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时相:①快动眼睡眠(REMS)时相:做梦 ②非快动眼睡眠(NREMS)时相: 分1、2、3、4期。夜惊、夜游症
药物对睡眠时相的影响:
①缩短快动眼睡眠(REMS)时相,但较弱,停药后 反跳多梦较轻
②延长NREMS时相2期,缩短4期,故可减少夜游症 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1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3、注意局麻药比重。 4、不要注入脓腔。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7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 概念 ● 量效特征 ● 分类: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diazepam)、氯氮卓 、三唑仑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其它:水合氯醛、丁螺环酮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 吩塞嗪类:氯丙嗪 ➢ 硫杂蒽类 ➢ 丁酰苯类
抗躁狂症药 ✓ 碳酸锂
抗抑郁症药
➢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 ➢ 四环类抗抑郁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0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1
神经兮兮 神经稀稀 神经搭错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2
note
Neuropathy ≠
(神经病)
psychopathy
(精神病)
26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其他抗癫痫药物
苯巴比妥:不同点:抑制病灶异常放电;限制异常放电扩散 乙琥胺: 抑制T型钙通道,小发作首选药,其它型无效。 丙戊酸钠:抑制病灶异常放电扩散,用于各型癫痫,虽对
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但毒性大,不作首选。 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 地西泮: iv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 氟桂利嗪:钙拮抗药,用于各型癫痫,安全。
丙戊酸钠、BDZ类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2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概述
癫痫分类:
• 局限性发作 • 全身性发作
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2、肌阵挛性发作 3、强直- 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4、癫痫持续状态
意识丧失
意识丧失 持续昏迷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3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2、心血管系统:抑制
(1)降低心肌兴奋性 (2)小A扩张,Bp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6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注意事项】
1、普鲁卡因: (1)做过敏试验; (2)不要与SN药合用。
2、避免吸收入血: (1)加入AD,末梢部位禁用; (2)注射不要误入血管,要回抽; (3)避免注入炎症区; (4)控制总量、浓度。
中枢麻痹。特异解毒药BDZ-R拮抗剂:氟马西尼 3、依赖性:长期用药 戒断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8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 (barbiturates)
与BZ类比较不同点:
1、中枢抑制作用选择性低; 2、久用停药REMS时相显著延长,反跳恶梦多; 3、大剂量可出现麻醉; 4、易产生依赖性,安全范围较小,过量可致呼吸抑制而死亡 5、应用有限:
• 作用: 阻止异常放电扩散:膜稳定作用:
即细胞膜对多种离子的通透性下降,使动作 电位不易产生。
• 应用:(1)抗癫痫:除小发作以外的各型癫痫。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 (2)中枢性疼痛综合征:三叉神经痛,舌咽
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4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7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抗惊厥药
包括:BDZ类、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硫酸镁。
硫酸镁:
1、作用:口服:(1)泻下;(2)利胆 注射:(1)抗惊厥;(2)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 (3)中枢抑制:感觉意识消失
2、抗惊机制: (1)(-)CNS (2)松驰骨骼肌:镁离子拮抗钙离子的作用,使Ach释放↓
【体内过程】 特点:
1、口服吸收慢,6~10天达CSS(10-20 ug/ml) 2、不宜肌注; 3、<10ug/ml时,为一级消除,t1/2为20h;
>10ug/ml时,为零级消除,t1/2达60h。 4、主要经肝药酶代谢,个体差异大;需作血浓检测。 5、蛋白结合率较高。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5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4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1、降压作用:阻断α-R;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2、抗胆碱作用:阻断M-R
氯丙嗪使AD升压作用翻转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5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7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抗精神病作用 作用:精神病人服用:迅速控制兴奋躁狂症状,大剂
量长期使用,能消除幻觉,妄想、躁狂,使病 人恢复理智,情绪安定、 生活自理。
机制:阻断中脑 –边缘系统和中脑 –皮质通路的D2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体内过程】 1、吸收:po吸收快、完全,im 吸收慢,不规 则,急用时需 iv 2、分布:血→脑→脂肪 3、代谢:代谢物有活性(t1/2较母体长) 4、排泄:肾排泄慢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7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不良反应】 轻
1、一般反应 2、急性中毒:安全范围大,过量也不引起麻醉和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小脑综合症;心律失常、血压↓ 2、慢性毒性:齿龈增生等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致畸作用:“胎儿妥英综合症”。 5、其他:久服突然停药可诱发癫痫发作。
类似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扑米酮。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镇吐作用
止吐: (-)延髓CTZ D2 受体 (-)呕吐中枢
★ 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如晕动症。 止呃逆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3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机能减退。 干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控作用,使体温 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低温环境中,体温↓;高温 环境中,体温↑。
通路
功能
与疾病关系
黑质—纹状体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 使运动协调
减弱→PD
中脑—边缘系统 中脑—皮质 结节—漏斗
与情绪、情感有关 与认知、感觉、精神
有关
调控垂体内分泌
失常→精神病
失常→某些激素分 泌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0
DA及其受体拮抗剂对D2-R的作用
Tydroopsainmeine
receptor Dopamine Synapse
苯巴比妥:抗惊厥、癫痫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硫喷妥:诱导麻醉或静脉麻醉。 其他药:抗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9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 (barbiturates)
