P92-97)【作者】李振明;成文;贺晓静;章伟光;殷霞;范军;徐政和【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阿尔伯特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加拿大,阿尔伯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5【相关文献】1.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谷氨酸含量的研究 [J], 王昂;王丽丽;仪宏;赵紫华2.改良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J], 蔡红;沈仁芳3.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聚谷氨酸含量的研究 [J], 王进;王刚;罗丽娟;万玉军;李南臻;庹有朋;岳晓敏4.茚三酮比色法测定CMA馏出物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J], 王丽萍;姜久兴;许英梅;王军华;权春善;祁恩云;范圣第5.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牛肉中游离氨基酸的试验研究 [J], 刘慧燕;德力格尔桑;方海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罗时荷;熊金锋;彭湃;汪朝阳
【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3(29)5
【摘要】生物基小分子来源广、价廉,同时大多具有手性,使其在绿色化学盛行的今天作为良好的非介晶基元广泛应用于液晶材料合成研究领域。

联苯类液晶因为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当的低黏度,以及快速响应与低电
压驱动等优点,在光电显示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薄荷醇、乳酸、糖醇、氨基酸等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多
生物手性基团结合,特别是与高分子材料的完美组合,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总页数】4页(P173-176)
【关键词】生物基小分子;联苯;液晶材料;合成
【作者】罗时荷;熊金锋;彭湃;汪朝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
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1
【相关文献】
1.合成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J], 袁晓明
2.烷氧基联苯类液晶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 [J], 费林泉;王鹏;杨文谦;郭秀

3.乙酰化法合成4—已氧基—4`—氰基联苯类液晶 [J], 韩露凝;王良御
4.基于催化氨化反应由生物质基小分子合成腈类和吡啶碱 [J], 朱赫;张月成;赵继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参与的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参与的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参与的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宋秀美;汪朝阳;傅建花;李建晓【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00)004【摘要】研究5-烷氧基-3,4-二卤-2(5H)-呋喃酮与2-苯并咪唑的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过程中,发现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催化剂无水乙醇钠的作用下参与了串联反应.探讨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合成了4个化合物(4a~4d).通过UV、IR、 1H NMR、13C NMR、MS、元素分析对4a~4d进行结构表征,提出并通过GC-MS验证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总页数】6页(P75-80)【作者】宋秀美;汪朝阳;傅建花;李建晓【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相关文献】1.5-(S)-烷氧基-3,4-二卤-2(5H)-呋喃酮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 [J], 李学强;龚波林;王凤荣;陈庆华;王志丹2.运用NMR和DFT研究Michael加成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及反应机理:(CO)5W=C(OEt)C2Ph作为底物 [J], 顾开春;杨刚;张维萍;刘秀梅;余正坤;韩秀文;包信和3.[BMIM]OH离子液体催化甲硫醇和3-甲基-3-丁烯-2-酮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J], 卞贺;张会明4.Li+在基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化 [J], 轩小朋;王键吉;赵培正;赵扬5.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V.相转移催化下N-氰甲基和N-乙氧羰基亚甲基亚氨酸乙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 [J], 施耀曾;石农原;蒋卫平;范富龙;陆婉芳;胡宏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张玉英)实习学校:清远市佛冈县第一中学实习时间:2009.09.18-2009.11.13学科指导老师:曾玉带老师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曾玉带老师实习生:张玉英实习班级:高一(27)班、高一(25)班实习内容: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班主任工作实习当汽车缓缓从佛冈一中驶出,怀着复杂心情的我知道,难忘的实习生活就在此画上了句号!有很多的不舍,却不得不离开。

甚至连道别的话都不敢对全班同学说出,离别太伤感,怕此次道别会演变成泪别!回到华师,心里却空落落的,很怀念实习的生活。

因为,那里有我忙碌的身影,有我和队友们的欢声笑语以及一张张可爱的脸庞。

在那里的生活是快乐的、充实的。

经历了八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八个星期,不仅是我们初为人师的八个星期,更是作为学生实习的八个星期。

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

在近两个月的实习工作让我体验了做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和辛苦,在那里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自信过,从中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实习工作:总结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实习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科目是《化学1》,一个班每周两节课。

在第一周见习的听课过程中,我基本上了解了课程进度和科组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中的老师都非常的优秀,他们各具特色的教书技巧深深折服了我们。

在第二周至第八周,我开始上课,在我上课期间,指导老师都会来听我的课,课后给我做分析评价总结,同时,我也抓紧时间去听其他队友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

在这期间,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实践知识,也让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远大的帮助。

最后一周,基本不上课,与老师一起做总结工作。

这里详细说说我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吧!我教的是高一(25)班和高一(27)班的化学,经过向老师了解和几天的答疑情况,我发现不论是25班的学生还是27班的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扎实。

由于初高中知识的跨度相当大,大部分学生对前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高中的化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化学的感觉了。

”给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化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佛冈一中的教师管理制度当中,没有要求没课的老师或班主任一定要在上班时间留在办公室里,所以我的指导老师兼班主任曾老师没课和没安排到坐班的时候都是不在办公室里的。

学生反映说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找不到老师为其答疑。

为了尽量给学生做更多的课后辅导,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到办公室去,等待学生来找我,向我提出他们的不明白之处。

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慢慢高涨,连很多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都会在晚修的时候到办公室来找我答疑,包括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等。

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如物质的量相关计算,至今仍有好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

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就做作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

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化学作业题,学习效率非常低。

针对这个问题。

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批改作业和批改试卷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

对于抄作业的学生,课后抽时间对其加以引导。

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后再批改。

同时,在评卷中,学会了如何酌情给分。

此外还参与了期中考试的评卷、统卷工作,实际操作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排名。

实习期间的上课阶段,我上的课并不是很多,在这支实习队里上新课次数最少的了。

新课和重复课加起来也就是12节。

但是我的课时间隔较长,这使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与指导老师和同专业同学一起讨论教法、例题、习题设计等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改了又改,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很好地吸收相关知识,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

然后才交给知道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地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高一年级化学科组各老师、不同学科的老师、队友以及高二高三年级各化学老师的课都是一有空就争取去听,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有着太多的感悟,有着太多的体验,有着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学习、进步、成长。

虽说我的实习生活已结束,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

总结二:班主任工作总结不教书的老师不是老师,不做班主任的老师不是完整的老师。

在与学生将近两个月的接触中,我通过日常工作、主题班会、个别教育、活动指导等方面工作进行磨练。

近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实习,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班主任工作见习在见面会上我就向曾老师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在见习阶段详细了解实习班级高一(27)班的学生情况,了解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以及内外宿生的人数和情况,逐步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围、内容和方法。

(二)拟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通过第一周的观摩,我根据原班主任曾玉带老师的工作计划,学校的安排,以及27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拟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积极配合老师的相关工作。

(三)日常工作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相当繁杂,所有的日常工作都是很细小的,但我努力学习去做好。

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从细节做起,努力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早读、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晚读、晚修等。

我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遇到特殊情况,都尽量考虑周到,细心对待,及时请示原班主任或办公室中其他老师。

(四)组织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手段。

举行主题班会之前,我先拟定方案,特别注意主题的教育性及活动的针对性,用形式的新颖、有特色来能激发中学生的参与意愿。

根据调查并结合实际,给同学们上了一次主题班会;“我和大学有个约会”主题班会。

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我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如查找相关大学照片和励志的音乐,制作成为视频,并结合自己大学生活制作主题班会《我和大学有个约会》的课件,班会上学生反应十分热烈,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课后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向我提出心中关于梦想的疑问,我都一一为之解答,这种形式的教学达到了比预想的还要好的效果。

(五)个别教育高一新生面临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多更难的学科学习,更大的交友圈,很多刚开始都不大适应。

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我尽量抽空找学生聊天,通过网络等途径,结合了解到的班级学生心理情况,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自己的心希望他们怎样,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等等。

以拉家常的方式询问学生最近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注意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

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开展班级事务,开主题班会等等。

而且我与学生年龄相仿,交流起来更加的方便,因此很快的他们就很愿意和我谈心。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有朝气。

面对学生的心中的顾忌和心理难关,让我更有一份厚重的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和隔壁班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教师就是教书育人。

做班主任就等于是良师加益友,不仅学习上辅导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知识,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学会独立自主,积极乐观,在生活上又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结三:教育调研和教育科研总结我的教育调查课题是《当前中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根据佛冈一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我们实习队通过调查问卷的派发、数据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访问,集合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观察法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终顺利整理成文,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后记实习的两个月里,有苦有乐,有欢笑有泪水,有数不尽得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实习让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实习让我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给予了我勇气;实习带来的是无价的人生阅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将近二个月的实习,我认为对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要对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兼原班主任老师及其他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领导和队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2009-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