水合氯醛: 对REM 睡眠影响很小 丁螺环酮
1、选择性抗焦虑作用 2、无镇静、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
退黑素(MT)
1、用于成年和老年人睡眠障碍 2、未成年人不宜使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5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美好人生
健康体魄
+
健康心理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6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吩塞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CPZ) 冬眠灵 【药理作用】 (-)D2-R (-)α-R (-)M-R
一、CNS
1、抗精神病作用
2、镇吐作用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二、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3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分类 精神分裂症(I型、II型) 躁狂症 抑郁症 焦虑症 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4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分裂症:
亚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
未分化型、残留型
症状:
主要症状: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孤独 (自闭);矛盾心理
次要症状:幻觉;妄想;怪异行为
38
中枢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中枢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功能
通路
功能
与疾病关系
黑质—纹状体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 使运动协调
减弱→PD
中脑—边缘系统 中脑—皮质 结节—漏斗
与情绪、情感有关 与认知、感觉、精神
有关
调控垂体内分泌
失常→精神病
失常→某些激素分 泌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9
中枢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功能
功能: GABA与GABAA-R结合后,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 子内流,细胞膜超极化,从而产生突触后抑制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4
GABA Site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作用机制】
与BDZ受体结合,增强GABA能神经的抑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5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12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作用机制】
与BDZ受体结合,增强GABA能神经的抑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3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GABAA-R:
结构:是氯离子通道的门控受体。共有5个亚单位。 β亚单位:GABA结合位点;α亚单位:有BDZ结合位点。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0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物 第三节 抗惊厥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1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概述
一、癫痫
1、发作特点
2、发作原因
3、分类
二、抗癫痫药作用 1、限制病灶异常放电;
方式
2、防止异常放电扩散。
三、常用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 能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 ,称 局麻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与全麻药的区别
局麻药 作用部位 神经纤维(干)、神经末梢
全麻药 CNS
痛觉
局部痛觉消失
全身任何部位痛觉消失
意识
存在
消失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3
局麻药的比较
亲脂性 穿透力 作用 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8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抗惊厥药
包括:BDZ类、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硫酸镁。
硫酸镁:
3、注射用于:(1)子痫、破伤风引起的惊厥; (2)高血压危象,妊高症。
4、中毒抢救:(1)人工呼吸(呼吸肌麻痹); (2)氯化钙。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29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
应用
普鲁卡因 弱 弱 弱 小
注射麻醉
利多卡因 较强 较强 较强 较强
全能,主要用于 传导、硬脊膜外
麻醉
丁卡因 强 强 强 大
表面麻醉
麻醉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
(N根)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脊N根)
(传导:N干)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5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不良反应】
即吸收产生的作用:
1、CNS:先兴奋后抑制 (1)兴奋→惊厥 原因 (2)抑制→昏迷、呼吸麻痹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作用机制】
BDZ类药物与BDZ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蛋白的 构象变化,促进GABA与GABAA-R的结合,增 加了GABA所致的氯离子通道开放的频率,使更 多的氯离子内流,从而加强了GABA的抑制效应, 增强了GABA能神经的抑制功能。
不同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临床应用】
1. 焦虑症首选药
2. 治疗各类失眠 3. 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
药物中毒性惊厥。 4.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
iv地西泮 5. 缓解中枢性肌强直及肌肉痉挛。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0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镇静催眠作用: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
Tyrosineantagonist L-DOPA
DA
D2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1
DA及其受体拮抗剂对D2-R的作用
Tydroopsainmeine
receptor Dopamine Synapse
Tyrosineantagonist L-DOPA
DA
D2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42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药物的不同作用与作用于不同部位的BDZ受体有关
BDZ受体 边缘系统 中脑
脊髓
大脑皮层
作用
抗焦虑
镇静催眠 中枢性肌松
抗惊、抗癫 痫*
*加强CNS各个水平的GABAA能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6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8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缓解过度兴 奋和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称镇静催眠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9
第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药理作用】
1、抗焦虑作用:小剂量 2、镇静催眠作用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不麻醉!
4、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